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一代治世能臣,為啥大明朝庭非殺他不可?全因得罪了此人!

于謙清正廉潔,才能出眾,是幾百年難得一遇的治世良臣,對在土木堡之變中挽救大明於水火,功不可沒。聽說于謙要被皇帝處死,百姓們排面街道紛紛跪地大哭,為其喊冤,場面極為悲慟,可見於謙深受百姓的愛戴,在當時大明的聲望有多高。

于謙,一代治世能臣,為啥大明朝庭非殺他不可?全因得罪了此人!

1449年,朱祁鎮在當紅大太監王振的慫恿下,也想學他的太爺爺朱棣北伐,御駕親征。只不過朱棣打的是瓦剌的對手韃靼,而朱祁鎮打的是瓦刺,尤其草率輕敵,朱祁鎮的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自己這個皇帝也成了人家的俘虜,成為一大笑柄。

于謙,一代治世能臣,為啥大明朝庭非殺他不可?全因得罪了此人!

為了挽救大明,不受瓦刺的要挾,斷送了大明百年基業,以于謙為首的重臣把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推上了皇帝的寶座,然後重整旗鼓打敗了瓦剌,導致瓦剌乖乖的把朱祁鎮送了回來。

于謙,一代治世能臣,為啥大明朝庭非殺他不可?全因得罪了此人!

可以說,沒有于謙,大明在土木堡之變後就很可能亡國,但于謙沒有得到當時皇帝朱祁鎮的應允就私自支持朱祁鈺登基,犯了皇家的大忌。朱祁鎮根本就不想退位,他忍辱負重想回到大明重新執掌江山,可回來後,自己皇帝的身份沒了,又過了七年囚徒般的軟禁生活,沒有快樂反而是對於謙的憤恨。

于謙,一代治世能臣,為啥大明朝庭非殺他不可?全因得罪了此人!

朱祁鎮是皇帝不是聖人,他沒有那麼崇高的道德和寬廣到無私的胸懷,那矛盾就出來了。朱祁鎮在瓦刺受盡了從不敢想的打擊和屈辱,回國後又受到臣民的不待見,直接將自己廢為一個圖有虛名的“太上皇”,而且日夜受監視,他怎能不鬱悶不氣憤?自己原本為太子的兒子也要被換成朱祁鈺的兒子,曾死心塌地跟隨自己的人離自己越來越遠,都去捧朱祁鈺和于謙的臭腳,曾對自己身邊的人的許諾將無法實現。

于謙,一代治世能臣,為啥大明朝庭非殺他不可?全因得罪了此人!

人性到最後的考慮還是自私的,為了自己為了兒子為了自己的寵妃和仍忠於自己的部下為了洩私憤,他只有冒天下之大不韙,殺了自己已恨之入骨的于謙,不管他多麼有本事,在這時都已經無關緊要了,關鍵是仇恨積蓄太久了!

于謙,一代治世能臣,為啥大明朝庭非殺他不可?全因得罪了此人!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正月壬午,石亨、曹吉祥、徐有貞興高采烈地迎接太上皇朱祁鎮復帝位。明英宗朱祁鎮上朝第一件事,就是宣詔立即把于謙及其羽翼逮捕入獄,一雪前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