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當我們人類想到宇宙,空間,緯度,死亡等事,仿佛有什麼阻止我們容易的想下去?

DutyEric


這很正常,一個很容易想到的理由就是我們人類實在太渺小了,智慧雖然可以讓我們的思想飛的更遠更快,但相對宇宙的浩瀚,即使我們不熟約束的智慧也顯得很渺小!

首先,宇宙最大的奧秘或許就是它的起源,徹底弄清楚這個奧秘,很多其他的奧秘會迎刃而解。

目前最流行的宇宙起源理論是“宇宙大爆炸”,但這個理論也知識基於一定觀察結果的得出的假說理論,它本身遠不是完美的,有非常致命的缺陷,比如那個無窮小的“奇點”是如何產生的?是“誰”或者“什麼”促使了奇點的爆發?

還有就是宇宙的大小,這也不是目前的我們所能理解的。

所以,我們常常以“擁有智慧”而感到自豪,事實上人類的這種智慧在偌大的宇宙空間和奧秘面前顯得是如此的“愚蠢”!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有兩樣東西是永恆的,宇宙和人類的愚昧”!這句話聽起來並不好聽,但確實有一定道理,如果人類已知的東西都在一個圓圈內,圓圈外事未知的東西,那麼這個圓圈越大,人類未知的東西也就越多!

大自然就好像在和我們捉迷藏,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弄清楚大自然的真正奧秘和意圖,大自然為什麼設定如此多的奧秘和規則?

但某種程度讓,這或許就是人類存在的意義,很多時候“無知”比“知道”更有意義,“無知”會促使人類不斷揭開一個又一個奧秘!

因為無法想象,如果有一天人類揭開了宇宙和大自然的所有奧秘,那會是什麼情形?那代表著人類將沒有存在的意義!正如很多人傳言的某人因為看透了世間的一切最終選擇了自殺一樣!(雖然不知道真假,但很有道理)!

您說呢?


宇宙探索


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首先,自己在昔年悟道過程中的確有過百思不得其解,而後突破之後海闊天空,等幾個月過去回頭思考,覺得自己的邏輯思考有誤,或者不知道為什麼由此及彼,當時所悟所得的結論突然平凡得很,或者邏輯不通暢。

另外,在自我思考,開悟過程中,會自覺腦袋轉得特別快,有點點外在干擾就會順著想好多,有時會堵住或是走偏,這也是以前我回答類似問題時說的,需要有過來人護持,否則走火入魔,情緒思維失常失控,一不小心則成為常規意義上的瘋子癲子,至少那個階段是這樣。

第三,回到這個原題,現在我看世界,的確不認為是唯物,全真,至少是真幻結合。故我在自己收入不高情況下,做慈善捐款之類還是比較多。但我不認為在人間生活無意義,非常有意思有樂趣。有句話可以說,無論神佛這類超驗存在是否真有,我們通過修行可以接近他們。不是法力神通,而是心靈和慧命。人生三大理想,最高的是做最接近他的人,這個他,可視為神性,道,終極至理等。三大理想,是我當年悟出來的,最高這一個理,悟出後我就無端知道,地球上,這個世界,悟到和我一致的這理就兩三個。

算了,當我YY吧,假作真時真亦假,現在有些粉絲就是我的親戚朋友,不說這個。我是和你們開玩笑的,不要信。


半不山


這種情況也不是所有人都有,但產生過這種感覺的人,都對生命和時空有過深入思考。

先說空間,

其實也就是三維空間了,這其實也是一個哲學問題,高維度可以俯察低維度,但是低維度無法觀測高維度。有些像被關在一個矮房子裡面。

天花板就是裡面的世界的頂點,就算往上跳躍,也會被擋回來。房子外面還有多麼廣發的世界,無法知曉。

(似乎世界是由誰設計出來的,又感覺哪裡不對勁......)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必須具有更廣闊的視野,才可能俯察更廣闊的世界。

再說時間,這是人類的的老問題。

過去現在未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一切都無法永遠擁有,好不容易到手了轉眼又失去,自然會有很多疑問,甚至懷疑人生。

有個怪人問孔子:一年只有三季,你為什麼要說是四季?孔子說:是的,我錯了。怪人得意洋洋的走了。弟子問為什麼不堅持真理?孔子說那個人扁腦袋,綠皮膚,分明就是一個螞蚱變的,螞蚱到了秋季就要死了,根本看不到冬季。你去和他浪費口水,你們不心疼你們交的補習費嗎?(後面那幾句是我杜撰的,方便粉絲們理解,接地氣)

生命永遠都有對自身來歷和去向的探求渴望,想了解過去,想知曉未來,但是生命的長度決定了只能探明其中極其短暫的那部分。

再說生命,

一提到這個詞就會想到生命的意義,但是你會越想越糾結,視乎這個世界沒有生命才更合理。

共同點

以上問題都有一個共同點:沒辦法直接獲得答案。我們跳不出那個矮小的房子,我們無法獲得更長的生命去獲悉更多,我們也參不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部分答案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獲得一部分答案的。

舉個例子,風是摸不著也看不見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樹葉的擺動認識它。

高維度的空間無法直接感知,但是我們去俯察低維度的平面圖,把自己想象成平面上的某個點,就自然能明白自己的視野多麼狹小。

蜉蝣的生命只有日出的那一會,人類的壽命在它面前幾乎就是永恆。人類獲取的知識量龐大的幾乎就是神。長和短就成了相對的。

最後再來假設這個世界真的沒有生命。如果這個世界連生命都沒有了,那這個世界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以上問題還有一個共同點:人類的視野決定了認知盲區的範圍。

依靠肉眼凡胎去發現,永遠逃不出狹隘。要想窺探全貌,就必須跳出自身。這在首義嚴楞經裡面佛祖有過論述,腦殘的童鞋請自行避讓。

人在思考這些問題時,會感覺被拉住了,原因就在於自己找不出合理的答案,受到了挫敗,收到了茫然無措。李世民在晚年因為這些問題被鬧得惶惶不可終日,

有了唐三藏的解答,這個千古帝王才最終放下了心頭的執念,坦然面對自己的生死,死亡才不再那麼沉重。


陽光普照998


我覺得還是因為知識和認知的缺乏。

例子1 萬有引力理論出現之前,人們就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不能不能直接跳到月亮上去這個問題呢?答案是否定的,人們肯定想到過這個問題。古代有個叫萬戶的人為了實現飛天夢想,坐在綁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裡拿著風箏,想飛向天去,結果摔的粉身碎骨。

例子2 古代人們會把降雨看作是龍王所為,把6月飛雪看作是存在冤情,把精神病看作是魔怔等等。他們就沒有考慮過其他可能性麼?

關鍵詞1 大濾網

把阻止人類繼續向前探索這種力量看作一張大濾網的話。那麼宇宙,空間,維度,死亡等一系列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是編織這張大網的每一條網線,越難解決那一部分問題越多,編織的越密。每解決一個問題就等於抽走一根網線,濾網變的越稀疏,突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關鍵詞2 問題交織點

在大濾網中每個獨立存在的問題總會和其他一個或者多個問題之間產生那麼一個或者多個交織點,有時候一個物理學難題卻能引發一場數學危機。

關鍵詞3 以點破面

每個人類解決不了的大難題其中會包含著無數個小難題,大難題是一條網線的話小難題就是這根網線上的一小條線段或者一個點。而它和其它問題的問題交織點往往就是解決問題關鍵。比如圓周率如果算盡的話那麼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這就是以點破面。

關鍵詞4 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有人可能聽說過這句話,如何看待呢?比如圓周率算盡的話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是緊接著就是誕生更多的未知的問題。再比如我們比古人知道的多,但是我們比古人不知道的更多。


所以東西阻止人們在研究宇宙,維度,死亡的那個東西就是人類知識和認知的這層大濾網。


Arsenic醉人


思維固化。

就像是你在一張紙上,用筆在上面點了許多個點。這些點,就是知識。

如果你沒有一條線將它們串聯起來,那你只會進入一個混亂區域,在這個區域裡,你的想法跟那些點,完全不能融合,它們排斥你,導致你不能想下去!

要想在這張紙上畫上一條線,你必須打破你固有的思維模式,發揮想象,將那些點緊緊抓住。

其中,肆無忌憚的天馬行空的想法是必須品,沒有它,你頂多畫上幾個點,且永遠無法繼續畫下去。

回答完畢,繼續搬磚去了。今日晴,38度,無風,今天的磚比昨天的微燙些。



我如生前一樣行走


人類因犯罪的原因到不了更廣闊的宇宙,一來受人類智慧的限制,二來受上帝的限制。地球在宇宙中就像一處大病院和監獄。地上被這個地球的王 — 罪的創始者撒旦和他的爪牙(邪靈)掌控著,愚昧著。住滿了生病的人和犯罪的人。


人在旅途152735207


你好,我是昨晚看見這個問題的!一直到現在我也沒有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

事實上看見這個問題之前,我以為只有自己明確的感覺到了這個狀況

也許我們就像猶豫沒有權威的解釋,我這裡提出幾個我自己的猜想供大家討論!

第一個,“假世界”!你遇到的人,是“真實”的嗎?你摸到的東西是真實的嗎?你怎麼知道你的所見不是提前擺好等你進去表演的?周圍的人都是真實的嗎?你怎麼知道他們不是這個世界裡的NPC呢?

也許我們就活在類似於《火影忍者》中的“無限月讀”裡面!其他事物都是根據我們所思所想而給出的反饋信息!這點可以百度“量子糾纏實驗”來科普下!

如果是上述情況,那麼我們的“本體”又在哪呢?我們為什麼會“進來”這裡呢?

想到這裡,也許拉著你不讓你深入思考的力量就是“你自己”真實的你自己,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如果你看到了“真相”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痛苦等著你!例如《催眠大師》中徐崢所遇到的情況。接受不了現實寧可催眠自己,改變自己的世界!

快上班啦!其他假設以後再補上!切入正題!

如果題主有這方面的感覺,我可以告訴你,這目前只是初級階段,等你這種感覺體會多了的時候,你會發現不僅僅是一種力量在阻止你!你身邊的一切事情,事物,巧合,都會為了阻止你而特別的發生……很有趣不是麼……


看懂君


先說一下康德的解答。康德有一本經典的哲學鉅作:《純粹理性批判》,簡稱“純批”。在這本書裡他用哲學的語言做出瞭解答。他先亮出一個問題:“人的先天綜合判斷是如何可能的?”。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人,到底能認識什麼?比如宇宙、死亡。他的回答:就此打住!我們無法認識超過我們認識能力之外的東西。原因是我們的思維被牢牢地套在“人”的思維結構之內,這個結構的邊界就是時間和空間,還有他列出的十二個範疇。可我們忍不住又要去想怎麼辦?康德給了我們一句經典名言:“給信仰留個地盤吧”。他說的道理在哪?人別想些沒用的,白費心機還苦惱了自己。人要集中精力解決世間的難題,比如科學、社會、家庭等等,凡事想不通的去問上帝、去問佛祖好了。

孔子從不用哲學概念說話,但句句經典,和康德異曲同工。看過《論語》的都知道,一天,子路問孔子,人死了以後會怎麼樣?孔子訓斥道:“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你活著的問題還沒搞明白,還要問死的事情?這句話暗含一個玄機:人把活著的事情搞明白了,死的問題就自然解決了。比如像焦裕祿這樣的人,一生為人民服務,像袁隆平這樣的人,把智慧奉獻給人類,如果真的有上帝,難道上帝不錄取他們反倒錄取希特勒和東條英機不成?

人生歷程:不想—想—困惑—解惑—不惑。


Kant孟


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有一定哲學基礎的人都可以回答。

人在思考的時候運用的是理性,而理性的運用是有框架的,超過這個框架理性就會混亂。

搭建這個框架的就是時間和空間,我們稱它們為先天框架,也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無法改變的認知框架。時空觀是我們認知外部世界的一個望遠鏡,我們可以在時空的範圍內產生無盡的遐想,但一旦你想搞清楚時空是什麼的時候,這個望遠鏡就失效了,因為望遠鏡看不見自身。

20世紀的一個哲學分支——語言邏輯哲學,他們研究的是如何使語言有意義,也就是保證我們所提出的問題是能夠回答,有意義的。類似於死亡、時間、空間這樣的問題在語言邏輯哲學家們看來都是人類對語言和理性的誤用,它們不在理性範疇之內。

所以每當思考到這樣的問題,我們都會感到我們思想的乏力。


湖邊觀魚


這世界已有的法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