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快突破50万,中国大学该怎么管理留学生?

如今,随着中外高等教育人员交流的日益紧密,在国内大学的校园内,国外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身影已不能再引起过路中国学生们的兴奋与好奇,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地将其看作了普通学生一员。然而,与中国学生看待留学生眼光的日益平淡相比,目前国内高校在留学生管理方面,却似乎并不能做到同样的“淡然”。近日,有网友爆料,济南大学在组织中外留学生交流的活动中,强制要求该校女学生参加与黑人留学生的交流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网友针对高校学生管理中,中外学生“双标”对待的大讨论。(科学时报7月10日)

来华留学生快突破50万,中国大学该怎么管理留学生?

据统计,截至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的总数达到了48.92万名,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约7.58万人,比2016年增加18.62%。而10年前的2007年,来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为195503名,分布在544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再往前看,2000 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只有 52000 人。也就是说,在过去10多年间,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了12倍多。来华留学生规模快速增加,但是我国高校管理留学生的方式,和10多年前相比并没有多大变化,还把留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加以管理。这是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提高,对留学生的管理,应该与时俱进,要淡化留学生的身份,将其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对待。

来华留学生快突破50万,中国大学该怎么管理留学生?

让国际学生和本土学生无差别的学习、生活,这是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的普遍做法。因为很多大学的生源十分多元化,国际生比例高达30~40%,甚至更高,将国际生和本土生区别对待,本就有悖多元化的办学精神。在评价世界一流大学时,攻读学位的国际生比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而之所以看重国际生的比例,是因为生源多元化,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扩大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很显然,如果把国际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加以管理,提供差别化服务,这就很可能会制造矛盾和冲突,而且,也会影响到多元化办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单独设置留学生院,国际生的大多数学习时间在留学生院度过,而不是和其他学生“同班求学”,这不利于国际生融入学校,提高语言能力,也难以让本土学生体会到多元办学的好处,甚至会觉得大学招收国际生,是多此一举,妆点门面;把国际生单独安排在一幢宿舍楼里,这不利于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也引发质疑,为何留学生们住的比本土学生好,有的服务设施专供留学生使用?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随着留学生规模的增长,必须转变对留学生的管理方式,要把留学生作为一个普通学生对待,编入普通班级学习(语言不过关的,先过语言关,和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一样),和其他学生住一样的宿舍,吃一样的食堂。就如学校对待北京人、上海人、江苏人一样。这是发展留学生教育,必然要步入的阶段。

来华留学生快突破50万,中国大学该怎么管理留学生?

对此,教育部门和高校可能觉得有些为难,拿宿舍来说,我国学生是由国家补贴,统一安排住宿,4~6人一间宿舍,根据住宿条件不同,每人每年缴纳900元~1500元的住宿费。而留学生的住宿基本上是市场行为,以北京某大学为例,留学生一般2人一间,学生要支付每月1200元~2000元住宿费。这一问题在发达国家大学就不存在,因为很多大学只安排低年级大学的住宿,高年级学生需要到校外租房,而且,学校宿舍住宿费有的比市场价还高(由于住学校宿舍方便,学校能提供的宿舍少,很多学生愿意住学校宿舍,因此收费高),因此,国际生和本土学生住学校宿舍,没有住宿环境不同以及价格差异的问题,学生愿意住单间、双人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进行选择。国外大学提供的学生宿舍,有多种不同的选择,包括单间、双人间、女生单独一幢楼,男女生宿舍混合安排(同一楼面既有男生宿舍,又有女生宿舍)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其实,我国大学的宿舍管理和服务,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大学,进行改革、调整。近年来,大学生宿舍矛盾问题,也引起社会关注。有的大学为提高学生对宿舍的满意度,减少舍友间的矛盾、冲突,尝试让新生在入校时选宿舍,但总体来说,能选的宿舍,都是4~6人的宿舍,最多能选方位和室友。大学应该给学生住学校宿舍提供差异化选择,而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统一住4~6人的宿舍。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选择住单间、双人间等,并按市场价格付费,这可以提高学生对住宿环境的满意度,而不像现在,有的学生虽然在学校有宿舍,却放着不住,而到校外租房,同时,也有学生因不习惯多人宿舍生活,和舍友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提供差异化宿舍选择,这并不是制造不公平和歧视,而是市场选择,就如有的家庭有别墅,有的家庭是三室一厅,有的家庭则只有两室一厅或者住廉租房一样。如果对于国内的学生能像对留学生一样,提供市场化选择的宿舍,那么,国内学生的宿舍管理、服务也就和国际生接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