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幸福像花兒一樣綻放

今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塞上各族兒女團結互助,用相親相愛的團結之心譜寫著寧夏向前發展的錦繡篇章。特別是近年來,寧夏以“民族大團結、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突出地域特色和行業特點,打造了一批功能互補、特點鮮明、有文化品牌的創建載體,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唱響“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時代主旋律。即日起,“統戰新語”開設專欄,刊載塞上山川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感人故事,讓我們從這些點滴事蹟中,一起欣賞和守護這絢爛綻放的民族團結之花。

6月8日,盛夏的味道已在永寧縣閩寧鎮福寧村北二組回族村民蘇玉蓮家的院中悄悄蔓延:結了果的梨樹被密實的青果壓彎了腰,靜待成熟的一刻,夏蟬的聲聲鳴叫提醒著人們,屬於這個季節的炎熱已然到來。院子另一角的菜園裡種著各類蔬菜,蘇玉蓮每過幾天就要摘一些蔬菜,給鄰居家送去。“自家種的菜夏天正好吃,趁著新鮮給鄰居家裡送一些。”這些年,蘇玉蓮已經習慣將自家的“好吃頭”送到周圍的人家,與村裡的人們一起分享收穫的喜悅,她說,這裡雖不是故鄉,但左鄰右舍早已成了她的親人。

1997年,苦於貧困的蘇玉蓮一家從西吉縣舉家搬遷至閩寧鎮。遠離故鄉的日子並非一帆風順,最初的幾年,瀰漫在蘇玉蓮記憶裡的,是漫天的黃沙和空氣裡濃重的沙土味。“當時,搬到這裡來的人還不太多,荒灘地上一眼能望到頭,除了黃沙沒有別的。”頂著心裡的荒涼,蘇玉蓮一家和搬遷至此的人們一道,沒日沒夜地種樹建房、開墾荒地,誓把“光陰”過好。幾年過去,閩寧鎮舊貌換新顏,家家戶戶通路通水,庭院處處綠意盎然。蘇玉蓮和鄉親們也在彼此扶持中變得如同親人一樣。

“當初,大夥兒一起來到這裡,一起想辦法、相互幫助,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說起在村裡的鄰居,蘇玉蓮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這些年,搬遷過來的人越來越多,誰家有了困難,蘇玉蓮總是盡力提供幫助。用真誠之心待人的蘇玉蓮也成了村裡的“知心大姐”,獲得了大夥兒的尊敬與愛戴。村裡的大事小情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夫妻吵嘴、鄰里矛盾也經常請蘇玉蓮去調解說和。

蘇玉蓮和老伴有三個子女,其中兩個女兒已經成家,並都與漢族通婚。“孩子的婚事要他們自己做主,只要他們幸福,我都支持。”當初得知兩個女兒談婚論嫁的對象都是漢族,蘇玉蓮不僅沒有反對,還給予了理解和支持。

女兒結婚時,她和老伴也沒有索要彩禮,婚禮不搞排場,簡單溫馨。如今,兩個女兒各自有了孩子,生活美滿,並與蘇玉蓮夫妻同住,三代人相處親密和諧。“回漢習俗雖有所不同,但只要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一家人就能和睦幸福。”蘇玉蓮待女婿如同自己的孩子,一家人聚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

母慈子孝是世間最溫馨的場景,孩子們感受著來自父母的關愛,也總是用孝心回饋著父母,家庭溫馨、兒女圍繞在膝下的感覺讓蘇玉蓮和丈夫倍感欣慰。蘇玉蓮的開明豁達也讓親家大為感動,這些年,她與親家相處的猶如親人一般。每到開齋節等民族節日,蘇玉蓮夫婦總是能收到對方的祝福,而在春節等傳統節日期間,幾家人也總要相互走動、問候祝福。

21年來,遠離家鄉的蘇玉蓮與村裡的“親人們”相處的點點滴滴,都在她的心上開出了幸福的花兒。“村裡有漢族,有回族等少數民族,大家互相幫扶,不分彼此才有今天的好光景。只有大夥兒和睦團結,才能家和萬事興。”蘇玉蓮說,在村裡的日子之所以幸福,是因為真實感受著鄰里們親人般的關懷,猶如當年在家鄉一樣。如今,這些民族團結的花兒也開進了村裡其他人的心裡,人人守望相助,感受著屬於親人間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