收視率事件最新進展丨廣電總局將嚴肅處理,人民網、湖南衛視發聲

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

傳媒內參導讀: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
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

今日(9月1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出以下聲明:

“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據瞭解,導演郭靖宇日前在一所大學的演講中公開批評收視率作假,他以自己的新作《娘道》為切入口,講述了這部電視劇頗為不易的播出過程。

他說道:“《娘道》這部電視劇被某衛視購買之後,一直沒有排檔期被壓著不播,直到他被某衛視的購片主任要求去拜見一位可以操縱收視率的大神之後,這位大神開價就是90萬一集買收視率,80集電視劇就要7200萬來購買收視率。我沒有答應,最終《娘道》還是今年播出,收視率也破1。近日我聽說,近期播出的《天盛長歌》因為收視率不合格,而被衛視剪掉了14集。很用心的創作,但收視率不高,誰的錯呢?”

郭靖宇最後表示:“這個行業再這麼烏煙瘴氣下去就徹底沒有未來了。如果沒有人抗爭,整個行業就完了。我決定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團伙決戰。”

演講完畢之後,郭靖宇把發言整理成長文發到了個人微博,很快就引發了眾多業內外人士的轉發評論。

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
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
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

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反應,導演郭靖宇隨後發文表示感謝。

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衛視官方微博也隨即發聲,表示“堅決支持廣電總局打擊收視數據作假!恢復行業良好生態!呼籲綠色收視!”

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

人民網也發佈題為《不能讓所謂的收視率愚弄觀眾》的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一些電影明明質量平平,票房卻動輒十幾億。一些電視劇並未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點擊量卻超出全國人口總和。影視圈,為何總讓公眾大呼看不懂?其實,這可能是造假惹的禍。


近日,電視劇《娘道》導演郭靖宇在微博上爆料,聲稱曾被某衛視總監要挾購買收視率,否則作品就無法播出。這總監給的價碼也令人咋舌——每集90萬,而該衛視購買《娘道》的價格是130萬一集。也就是說,導演必須先出七成保護費,才能讓自己的作品順利播出。


這還不算,根據郭靖宇的說法,這總監背後還有一位能操控收視率的“大神”。這“大神”神通廣大到了何種地步?他不無得意地對郭靖宇表示,曾經公開反對購買收視率的尤小剛導演,就曾慘遭他的戲弄——直接讓尤小剛作品的收視率跌到0.2。聽聞此言,直冒冷汗的想必不止是郭靖宇導演,還有屏幕前的廣大觀眾。怎麼,平日裡播放的都是假電視劇?


乍看之下,上述亂象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但細細想來,又不難理解。目前,各大衛視每年的廣告額都與收視率掛鉤。每提高一分收視率,就能多一分廣告收入,何樂而不為?如此,廣告收入的金額,才能年復一年水漲船高。說到底,經濟利益的誘惑是催生購買收視率現象的主因。


可問題是,修改收視率為何這般輕鬆?按理說,統計收視率應由權威的第三方機構完成,如此,方可保證數據的權威性。地方衛視既擁有電視劇的播出權,又能和所謂“大神”狼狽為奸,隨意修改收視率,這就好比將球場上裁判和球員的角色合二為一。試問,這樣的比賽,還有多少公平、公正可言?相關部門若不能及時進行監管,真不知那位“大神”還將囂張多久。


最無辜的無疑是電視機前的觀眾。收視率越高,說明該劇也越受老百姓的歡迎,這本是毋庸置疑的道理。可現在,擺在觀眾眼前的一切數字,都有可能只是某“大神”手中的玩物,這讓廣大觀眾如何抉擇?“大神”究竟是何方神聖,被愚弄的觀眾、被要挾的導演都有權得到明確的答案。


如此亂象,不能不讓人聯想到此前被曝光的視頻網站虛假點擊量。不同的造假伎倆,卻出於同一種行事邏輯——創作讓位於謀利。若放眼整個影視圈、娛樂圈,我們還能看到:金融資本涉足電影製作,造就一筆筆糊塗賬;各類排行榜、熱搜榜層出不窮,讓“買榜”成為公開的秘密。可以說,在“一切向錢看”的不良環境下,造假在所難免。文藝作品的創作導向,本應以人民為中心,可那些造假者的心靈早已被慾望和利益填滿,哪還有人民的一席之地?


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誠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文化產品要實現價值,離不開市場的幫助,不能完全不考慮經濟效益。然而,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這是所有文藝工作者和從業人員應該時刻牢記的原則。應該看到,造假帶來的“破窗效應”,已經大大傷害了行業的公信力,主管部門和各地方臺不可能認識不到這一點。但問題在於,一些地方臺對於提升作品質量興趣索然,倒是一心想把影視劇市場當成“提款機”,導致種種積弊,進一步惡化了影視圈環境、降低了服務水平。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影視圈也是一樣,只有當它免於不當利益的腐蝕,才能真正散發出迷人的浪漫氣息與動人的精神魄力。至於那些造假者和那位所謂“大神”,是時候出來走兩步,接受各方的監督和管理了。唯有如此,才能還人民群眾一個風清氣正的文藝空間。

如今,收視率造假已成為難以打破的怪圈:廣告主投放廣告時要求電視臺保障收視率,電視臺採購電視劇時要求製作方購買收視率,製作方因增加收視率購買成本,反過來向電視臺要高價,最終導致電視臺抬高廣告價格。

廣告主、電視臺和製作方都陷入了這個怪圈,也都淪為了收視率造假的犧牲品。當然,三方也都成為了收視率造假的受害者:收視率造假造成了電視節目質量的下降,廣告投放效果下滑,也導致電視臺的公信力受損。

早在2017年9月,國家廣電總局等五部委就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規範電視劇收視調查和管理。通知指出,堅決依法嚴厲打擊收視率造假行為,切實維護行業秩序。規範收視數據應用行為,不得將收視率作為購片價格唯一依據,不得以收視率作為評價電視劇優劣和對員工進行獎懲的唯一標準。

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

要想打擊和杜絕收視率造假,就必須打破這個循環怪圈,必須在全行業營造不造假的氛圍,正如編劇趙冬苓所言,用刑法約束就是很好的一種方式,此外,還應嚴厲懲罰讓造假者血本無歸。

針對收視率造假問題,五部委的上述通知還提出,推動建立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的中國特色收視調查體系,引導調查機構完善傳統抽樣調查、大樣本收視調查、跨屏收視等收視調查方法和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合理的評估評價體系,讓電視從業者有章可循。

收视率事件最新进展丨广电总局将严肃处理,人民网、湖南卫视发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