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于謙和袁崇煥的悲劇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明軍精銳全軍覆沒,明朝自從建立之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險。瓦剌軍隊之強大,又好像回到了成吉思汗鐵木真時期,無所畏懼,戰無不勝。這距蒙古被趕出中原,僅僅幾十年的時間,國家竟衰敗到這種程度,危難才見男兒本色,英雄只有在危難中才能夠大放異彩。

從於謙和袁崇煥的悲劇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于謙一介布衣,靠十年寒窗,苦讀,才中進士,走上仕途,為官清廉,為人重名節,當時威望非常高。 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全軍覆沒,消息傳來,舉朝震驚,人們驚慌失措,哭的哭,罵的罵,唯有于謙冷靜處理,令邊關總兵,收留逃回來的傷兵,撿取大名將士丟棄的盔甲,馬匹等物資。因為他知道,敵人一定還會找上門來的。果然兩個月之後,也先率領瓦剌騎兵進攻北京,于謙從容不迫,調動從全國各地來的地方部隊,多次擊敗也先的瓦剌精銳騎兵,也先看佔不到多大便宜,無奈撤回草原,北京保衛戰取得勝利。

從於謙和袁崇煥的悲劇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為什麼于謙可以戰勝強敵?我認為,並不是倉促訓練起的明軍戰鬥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于謙的戰鬥意志,敢於和敵人亮劍的精神。他命令明軍開出城外,和敵人針鋒相對,氣勢上就壓倒敵人,敵人想不到,精銳都被打敗,老弱殘兵竟敢主動進攻。第二,破釜沉舟,不留後路。戰士出城,關閉城門,沒有命令,開城門退回的立即斬殺。這和韓信背水列陣,有異曲同工之妙,于謙都有拼死的決心,戰士敢不拼命。有了這種精神,羊也會變成狼。于謙拯救了大明王朝,但拯救不了他自己,七年之後明英宗朱祁鎮南宮復辟,把于謙斬殺於鬧市,全家流放。

從於謙和袁崇煥的悲劇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明朝末年,努爾哈赤率領的八旗將士,已經在山海關外多次打的明軍屁滾尿流,山海關外只剩下,寧遠,錦州,兩座孤城。山海關已經成為抵禦八旗騎兵的最後防線。天啟皇帝無計可施,大臣一言不發,軍隊士氣低落,國家危如累卵。袁崇煥以書生而知兵事,自願去關外抵擋八旗軍的鐵蹄。努爾哈赤所向披靡,寧遠孤城一座,袁崇煥沒有逃跑,沒有投降,而是和全體將士盟誓,堅守寧遠,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努爾哈赤的勝利腳步停止了,他本人也被寧遠的大炮所傷,不久死了。從努爾哈赤到他的繼任者皇太極,父子兩代都沒有攻破袁崇煥的關一寧一錦一防線。

從於謙和袁崇煥的悲劇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天啟死了,崇禎登基,袁崇煥向皇帝獻上五年平遼方略,雖有誇大之嫌。但為讓皇帝樹立信心,也沒有什麼不應該說的。崇禎多疑,袁崇煥稍有不慎,就被打入大牢,崇禎用最殘酷的凌遲處死了他,袁崇煥身背無數冤屈血灑刑場。國家危難時刻斬殺棟樑,崇禎你不亡國,誰亡國?縱觀幾千年的歷史,不就是一部內鬥史嗎?危險關頭一過,內鬥馬上開始,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句,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不就是鬥來鬥去的結果嗎?皇帝並不是不知道,于謙,袁崇煥忠心為國,是國家之棟樑,但是危險一過,黨爭開始,爭權奪利之徒無所不用其極,再完美的人也受不了別人的栽贓陷害,另外皇帝不殺你,如何駕馭群臣?朝廷上盡是阿諛奉承之徒,是一言堂。過不了幾天,上臺者的命運也是一樣,被繼任者打翻在地,大臣輪流上位,皇帝才能安心睡覺,什麼國家,民族?權利面前一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