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真的会让你事半功倍?

曾经我问过身边的同龄人,大家一天都是怎么样过来的吗?

朋友W分享了自己一天的安排,如下文的具体时间段的安排,我觉得我的情况其实和她的比较类似。

08:30 闹铃响,起床。

09:10 洗漱好,出门。

10:00 进公司,上班。

12:00 就餐时,午休。

14:00 撰写稿,工作。

18:00 下班了,回家。

20:00 撰写稿,加班。

21:00 看电影,听歌。

22:00 做节目,聊天。

24:00 夜猫子,聊天。

02:00 夜猫子,聊天。

03:00 该睡了,晚安。

这里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是夜猫子,我们都喜欢刷东西.......喜欢聊天,当真正的一整天过去了,我们明显感觉到的是自己的焦虑感,自己期待的那种充实感和满足感在这一刻好像无比珍贵。

又或许,我知道自己的困惑在于不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以至于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又一年,你我还是在原地踏步的状态。

《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真的会让你事半功倍?


最近阅读了野口悠纪雄《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这一本书。2016年年中我就已经开始研究日本人写的相关时间管理的书籍,只是很多时候我没有这个意识和惊人的毅力。

《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这一本书野口悠纪雄主要讨论了节约联系和寻找文件过程中的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看到序前的一段话,我不假思索的想了,现在的技术进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便捷:交通设施的发达缩短了出行时间;通信技术的进步使联系更加及时化;电脑的普及提高了个人的工作效率……但是为什么我会感觉到一天都不充实吗?

《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真的会让你事半功倍?


一直到翻阅了这一本书才发现原来我们仅仅依靠技术进步,并不能产生富余的时间。所以近年来“时间管理”会越来越重要了,我们每天都会思考应该如何高效完成工作,更需要时间管理的新技巧,怎么样才可以轻松的识别“时间小偷”,帮你发现碎片时间中隐藏的超额价值,让自己生命中的每分钟都过得有意义。

很多时候自己也感觉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不知道自己的状态是否是倾向于用口头表达来解决沟通问题,还是书面表达?最纠结的地方是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写下来太浪费时间了,不如口头表达效率高的感觉.......... 当然,最难做的到的还是日事日毕,即使每天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总能那么刚好的没有完成,除了自律因素,或许,还有更多的是方法问题。

《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真的会让你事半功倍?


《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这一本书分享的观点,其实是真的杂和博学,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它不同于其他的时间管理的书,从开篇到结束就没有一些详细的长久计划,在书中的写作者个人认为,你自己设定的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那种长久的计划在大家看来于实际生活中是不切实际的存在。

《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真的会让你事半功倍?


时间管理是一个非常范的学科,开始阅读这本书或许你没有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在阅读“时间管理”相关的书籍,你可以清晰阅读到工作里面的一些细小事项,如发邮件,发传真,打电话,如何开会等等,具体而能快速沟通的行为,去改善时间到底流失方向,然后把工作效率做到真正有意义又有效的提升起来的一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