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中国制造(下)—汽车那些事儿之《汽车百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上的受阅部队开的是缴获的美式吉普。共和国的缔造者乘坐的仍然是万国杂牌汽车。

二十六:中国制造(下)—汽车那些事儿之《汽车百年》

同年,毛泽东抵达莫斯科。他此行的目的既是为“中苏结盟”。同时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外援。

12月21日,毛泽东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当看到一辆辆汽车驶下装配线时,他对随行的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走过一条汽车工业带动国民经济的道路。伟人们决定用行动改变一切,向苏联学习汽车制造技术。

1951年,距离长春西南6公里的孟家屯,新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这里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建设自己的汽车工厂。

二十六:中国制造(下)—汽车那些事儿之《汽车百年》

两年后的夏天,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一万多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这里。他们宣誓:要在三年里完成国家交赋的光荣使命。制造汽车,成了当时全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人都在为制造国产汽车捐款助力。

如果说,有谁的人生经历能够与中国汽车工业最初30年的发展历程完整重叠?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饶斌。

饶斌(1913 年-1987年),吉林省吉林市人,饶斌祖籍南京,生于吉林,原名叫饶鸿熹,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享有“中国汽车之父”的盛誉。曾任中共吉林市委书记、吉林省委委员、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院长、第一二汽车制造厂党委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

二十六:中国制造(下)—汽车那些事儿之《汽车百年》

1953年,饶斌走马上任,成为新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首位当家人。带领着一汽全体职工开始实现从零到一的历史跨越。

此时同时,距离长春2400公里之外的台湾台北市,一对中年夫妇也抱着为中国人造人国车的理想,带领自己的团队投入到了汽车产业之中。他们就是台湾汽车制造业的先驱:严庆龄和吴舜文。

二十六:中国制造(下)—汽车那些事儿之《汽车百年》

严氏夫妻曾经是台湾地区最著名的纺织制造商。工作之余,两人时常走访美国、欧洲等地。他们敏锐地发现在西方世界汽车工业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与国力兴衰的重要指标。发达的汽车工业将带动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的全面起飞。严庆龄认为台湾地区如果仅靠农业,仅靠纺织是不行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严氏夫妻提出:我们要搞汽车工业,要为中国人安上自己的轮子。

二十六:中国制造(下)—汽车那些事儿之《汽车百年》

1956年7月31日,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日子。

二十六:中国制造(下)—汽车那些事儿之《汽车百年》

在长春一汽,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中国人结束了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日子。整整三年,新中国的汽车人用他们的智慧和顽强不屈的精神,终于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从零到一的跨越。

同年9月,台湾裕隆公司也生产出了第一辆吉普车,并举行了隆重的试车活动。

海峡两岸的汽车人全力书写着一部关于中国制造的传奇。

--------------------------------------------

下期精彩预告:二十七:我们的第一辆轿车-汽车那些事儿之《汽车百年》

本文为连载更新,关注后可以翻阅之前已更新的文章,更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更新内容。

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