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開放提速 交易所國際化「邁大步」

日前,上海證券交易所與莫斯科交易所在莫斯科、聖彼得堡共同舉辦第四屆“中俄資本市場論壇”,同步詮釋了符拉迪沃斯託克“習普會”成果在資本市場領域合作共贏的新實踐。上交所監事長潘學先表示,依託資本市場開展股權和債權合作,形成兩國共謀發展、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發展機制,兩國資本市場存在大量合作機會,有巨大合作潛力亟待進一步開發。事實上,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提速,交易所的國際化戰略也成為其中必要一環。

資本市場開放提速 交易所國際化“邁大步”

上交所致力世界領先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上海金融報》記者專訪時介紹,今年上交所持續推進交易所國際化進程,創建滬港通業務,探索與國際資本市場合作,加強國際推介與交流,對外開放工作取得明顯成績。

在投資海外及國際合作方面,2017年1月20日,中金所、上交所、深交所等組成的聯合體與巴基斯坦證券交易所正式簽署《股權收購協議》,購買巴基斯坦證券交易所40%股權;2018年5月14日,由上交所、深交所組成的中方聯合體與達卡交易所正式簽約,收購後者25%股份;7月5日,上交所在哈薩克斯坦參與籌建了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AIX)。

在引進先進交易制度和產品方面,自上交所和港交所建立滬港通交易機制以來,截至2018年6月底,滬港通總交易金額達8.7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約為104.86億元人民幣。這是內地資本市場第一次與境外資本市場實現交易聯通;2015年至2017年8月,上交所開展“熊貓債”試點工作,截至2018年7月31日,已成功發行54單熊貓債券,發行規模為927億元;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若干意見》;2018年6月,中國證監會發布《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同月,上交所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試點創新企業股票或存託憑證上市交易實施辦法》,為創新企業公開發行存託憑證在上交所上市提供了渠道。

未來,上交所將繼續加大國際化業務創新。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一是要進一步加快推動滬倫通落地。“在2018年4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央行行長易綱宣佈爭取2018年底開通滬倫通。”二是繼續優化完善滬股通機制,充分發揮滬港通機制的積極作用。“經兩地證監會協商一致,北向看穿機制(投資者識別碼制度)將於2018年9月17日正式實施。”三是進一步加大國際交流和推介力度。“抓住A股納入MSCI指數契機,針對國際投資者開展推介,做好國際投資者服務和關係維護,促進國際投資人參與上交所市場。”四是擴大與國際同行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亞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聯合會(AOSEF)相關事務,加強上交所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五是推動設立“一帶一路”交易所聯合會。“以上海國際交易所交流合作中心為起步,分階段推動‘一帶一路’交易所聯合會的籌備進程。依託聯合會進一步豐富交流方式與合作內容,推動沿線資本市場合作,打造利益共同體。”上交所相關負責人指出,交易所國際化對於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有積極意義。上交所將致力於建設國內外投資者共同參與交易、定價和信息功能齊備的、高度國際化的多層次市場體系,成為擁有極大全球影響力和輻射力的世界領先交易所。

資本市場開放提速 交易所國際化“邁大步”

借鑑境外先行者經驗

事實上,圍繞國際化發展,不少境外交易所已經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這或許可為我國交易所乃至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提供借鑑。

“泛歐交易所集團是歐洲三大交易所之一,市場包括法國、荷蘭、比利時、愛爾蘭。在5個市場中,通過統一的交易活動進行管理和協同,所以交易所在技術上面的投入極大,並通過技術輸出與國際上的合作伙伴進行交流。”泛歐交易所亞洲區首席代表李豫燕向《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在歐洲,交易所的發展比較穩健,因此泛歐交易所一直在尋求新的發展路徑和方向,包括推出固定收益產品、外匯產品等,以及投資一些平臺,如去年底全資收購愛爾蘭交易所。

談及國際化發展,李豫燕告訴記者,泛歐交易所一直以一種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方式支持整個集團的國際化戰略。“我們希望做中歐資本市場的橋樑,比如上交所是泛歐交易所的交易數據在國內的代理。又如今年初,我們與深交所共同舉辦了中法小型企業的路演論壇。”李豫燕表示,“我們不僅幫助中國企業在歐洲提供投融資的解決方案,也幫助中國企業尋找國內合作伙伴,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在中國找到更好的應用場景。我們希望不僅僅是泛歐交易所國際化發展,同時也能為客戶的國際化道路添磚加瓦。”

與內地交易所相比,香港交易所的國際化步伐走在前端,且有更中國化的特點。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徐春萌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雖然港交所經常被劃入境外交易所隊伍,但港交所更是一個高度國際化,卻也高度具有中國元素的市場。”

徐春萌介紹,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港交所只是一個區域性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其主要有三方面國際化經驗。首先是核心定位,港交所的核心價值在於連接中國與世界,抓住這樣的核心定位,就找到了核心競爭力;其次,要提供投資者和市場需要的產品,進而建立流動性。“香港地區本身有一些國際化的充分條件,比如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制度,資金自由進出,同時是一個低稅率的經濟體。這使香港市場帶動了更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也帶來國際投資者流動性。當然,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內地,也是因為改革開放的契機,很多中國企業有迫切的融資需求,使香港第一次華麗轉身,成為國際化的金融中心。而近年推出和發展的互聯互通,包括滬深港通、債券通,使開放路徑更加多元化,為投資者創造了更加便捷的通道,這是港交所國際化的第二個里程碑。”第三是國際收購,如2012年港交所收購了倫敦金屬交易所,通過這次收購,港交所衝出亞洲,成為了一個全球化的交易所集團。

由此來看,上交所的國際化進程是我國資本市場擴大開放的必然趨勢,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必然選擇。上交所副總經理闕波表示,上交所將深入推進交易所國際化發展,形成市場開放的新格局。“我們制訂了上交所服務‘一帶一路’行動計劃,這是從2018到2020年的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以後,我們會更新行動計劃。目前,我們正按照這個行動計劃和建設願景,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一帶一路’沿線交易所在技術、產品、管理上的深度合作。”

“國際化是雙向的,中國的資本市場擁有巨大的國際影響力。”徐春萌表示,未來要考慮的是交易所“走出去”之後,資產怎麼盤活。在徐春萌看來,交易所的商業化是很多國際化的交易所發展路徑中的重要一環。

記者 李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