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最大的歷史貢獻是什麼?

我說真話但不違法


白的黒不了,黒的白不了!整體而言,慈禧在歷史上的評價當以負面居多!

慈禧執政期間簽訂了《辛丑條約》和《馬關條約》這樣喪權如果的條約,這個姑且不論,畢竟慈禧之前的道光和咸豐兩位皇帝也簽訂過《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其喪權辱國程度不在慈禧簽訂的條約之下!

但是,慈禧在位期間,貪圖享受,為了自己享受,可以挪用海軍軍費,大修圓明園來慶祝自己的60大壽,導致了北洋水師徒有其表!


光這一件事,足以說明慈禧在位期間的腐敗。

更不用說,慈禧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為自己修築了豪華的陵園,死後更是陪葬鉅額的珍寶 ,結果便宜了孫殿英!

拋開這些不說,慈禧那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就足以讓慈禧遺臭萬年!

把以上這些都拋開不說,我們再來對比一個事實。

日本的明治維新發生於1868年,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搭上資本主義的末班車,一躍成為亞洲強國,並在20多年後侵略中國!慈禧開始垂簾聽政是在1861年,比明治維新還早幾年。但是慈禧在位那麼多年,可沒有明治維新這樣的改革發生,這就是慈禧的問題了!


要知道,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關鍵點是明治天皇。



說了這麼多慈禧負面影響,那麼慈禧就沒有一點貢獻了嗎?

那倒未必如此,慈禧還是有貢獻的!慈禧最大的貢獻就是啟用了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這樣一批漢人大臣,這在清朝的歷史上獨一無二。

這四個人,對於中國近代化的過程是具有重大作用的:

比如說左宗棠領兵收復了新疆;李鴻章創辦了輪船招商局(現在發展成為了招商局,旗下有招商銀行);張之洞創辦了一批學校(現在發展成為華中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一批高校);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軍工企業!

順便在說一句,慈禧執政後期重用的袁世凱,一手編練了清朝末年的新軍,這些新軍後來成為了推翻清朝的主力軍,比如說武昌首義的主力軍便是湖北是新軍。

這一條應該也能算到慈禧的“功勞”上吧!


小鎮月明


沒有對比再好的結論也不真實

1600年,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成立

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特拉設立貿易站

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臥兒政府買下加爾各答

1756年,爆發歷史上著名的英印“七年戰爭”

1757年,英軍搶劫孟加拉國庫,掠奪上億美元的財富

1774年,英國佔領了奧德

1799年,英印經過23年的戰爭後。英國佔領了印度邁索爾

1849年,英軍佔領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實現印度全境的實際佔領

就這樣一步步蠶食,印度淪為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印度人少麼?印度人難道沒有抵抗麼?都不是,而是印度自己成了一片散沙,讓英國輕而易舉的分而治之。

再來談中國為何沒走上印度的悲劇

在談到近代歷史上的中國時,都會加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雖然不太光彩,但比純殖民地已經要好很多了,畢竟還算是保持一個本民族的相對獨立的政權。而經歷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後來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都挺過來了,並且平定了曾佔領近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這麼來看,同樣是孤兒寡母,慈禧面臨的局面其實比武則天,孝莊太后等歷史上的女政治家都難。

這裡絲毫沒有給老佛爺洗白的意思,因為慈禧把一手不算好的牌打的也是有點稀爛,前期還好,後期就有點任性了。我只是想說,如果在那個三千年之未有的大變局裡,一個即使如慈禧那樣中國政權的實際掌控著也有著其無力感,因為以前可沒從海上來的列強,就算是武則天和孝莊太后來面對,多半也是懵逼!

而如果當時沒有如慈禧那樣強勢人物壓住中國地方各個勢力,中國內部讓列強分而治之,悲觀點,中國可能就是下一個印度。後來的故事也證明列強一直想對中國分而治之,慈禧、袁世凱等強權人物離開後的空檔期,中國就進入了苦難的軍閥混戰,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歷史洪流中的個人是渺小的,逆勢而為往往容易被碾壓粉碎,順勢而為弄不好就給你一個反派標籤】


瓦爾登的船伕


慈禧太后其實就是個敗家娘們,禍國殃民的老巫婆。

從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辛酉政變開始,到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去世,慈禧進行了47年的罪惡統治。

慈禧統治的47年裡,使近代中國蒙受了無窮盡的屈辱和苦難。但偏偏就是這樣的人卻做了三件對中國有貢獻的事,這就是人性的複雜!


1、重用漢臣,促使漢族官僚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登上歷史的舞臺,間接推動了中國近代化。

1861年冬,清咸豐十一年,通過政變奪取滿清最高權力的慈禧太后,為了儘快剿滅太平天國,以新皇名義頒發了聖旨。

這是一份大膽的地方人事權的任命,看看名單。

兩江總督曾國藩、安徽巡撫李續宜、江蘇巡撫李鴻章、浙江巡撫左宗棠、江西巡撫沈葆楨、廣東巡撫郭嵩燾、湖南巡撫毛鴻賓、湖北巡撫嚴樹森。

清一色的漢臣名將,而且彼此之間關係深厚,打斷骨頭連著筋,這是漢臣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掌管地方大權。


2、支持左宗棠,定論“塞防海防並重”的軍事發展戰略,解決了左公收復新疆的後顧之憂。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鑑於東南海疆有倭國扣邊,意圖吞併臺灣;西北路疆阿古柏建立偽政權,意圖分割新疆。

當時滿清高層有“海防”、“塞防”、“塞防海防並重”三種策略,而取那種國防策略,關係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最終,慈禧定奪選擇“塞海並重”的軍事戰略,支持左宗棠西進收復國土。自此,新疆一百六十多萬的領土得以保存。

3、為了挽救清王朝統治,慈禧發動了清末新政,廢除了科舉!

清末新政的推行,可以說是慈禧的間接之功,因為她的主觀意識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但新政的結果完全違背了她的意願。

新政創建的新軍成為武昌起義間反清的最主要軍事力量,新學培養的人才也成為反清的先鋒,而廢除了科舉更是讓已經開眼看世界的社會精英和清王朝離心離德。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慈禧畢竟是封建統治者,貪圖享樂就是她的宗旨,這三大功績也不是她的主觀意識,完全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間接影響了歷史。

因為自1881年,清光緒七年,東宮慈安死後,慈禧鬆了一口氣,開始成為中外反動勢力的代言人。

1885年的中法戰爭,她支持求和的李鴻章,葬送了中國有可能一戰而成強國的可能。

左宗棠語:“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

而她默認李鴻章簽訂的賣國條約、破壞維新變法、扶持義和團引發八國聯軍侵華等等,考慮的都是她自己。

所以歷史對慈禧太后自有定論!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因此,像那個把慈禧執政期間簽訂的條約羅列出來的答案,就非常愚蠢了。且不論這裡是在討論慈禧的貢獻,而他有很明顯地“黑”慈禧的嫌疑;就說那些條約本身,也不一定就是“不平等條約”。中學歷史書告訴你的,真的不一定就是對的。

那麼慈禧最大的歷史貢獻是什麼呢?就是她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這一點她是有功勞的,不可以隨便抹去。

一般認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但是請注意,在鴉片戰爭爆發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這二十餘年裡面,中國其實沒有什麼變化,依然沒有被“打疼”。真正的開始近代化,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以後,咸豐去世、同治登基、慈禧稱制的時候。

洋務運動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真正意義上走上近代化的開始,而洋務派的幾位大佬,無論是朝中的恭王,還是地方上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都是慈禧任用的。尤其是在祺祥政變以後,慈禧還能堅持任用曾國藩們這些肅順提拔起來的官員,是非常了不起的。

而在《辛丑條約》簽訂以後,慈禧也能夠向現實讓步,同意進行立憲,並且做了一些努力,這些都是她在推動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在這裡還可以舉出一個反例:慈禧去世後,滿洲貴族們立刻開始反撲,倒行逆施地天怒人怨。

當然,慈禧個人的過還是要遠大於功的,比如她對近代化的鮮克有終,直接造成了甲午、庚子兩場慘敗。但是有關於她的貢獻,還是需要肯定的。畢竟,如果慈禧真的混賬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她又怎麼會秉國近五十年?



青言論史


現在有一個主流觀點,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軟弱落後的朝代,整個清朝與中國歷史毫無作為,反而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落後局面,對於清朝的統治者則更沒有什麼好感,尤其是晚晴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好像除了割地賠款,揮霍無度,保守刻板外毫無作為。

但是對於一個朝代以及歷史人物,我們都要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清朝在開疆拓土方面表現確實不錯,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而慈禧老佛爺也並非一無是處。

說到慈禧的貢獻,我第一個想說的是用人方面,這或許也是慈禧最大的優點。

“辛酉政變”慈禧能夠聯合恭親王奕欣除掉了咸豐留下的輔政八大臣,隨後慈禧又將曾經的盟友恭親王奕欣打壓的宦海幾度沉浮,足以說明慈禧在玩弄權術方面的天賦。

隨著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一大批手握重權的漢臣登上了歷史舞臺,慈禧對於這些漢臣並沒有一味的排斥和打壓,反而將其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曾國藩,李鴻章都曾有改朝換代的能力,但是終究還是老佛爺手中的一張牌,晚晴諸多漢人名臣也都為慈禧馬首是瞻。

慈禧在洋務運動中的作用

雖然洋務運動的幾十年沒有最終達成富強中國的目標,但是卻奠定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基礎,使得中國在閉關鎖國與世界嚴重脫鉤了百餘年後開始了追趕世界的腳步,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不管慈禧是出於什麼目的來支持洋務運動,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老佛爺的首肯,洋務運動是不可能展開的。

維護祖國的領土完整

十九世紀末,隨著浩罕汗國阿古柏的入侵,新疆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岌岌可危,新疆問題當時在朝中引起了極大的爭論,以李鴻章為首的大多數人建議放棄新疆將精力用在穩固東南沿海的海防。

當時像左宗棠、文祥這樣堅定支持收復新疆的大臣在朝中是少數派勢單力孤,在這個問題上慈禧的態度起了很大作用,最終左宗棠率部完成了收復新疆的壯舉,維護了主權和領土完整。

當然慈禧作為晚晴的實際統治者,執掌朝政近半個世紀,中國所遭受的屈辱和落後,慈禧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也不能將其全盤否認。

慈禧作為滿人,她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滿清統治,比如中法戰爭,中國再堅持一下很可能徹底擊敗國內已經一團糟的法國,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如果遷都再戰,很可能拖垮賭上國運拼死一站的日本,但是最終結果恐怕就是清朝自己先滅亡。

慈禧自私的做法讓滿清統治得以延續,但是卻將中國推向了水深火熱。


一點點歷史



王榮聯1


慈禧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一直以來都被大家給忽略了。而說到這個貢獻,大家可以想一下身為漢人的袁世凱是如此從一個小兵崛起,最後位極人臣到達可以逼迫清帝退位地步的?除去他自己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什麼?歷史的進程麼?並不是,而是慈禧的重用漢臣。

眾所周知,清朝自順治帝坐鎮北京以來,幾乎所有帝王的權臣都是八旗子弟。比如說索額圖、鰲拜、傅恆、和珅、慶桂和肅順,即使有備受恩寵的漢臣,那也是漢八旗的旗人,並不是普通漢民。

當然了,雖然很氣憤, 但是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清廷君主的這種選擇性,我們都可以理解,也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比如說當初太平天國在南方勢如破竹,曾國藩組織湘軍進行對抗。這邊八旗子弟節節敗退,全靠湘軍孤勇撐著。按理說道光帝應該馬上重用曾國藩啊,結果他得知湘軍的勇猛之後,立馬就派了個八旗子弟空降湖南,兼任兩湖總督,節制曾國藩,目的已經不言而譽。

直到慈禧掌權,她不管湘軍眾將領是否是八旗子弟,一視同仁,全部論功行賞,由此走出了一大批漢族重臣和將軍,這在清朝開國兩百年以來是破天荒的。所以我們看到了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和左宗棠,他們封候拜將、坐擁武英殿大學士,成為了清朝自立國以來的官職最高的權臣。

所以我們再回到整個事件……沒有慈禧,晚清四大名臣不可能坐到那麼高的位置,也就是說李鴻章也許不會這麼被重用,那後世就不可能有袁世凱了,更不可能讓袁世凱這個漢人有那麼大的權力,於是……

這才是慈禧最大的貢獻啊,那就是給溥儀留了一個逼迫他退位的漢族權臣。


三觀粉碎機


慈禧太后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臭名昭著的,但是一個歷史人物在一定的時期內既有功勞也有苦勞,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慈禧太后的功,也就是對中國近現代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

其一,讓新疆沒有被分裂勢力分裂出去,慈禧太后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要是此時慈禧太后聽從了李鴻章的建議,恐怕現在中國的疆域版圖不是一隻雄雞,而是一隻殘雞,要是新疆沒有被收復,則西北門戶大開,則中國四面皆受威脅,何談發展經濟。

其二,推行洋務運動,開闢中國近代化道路,洋務運動是近現代中國第一次大規模改革的運動,是一場在封建專制體制下維護皇權的改良運動,但是在甲午戰爭打響之後,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


其三,推行新政,對兵、商、學、官、法等多方面改革,新政對清朝的統治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治標不治本。

其四,廢除科舉制,大力支持興辦新學堂,派遣留學生,禁鴉片,廢除了延續了近六百年的纏足陋習,使女性不在受到壓迫。

其五,興辦女學,從這項改革中可以看出,慈禧太后有意提高女子的思想文化教育,而且側面反映出女性的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南柯多萌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受到普遍性的批判。如果我要是說慈禧太后乃女中堯舜,定會被史學界,甚至中學學生批判的體無完膚。

但是對於歷史的認知,我們還是要更為客觀。慈禧太后自1861年辛酉政變掌權到1908年即光緒三十四年去世,掌握大清政權共四十八年。

在這四十八年中,中國的歷史發生了很多大事,同治年間的太平天國滅亡,陝甘回民叛亂,英俄勢力侵入新疆;光緒時期的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末新政改革等。

其實這些國家大事,並不是由慈禧太后一個人決策的。畢竟一個女人,智慧有限,精力有限。實際的決策權力是軍機處。只是軍機處決策完畢要向太后報告。如果有人懷疑此觀點,可以查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清穆宗實錄》、《清德宗實錄》以及相應的《起居注》。

在慈禧太后當政的四十多年裡,中法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中法新約》,慈禧被批判成喪權辱國,這種批判從歷史的客觀上看自然是對的,但這是慈禧個人的錯嗎?甲午戰爭失敗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慈禧太后和李鴻章被視為賣國賊。是不是換成別人就不會了呢?後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同樣受到後世唾罵,這裡不多說。

那麼,對慈禧對歷史的貢獻到底是什麼?如果從客觀上講,那就只有派左宗棠在光緒二年出兵新疆,把新疆從殖民主義手中奪回,設置了新疆行省。捍衛了祖國的領土和主權。

如果從主觀上看,我認為慈禧太后保住了愛新覺羅家族的大清政權,也就是維護了祖宗之法。辛酉政變中,他聯合恭親王奕欣誅殺流放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防止了大權落在他人手中。康熙初年,輔佐大臣鰲拜被康熙帝誅除。慈禧太后就是怕歷史重演,才果斷髮動政變。

戊戌政變,誅殺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六君子的行為,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是不應該的。但從維護大清王朝的舊有制度方面來講,這也是情理之中的。


子衿讀歷史


慈禧的黑點實在是太多了,在她統治期間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壓迫與苦難。

溥儀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裡寫道,慈禧是一個權力慾望極重的人,所謂的綱常禮法都不能束縛她,無論是對親人還是朝臣都是採用逆我者亡的態度。



清史研究者對慈禧有兩種態度,一種認為她需要為清朝的覆滅負主要責任,另一派則主張慈禧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清朝政府的壽命。

之所以會有後一種觀點,是因為這一派人認為咸豐皇帝在位和死後留下的政治局面、社會狀況非常之糟糕,太平天國運動風起雲湧,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咸豐皇帝倉皇逃走。



在這種情況下,慈禧不得已重用了漢人,提拔了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等一干將領,在客觀上延緩了清朝政府的壽命。如果說這是功勞的話,這是對清朝政府的功勞,卻未必是對中國的功勞。



如果是對國家的功勞的話,在洋務運動初期慈禧持支持態度算是功勞一件,不過這份功勞在她罄竹難書的罪惡裡抵消得乾乾淨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