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風安中學 文:丁羣練

時值學生新學年開學,特撰此文,獻給我的母校——鳳安中學,心底深處的眷戀,生命中抹之不去的記憶!

——題記

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象徵著富貴吉祥、和諧祥瑞,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我本文要說的這個鳳凰,非民間故事中的那個鳳凰,而是寓意著我的母校——鳳安中學。

我上高中時,武功縣有五大中學最為著名,分別是:普集、綠野、長寧、薛固、鳳安。五校各自特色,其中普集高中體量大、硬件好,乃全縣龍頭老大;鳳安中學偏重文科;薛固中學則以藝術生類較為突出。

鳳安中學位於武功縣西北蘇坊鎮的鳳安村,地處蘇坊、遊鳳兩鎮之間,佔地33畝。始建於1958年,當時稱武功縣鳳安中學,僅招初中生,1971年增設了高中部,1984年撤銷初中部,改稱武功縣鳳安高級中學。鳳安高中歷來以“文科教學”為辦學特色,文史類高考升學率連年位居全縣首位,是武功縣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一隻“金鳳凰”!

我在高中就讀時,從高一一直是在綠野中學的,當時高中學制是兩年,當時的考生高二就面臨著文理分科和高考上陣兩大考驗。那時候,高考升學率還不像現在這麼的高,每年考生的升學率好像只有10%左右,很低很低,同學們都把考學比作是過人生的獨木橋。不知道到底是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還是就有那樣的規定,每個高考生在高考前要經過預選程序,只有預選通過了的學生才可以參加高考,許多同學讀書求學多年連高考的門甚至都沒有進過,由此可見當時的考學競爭壓力是何等的殘酷。

1985年,我高二第一次參加高考就失利,綠野中學概因文科生考取偏少,當年停辦了文科補習班,落敗文科生紛紛自謀出路。被逼無奈,只好來到了當時武功縣文科教育名噪一時的鳳安中學。當時的心境就如同是一個入贅上門的女婿,在鳳安中學這個新的學習環境裡,顯得孤立怯生生的。

我在鳳安中學就讀雖僅僅只有短短一年時間,但那段時間的求學經歷卻記憶印象格外深刻,成為我人生經歷中心頭的眷戀,成為永遠也抹不去的刻骨銘心的憶記。

心中不落的風凰 __懷念風安中學 文:丁群練

一是交通不便。當時去鳳安中學補習,真是不方便啊。從我家武功鎮羊圈村走大路,要途經東坡頭-武功鎮-蘇坊鎮-鳳安村,所行經的路線就好像一個大大的S。為節省時間,我往往抄近道翻越477溝,從蘇坊金塬村下的寶雞峽四支渠一直前行,穿過楊臨公路,不用拐彎一直前行到蘇坊遊風公路上,望西走下一段坡,到了鳳安村,也就到達鳳安中學了,而由此走過的路線正是一個大大的“!”號,歎號下面的那個點被途經的477溝漠浴河河水斬斷。這個大大的歎號也許在感嘆我青蔥歲月蹉跎,感嘆我求學之路的艱辛!

記憶深刻的是,由於學習刻苦,下晚自習後經常回家晚,天黑就不能趕到家。有好幾次我走到蘇坊金塬村時天就黑盡了。站在477溝邊,對面村裡萬家燈火,星光點點。那時,都在傳說著溝裡有狼,加之溝裡常年有駐軍把守,一個人天黑貿然絕對是不能下溝的,如在漆黑的夜幕裡穿行在溝裡,會被當兵看守的解放軍誤認作是搞破壞活動的壞人,會被當做槍把子而被擊斃的!所以,看到老家雖近在遲尺,我也不敢去冒險下溝去回家。還好有同學金國瑞家就在金塬村居住,看到我回不去家後,他經常會盛情邀請我在他家歇息一晚,待天亮後才可以翻溝回家。

心中不落的風凰 __懷念風安中學 文:丁群練

(當年的教室)

二是生活清苦。那個年代的中學,家離的遠的學生基本都是背饃住校,鍋盔饃,罐頭瓶裝著鹹菜,就是週中食用的乾糧,學校住校食宿條件也都是非常艱苦。那時侯,我回家是在週末取饃時,每逢週末,所帶的鍋盔饃罐頭瓶鹹菜早吃完了。宿舍是大通鋪,光床板鋪就薄被褥,冬天西北風吹得塑料紙窗戶呼啦啦作響,夏天蚊蟲叮咬,夜裡腳汗味呼嚕聲倍受折磨,每個人的鋪位只有四五拃,半夜上個廁所,回來就沒有位了。據說有個同學半夜入廁後,回來發現自己的臥鋪被擠佔,無奈之下,他找到個木棍,在水龍頭下把木棍的一頭粘水結冰,用結冰的木棍頭探入佔用他睡鋪的學生被窩,戳一下,那個同學縮一下,以此求得臥位,呵呵。

住不佳,食寡味,學校食堂簡陋不堪,與蚊蠅為伴,與老鼠爭食,交糧兌飯票,排隊擠飯吃,開水就著冷饅頭,失急水龍頭喝涼水。早晚稀飯,中午湯麵條居多,湯多面少,少見油花,下鍋菜鳳毛麟角般稀貴,清湯寡水的湯麵片大多漂浮一點韭菜葉點綴而已!偶爾在稀包穀珍子裡會發現一兩粒老鼠屎,同學看到提醒,挑出後會自嘲的說:“黑豆子,黑豆子”。常年清苦的生活,導致大多數同學身體消瘦,我就在體檢時是嚴重貧血,概因長期營養不良所致。

心中不落的風凰 __懷念風安中學 文:丁群練

(當年的學生宿舍)

在鳳安中學的那段時間,雖然孤獨清苦,但我卻遇到了給我提供許多幫助的好心人,卻是我人生的重要一步。

在鳳安中學優質名校名師的點化教誨下,加之自己刻苦堅持不謝的努力,在1986年我考取了陝西省財經學校。雖是個不起眼的中專生學歷,可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卻是實現自己吃商品糧的唯一途徑。

本以為日子平平淡淡的會這樣消磨下去。可有一天,我在鳳安中學八三四五屆同學微信群裡,突然看到有同學發了一些有關鳳安中學解散敗落後的攝影圖片。

想到了自己曾經求學過的喧鬧的校園,今日竟然是滿目蕭條的悽慘景狀,這些殘垣斷壁視覺淒涼的圖片衝擊力非常強烈,在我的心頭忽地竟然形成震撼性的撞擊,讓我心裡無比的難受痛心。我無法想象我以前就讀的昔日榮耀無比的鳳安中學竟落敗到如此淒涼慘境,心頭頓生傷感和失落,看著母校淒涼的照片,失落,傷感之情頓生。

離別母校三十載,繁榮母校今何在?

撥開雜草顯校訓,厚德篤學為誰銘;

雜草叢生難尋路,寢室門開苦相迎;

恩師教誨猶在耳,學子所見難入目;

洗漱池邊難尋蹤,唯有嫩芽報春來;

門頭青瓦隨風落,依然矗立盼人歸;

美味佳餚出御廚,晚餐時間未聞香;

挺拔松柏顯歲月,為何衰落問何人;

莊嚴肅穆升旗臺,唯見禮臺不見杆;

勵志標語仍高懸,偶有麻雀來相伴;

水塔重地勿莫入,左右環視門竟開;

昔日操場今何在,一片綠色在眼前;

昔日植樹今何在,唯有樹根訴衷腸;

昔日學子常相伴,今有雜草永相隨;

昔日勵語勉學子,今日動容憶青春;

昔日恩師辦公地,門廳大開迎故人!

(當年的老師宿辦樓)

曾幾何時,風安中學校園裡朗朗的讀書聲,校園旁漆水河邊流經的潺潺流水,學校東鄰鳳安村崖頭上的皂莢樹,四周田野裡綠油油一望無際的麥田,都成了過眼雲煙,都成了腦海中的回憶。青磚悠瓦今猶在,不聞學子讀書聲,往昔熙熙攘攘朗朗的讀書聲的繁榮場景,都只能永遠的定格在了我的記憶之中。

啊,我難忘鳳安中學。難忘我敬愛的班主任楊文清老師,英語戴文耀老師,語文李靜老師,歷史陳志傑老師,數學張清老師,地理田建興老師,還有德高望重的老校長徐春發老師……

(學校雖解散,飲水當思源)

啊,鳳安中學,我親愛的同學魏謀社,朱輝,張選泰,黃維,郝勇團,李弼凱,王玲,黃臨清,週會俐,郝小俊,羅方團,張建昌,楊奇,梁小軍等因都生活在普集縣城或者縣城周圍,距離較近而現在和我還經常有聯繫。

可有的親愛的同學,就像郭俊華,徐波峰,董安奇,王小衛,董浩,張民光等自從學校分別後就再也未曾謀面。

張林彥,楊潤平,董智輝,魏小兵,孫秋霞,陳寧霞,馬智明,郭志鵬他們也是後來交往上後,才發覺也是鳳安同學。

(鳳安高中八四級三班畢業留影)

86年來西安就讀後,又陸續認識了一些鳳安中學出來的。段昌院,張蘇文,王立平,因為和他們一同求學在西安南郊大雁塔旁邊的翠花路上,遂經常來往。

可有的同學,卻終生再也難以相見!聽說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的徐春峰同學,前幾年去世了!他那清廋幽默的形象,卻永遠只能留存在我的記憶深處。

2017年元月份,同學們為紀念鳳安中學畢業三十年,部分同學在楊凌進行了一次聚會活動。我那天因家裡有事未能成行,面對近在尺尺的同學聚會敘舊活動,卻沒有實現,遂成為終生的遺憾。我對老同學們的思念之情,只能是對照著他們傳回來的照片,在我的記憶大腦深處的底片上搜索著回憶著……

(鳳安高中同學2017年聚會留念)

這真像一位哲人所說的,人在相處的時候,要彼此珍惜我們的感情,有時一別可能是數年,有時一別,甚至會是終生!

啊,鳳安中學,你就是我心目中的那隻美麗無比的鳳凰,你雖然落敗凋零,可你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中,沒齒難忘!

啊,鳳安中學,你雖然繁榮場景不在,可你的功勞不可磨滅,你會永遠銘刻在我們那些人的記憶中,堅不可摧,永世難忘。

啊,鳳凰,你是祥瑞,是吉祥,是和諧的象徵,自然界雖看不到你的真容,可你的形象不可磨滅,永遠無比高貴。

我愛你,鳳凰;我更愛你,我的母校鳳安中學!鳳安鳳安,鳳去來兮,願吉祥平安,伴隨大家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