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毛把烟

松滋毛把烟

“松滋人礼性大,进门就把椅子拿,毛把烟、砂罐茶,炖钵炉子腊蹄胯,张口闭口就是哦嗬啦……”

相信松滋人对这段顺口溜是特别熟悉的,虽说时代在变迁,许多松滋年青人已不知其为啥,但90后以前的人们却是印象深刻!

的确,毛把烟是滋味独特的土烟,砂罐茶是简单提神的土茶,家家户户均可制作,家家户户也以此为常,即使远走他乡,这味道也是熟悉的回忆。现在咱们松滋的烟茶民俗已申请为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希望今后松滋的毛把烟、砂罐茶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松滋毛把烟

烟茶礼俗的流传与松滋的地域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的松滋山水秀美,油稻飘香,素有“金松滋”的美誉。

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松滋境内就已有原始聚落,从事渔耕农牧业生产。刀耕火种的年代为烟与茶的生长奠定了基础。而且,这里自古民风纯朴,悠久的民间文化在这里得以积淀,成为礼仪之邦。

松滋毛把烟

抽毛把烟的松滋人比较集中,在山区土家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毛把烟做起来也是很讲究的。毛把烟的原始材料大烟叶,叶子非常宽大,比一般的白菜叶子也大得多,颜色青碧。

松滋毛把烟

怎样制作毛把烟呢?

烟叶成熟后,人们将这些烟叶收割起来,一片片的整理成束后,再用草绳子把烟叶的头子成束地扎起来,扎得时候要密也要紧。

扎好后,就用石滚碾压,将烟叶的粘汁碾压出来后,就把捆扎起来的烟叶散开,吊在屋檐或外墙上阴干,这个过程叫做“晒烟”。一般晒7天左右,就把烟叶卷起来,卷成锥形,就像小孩子玩的“得罗”(松滋土话,即陀螺),再把烟叶放到石下碾压粘汁。

这样反复3到4次后,慢慢变得干燥金黄,卷成“得罗”形(松滋土话,即陀螺形)的烟叶就可以制成烟了,平时就吊在火炕屋里,用时取下卷成烟卷。

因为烟叶总被捆扎成把,故称之为“毛把烟”。

吸毛把烟的烟器具有烟杆、烟斗、烟嘴,烟杆一般为竹制,烟斗、烟嘴均为铜制。烟杆上装有烟袋烟叶。由于是民间取用,所以烟具比较普通,也比较常见,制作起来也不难。

感谢您光临松滋映像!

您的阅读、点赞、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拓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