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造假、漫天要价,国产剧“没观众”打了谁的脸?

台风过境,娱乐圈也是阴雨连连。演员天价片酬,大小合同的风波还未散去,著名导演郭靖宇近日又向“收视率造假”宣战了。

9月15日下午,郭靖宇发表一篇题为《起来,与操纵收视率的黑势力决一死战》的长微博,爆料其新作《娘道》在播出前曾遭某卫视威胁购买收视率,否则将不予播出。娱乐圈的种种潜规则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但某卫视坐地起价的“流氓”态度还是让人目瞪口呆。

频繁造假、漫天要价,国产剧“没观众”打了谁的脸?

小鬼难缠

据郭靖宇所说,卫视购剧的价格为130万一集,而片方必须购买的收视率费便高达90万一集,也就是说,全局80集想要顺顺利利的收官,至少需要支付7200“保护费”。制作者费时费力把戏拍好,其中70%的收入莫名其妙就进了电视台的口袋,更何况,某卫视这般有恃无恐,想必是经常干类似的勾当。

如果说这边是娱乐圈的另一种潜规则,郭靖宇显然是“不懂行”了,《娘道》好不容易播出,但因为导演拒不妥协,很快这部剧就遭到了网络水军的恶意评分。

《娘道》之前,郭靖宇的剧就以高收视率著称,《铁梨花》《红娘子》《勇敢的心》……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其中《勇敢的心》更是创造了四台收视率一同破2的收视神话,在电视剧导演中已是尤为不易。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娱乐圈红人,如今也逃不过行业内的歪风邪气,着实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群起“参战”

郭靖宇的长微博发布后,得到了圈内人士的云集响应,著名演员、导演陈思诚流言力挺,他还爆料道:电视剧《远大前程》播出前,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合作公司良言相劝说这是业内“潜规则”属于“常规动作”,不买“裸播”便没有收视率,更会成为竞品公司甚至友台攻击的“口实”。

频繁造假、漫天要价,国产剧“没观众”打了谁的脸?

导演白一骢同样带着自家热剧“参战”,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甚至曝出更深内幕:“2015年初,因为不愿意参与收视率造假,光线愤而退出电视节目市场,当时多档节目在央视等播出、二三百人赖以生存,停播所有节目之痛苦记忆犹新。”

有人带头掀起了行业的遮羞布,才发现国产电视剧已然是千疮百孔,即便没有神剧的连番轰炸,只要有利益驱动,这些“寄生虫”依然敢于铤而走险。

频繁造假、漫天要价,国产剧“没观众”打了谁的脸?

9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终于做出了回应,针对收视率问题的舆情和反映,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已采取相关措施,并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

晚些时候,人民日报也发表微评称,"收视造假的利益歪藤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寄生虫'。不尽快拔藤除瘤,就会继续造成逆淘汰,这是对观众不负责,而文艺繁荣也必是虚妄之谈。瓦解收视造假潜规则,众望所归得人心,再造生态是根本。"早在2016年,一部《美人私房菜》就曾引爆了半个娱乐圈,不是因为这部剧有多特别,而是该剧在浙江卫视播出后,收视率仅有可怜0.184,这个数据甚至不如平时播放广告。当时中电协还特意发布声明,“坚决打击收视率作假黑势力”,据称,《美人私房菜》的收视出现大幅下跌,也是因其制作方未购买收视率所致。

黑色“行规”

如今两年过去,这种现象非但没有缓解,反倒滋生出一条黑色的产业链,越来越多的影视机构和数据公司加入到造假阵营中,帮助电视台弄虚作假,由此赚来些许的分红。

过去有电视台刻意做高收视率,动机不过是给广告商一个交代,收视率每提高一个点,广告的价钱就更上一层楼。谁料这其中还另有玄机,不过能向广告商收钱,电视台还敢对片方下手。

2015年,中国电视剧市场正式实施“一剧两星”政策(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电视台播出)。有数据显示,政策发布之后,全年生产的400多部电视剧,获得在星卫视播放权利的不足40%。

内容太多,平台难求,为了保障剧集能够顺利播出,一些有自信的制作方还会与电视台签订“对赌协议”,以收视率作为担保,一旦没有达到指定数值,就无法拿到全部的购片款。

如此一来,电视台就掌握了全部的主动权,在利益的较量中几乎立于不败之地,除此之外,中国收视率市场一家独大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元凶,一直以来,全国各大电视台的收视率几乎全部由央视—索福 瑞媒体研究有限公司出具,这便造成了我国电视收视率调查缺乏来自第三方的核实与监察机制。索福瑞曾多次被人质疑存在 “收买”和作假行为,但因其业务直接关系到片方“生死”,受害者不愿追究,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

如今的中国影视剧行业,前有“天价片酬”横插一脚,后有“收视率费用”拦路抢劫,荧幕之外的灰色交易在所谓“行规”的默许下愈发猖狂,神剧漫天,好剧缺钱,收视率太低究竟是打了谁的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