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通信協議的混亂,Jovi物聯是如何解局的?

9月6日,vivo在北京的一款主力機型的發佈會上,vivo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首次對外發布了vivo公司的IoT(Internate of Things,物聯網)戰略,並正式推出了vivo的IoT產品:Jovi物聯。vivo希望,能通過統一的技術標準無縫連接智能設備,為消費者創造智慧生活體驗。


IoT通信協議的混亂,Jovi物聯是如何解局的?


如今的IoT行業正進入一個爆發式的增長通道之中。IoTPaaS平臺Xively分析曾預估,截至2020年,全球將有400-800億設備接入IoT,其中政府設備至少佔77億,總金額約21億美元,預計投資回報為47億美元,人均擁有的IoT設備將有10臺。Gartner的市場調研報告認為,全球每秒接入IoT的設備將達63臺,也就是每天550萬臺,預計2015-2020年間IoT市場規模將達千億量級。

但如此火熱的IoT領域也面臨著兩個痛點。IoT設備的開發者,在每一個設備上都需要為不同的品牌、不同的陣營,不同的行業標準去做多份的適配。消費者需要為每一個買回來的設備,安裝不同的控制程序,嚴重的是,不同品牌的智能設備不能夠互聯互通。

“我們為什麼不能和智能家居行業裡的企業攜起手,去創建一個全新的,設備和設備之間,品牌和品牌之間,標準和標準之間的溝通方式,可以實現一個軟件,跨品牌操作,這樣才是最好的用戶體驗。”周圍說。

如此嚴重的信息孤島的背後,則是IoT通信協議的混亂。

那些眼花繚亂的IoT通信協議

物聯網的基本架構包括三個層面: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通過傳感器採集某些數據(聲、光、電等),基於網絡層的終端模組,對接到網絡層的基站,實現數據採集後的傳輸。網絡層負責將感知層採集的數據進行回傳,基於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通信協議技術進行回傳至關重要。應用層可以理解為物聯網的數據平臺和業務平臺。數據平臺作為所有物聯網終端數據的集合點,負責數據的統一存儲、分析等,通過標準的API接口提供給業務平臺做數據調用;業務平臺基於數據平臺的原始數據實現各種業務邏輯,對外呈現的是服務。


IoT通信協議的混亂,Jovi物聯是如何解局的?


其中,IoT領域最為混亂的就是網絡層的通信協議——目前行業中存在著十多種不同的協議標準,所有這些方案都競相成為IoT的標準。一些比較知名的有:ZigBee、6LoWPAN、低功耗藍牙、Wi-Fi、NFC、蜂窩網絡(2G、3G、4G LTE等)。此外,還有很多其他行業驅動或專有標準,包括ANT/ ANT +、Nike+、紅外線。

當下最流行的Wi-Fi技術數據傳輸速度飛快,尤其802.11ax技術即將誕生,理論上可以完全滿足IoT所需的數據傳輸能力。然而伴隨速度的提升,耗電量急劇增大,且傳輸距離也成為難題,長距離傳輸需要每隔一定距離放一個AP進行橋接,這必將大幅提升成本。因此,Wi-Fi技術更適合供PC及PDA等終端應用的室內無線上網場景。

藍牙技術與Wi-Fi在2.4G頻段上有交接,所以同頻段會有一些干擾問題的產生。藍牙的耗電情況比Wi-Fi稍微低一些, 而傳輸速度遠不及Wi-Fi。在資產追蹤、定位標籤以及醫療傳感器等場景下應用較多,如智能手錶,藍牙定位等。

Zigbee技術的功耗比較小,通信距離也比較短,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技術,主要應用於無線傳感器及醫療場景等。

UWB超寬帶技術頻段較為乾淨,沒有其他頻段的干擾,在高精度定位的場景下應用更多。


IoT通信協議的混亂,Jovi物聯是如何解局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IoT設備得到部署,一個很糟糕的現象是——存在於相同環境中的多個通信標準,沒有共用語言可供選擇:Wi-Fi無法與Zigbee對話;蜂窩網絡也不明白藍牙說的是什麼。

當然,還會有很多地方只有一種通信標準可用。多數這些地方的控制程度非常高——製造和辦公室正屬於這樣的地方。

但是IoT的真正價值並非只在工業市場。它的真正價值在消費類市場——大部分的熱門產品都是圍繞個人消費者,以及他們如何與多個IoT設備交互——在家裡、在購物時或在無人駕駛汽車上。

使用傳統的芯片設計,每一個新的通信標準要支持時,都需要在芯片上集成一個新的完整無線電。隨著IoT通信標準數量的增長,手機廠商需要決定在手機芯片中集成什麼新的標準——如果手機廠商想保持通信芯片的尺寸足夠小,那麼手機廠商將不得不保持低數量的通信標準。

有沒有可能一個單一的通信標準將用於所有IoT產品中?即使在消費類的智能家居市場中,這也是個非常難的事情。

vivo的解決方案

在成立IoT開放生態聯盟之前,周圍和幾個大的硬件企業開過幾次會溝通過,他也體驗到了行業內對於統一的全新聯盟的急迫。“那些黑電、白電、小家電器真的非常高的呼聲,很願意來做這件事。”

5月份,vivo和合作夥伴召集了第一次閉門會議。兩個月之後,IoT開放生態聯盟就在深圳舉行第一屆第一次全體成員大會,首批聯盟成員包括美的、vivo、OPPO、TCL、大華樂橙、科沃斯、陽光照明和極米科技等多家業內知名廠商。會議通過了IoT開放生態聯盟合作共識,並公佈了IoT產品方案。


IoT通信協議的混亂,Jovi物聯是如何解局的?


在確定通信協議標準之前,周圍和聯盟裡的合作伙伴把連接的行業主流標準都做了一個遍,包括:ZigBee,低功耗的藍牙5.0和wifi。

在智能家居領域,ZigBee這個標準只有在跑步機用的比較多。“實際上我問了一下高通、MTK這些大的生產IOT控制設備的廠家,大家都不支持這個協議,所以就不用擔心未來會有這個問題。”周圍表示。

最後,周圍和團隊發現,只要把wifi做好,其實IOT設備的體驗就會很好。“我們覺得既然是大家一起來做,那就大家一起來商量,要聽合作伙伴的意見。其實所謂的智能外設,它的功能是比較單純的,開、關、定時。所以你我們在推演了一下,其實做這件事情還是比較容易的,沒那麼複雜。IOT連接也無縫的進行了。”周圍說。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wifi協議下的芯片成本已經足夠低了。現在絕大部分的IOT設備都是自帶wifi的控制芯片,比如掃地機器人,智能風扇,智能風扇等。而且現在wifi的芯片已經很便宜了,可能三到五塊錢就搞定,就已經具有智能連接的能力了。

9月6日,vivo發佈會的演示當中,用戶可以通過語音來智能地控制各個智能設備的開關以及設定。vivo的產品經理也透露,此後可能會有更佳、更個性化的體驗。

“原來行業裡面大家可能開各種各樣的會議比較多,都聚焦在IOT的控制芯片的協議定製上,比如說高通有高通的,華為有華為的,MTK有MTK的,但實際上作為IOT的設備廠家和作為我們連接的手機和消費者說,我們不關心那個協議,我們關心的是未來的IOT設備可以很好的連接,可以很好的使用。”周圍最後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