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蔭路這處低調的陵園,沉睡著4000多名抗日將士英魂,你去過嗎?

說起廣州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很多人想到的是烈士陵園、黃花崗這些比較著名的景點,而且不少公交車和地鐵站站名都會以這類教育基地來命名。

但是今天介紹的這個地方,有點低調,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位於廣州的沙河頂,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卻很少人去過。

水蔭路這處低調的陵園,沉睡著4000多名抗日將士英魂,你去過嗎?

來到這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牌坊,名叫凱旋門,建於1932年,門上刻還有宋子文題書的“碧血丹心”橫額。而在水蔭路四橫路這段窄窄的路旁,還有個接近6萬平方米的烈士陵園。這是一個市級的愛國主義基地——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

水蔭路這處低調的陵園,沉睡著4000多名抗日將士英魂,你去過嗎?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的陵園建在廣州呢?我翻查了許多資料,終於知道這支隊伍前身是粵軍第一師第四團,也是屬於廣州的子弟兵了。三萬人對戰日軍十萬餘人,苦戰了一個多月,死傷過萬人。看到這些數據,就可以聯想到當時的戰鬥是多麼的慘烈。

水蔭路這處低調的陵園,沉睡著4000多名抗日將士英魂,你去過嗎?

而在這裡面,沉睡著接近4000名將士的英魂。在這還有一個將軍墓,這是蔣光鼐將軍和蔡廷鍇將軍的陵墓。這兩位將軍可是大名鼎鼎,無人不曉。青山埋忠骨,馬革裹屍還正是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的最好的寫照。

水蔭路這處低調的陵園,沉睡著4000多名抗日將士英魂,你去過嗎?

自古寶劍配英雄,廣州木棉配戰士,這個低調的陵園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得以保護和修繕,變成了鬧市中一處難得的綠地。這個地方,在廣州老一輩人會稱其為“十九路軍墳場”。我父親輩一直說水蔭路的這一段一到夏天特別陰涼。是不少市民成蔭納涼的好地方。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有沒有興趣到這裡參觀緬懷一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