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學校撤併不停,小學數越來越少,究竟是什麼原因

2000年到2010年,全國農村小學數量減少了一半,這被認為是撤點並校的結果。針對撤點並校的後遺症,國務院辦公廳於2012年9月下發《關於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稱“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大幅減少,導致部分學生上學路途變遠、交通安全隱患增加,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加重,並帶來農村寄宿制學校不足、一些城鎮學校班額過大等問題”,提出“堅決制止盲目撤併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在完成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專項規劃備案之前,暫停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併”。但是,從2010年至今,全國小學數字又減少了一半還多。

鄉村學校撤併不停,小學數越來越少,究竟是什麼原因


據媒體報道,從2017年7月開始的半年時間裡,河南鹿邑縣和淮陽縣拆掉了50所農村學校(含幼兒園)。2018年3月在浙江永嘉縣發動的“校網優化”運動中,半年內又將關閉45所學校,未來三年內共將關閉78所。

為何一邊是國務院叫停盲目撤點並校的《意見》,一邊卻是小學繼續被撤併?有關專家在分析這一現象時指出,管理部門考慮最多的通常是高效投入以及利用資源,辦學者更關注如何提升質量,受教育的權利則是家長和學生的基本需求,最好的情況當然是在家門口接受高質量的教育,但鄉村學校佈局分散和資金使用、高效管理之間,存在著基本的矛盾。

在筆者看來,之所以存在以上矛盾,是因為我國包括鄉村教育在內的基礎教育,都採取升學教育模式,為此,地方政府會把資源集中在少數學校,而不是辦好每一所學校,而由於鄉村學校很難和城市學校進行升學競爭,因此,鄉村學校被邊緣化,即便在國家要求下,一些地方恢復了鄉村學校或教學點,但對於鄉村學校或教學點,只是低水平維持。有的村民期待政府能加大投入辦好鄉村學校,但越來越多的村民卻選擇送孩子到城鎮學校上學,其結果是,雖然國家要求在2018年化解超大班額問題,但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依舊嚴重。教育部網站發佈的《2017年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報告》指出,大班額問題還比較突出。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66人以上超大班額8.6萬個,佔全國總班數的2.4%,其中排前三位的河南、湖南、河北共有4.5萬個,佔全國現有大班額總數的52%。全國有56人以上大班額36.8萬個,佔全國總班數的10.1%,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縣鎮,其中,湖南大班額比例為22.9%,廣西、海南達到18%。而被保留或恢復的鄉村學校“小而弱”,甚至難以為繼,這又給了地方政府進一步撤掉鄉村學校,集中到城鎮辦學的理由。因此,發展我國鄉村教育,必須轉變升學教育模式。不能以升學為導向辦學,要立足於給所有孩子高質量的基礎教育辦好每一所鄉村學校。

鄉村學校撤併不停,小學數越來越少,究竟是什麼原因


2018年7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下文簡稱《公報》),《公報》中的幾組數據,值得引起關注。根據《公報》,2017年全國共有小學16.70萬所,比上年減少1.06萬所,下降5.98%,但與之對應,小學招生1766.55萬人,比上年增加14.09萬人,增長0.80%;在校生10093.70萬人,比上年增加180.69萬人,增長1.82%。這一數據表明雖然我國小學招生人數增加,但我國小學還在被撤併,這主要發生在農村地區,更多家庭相送孩子進城上學,鄉村的小學難以為繼,最多保持教學點,數據顯示,2017年小學教學點10.30萬個,比上年增加4561個,增長4.63%。

可以說,目前我國地方政府都是以升學思路來配置學校資源,鄉村學校相對於城鎮學校被邊緣,這和辦好每所學校,給每個學生適合的教育,肯定是矛盾的。從本質上說,鄉村學校採取升學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的是“背井離鄉”的教育——只有考上好大學離開鄉村才算成功,而考不上好大學,讀書就沒有多大意義,而且,接受這樣教育的鄉村孩子很難熱愛鄉村,願意留在鄉村改變鄉村,也沒有學到改變鄉村的技能。

鄉村學校撤併不停,小學數越來越少,究竟是什麼原因


破解這一難題,必須改革基礎教育的升學教育模式,我國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基礎教育要淡化學歷,重視技能培養,這才會讓所有農村學生感受到求學的價值,不是以獲得學歷作為讀書的追求;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就業技能,告訴很多的學生擁有技能比獲得一紙學歷更重要。事實上,在高等教育即將普及化的背景下,基礎教育再採取升學教育模式,會堵死很多學生的成才選擇,要讓學生接受好的教育,我國需要重新思考基礎教育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