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選擇了精確數學而中國人選擇了易經,從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人類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數學作為基本工具,其中西方人的祖先選擇了精確數學作為基本工具,而中國人的祖先選擇的則是易經。精確性是精確數學的基本特徵,而易經的特徵則與現代的模糊數學相近。

西方人選擇了精確數學而中國人選擇了易經,從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請輸入圖片描述

很顯然,我們生存的世界充滿了模糊現象,多數事物難以用分明的界限加以區分,比如高和矮、美和醜。而人類的大腦天然地善於判斷和處理模糊現象,建立相應的概念並表達出來,就產生了語言,自然地,語言也就繼承了模糊性。

西方人選擇了精確數學而中國人選擇了易經,從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不管在西方還是東方,人類不約而同選擇了數學作為另一種語言來描述宇宙,建立模型進而推演事物的發展路徑,成為認知世界的重要工具。而是什麼原因讓中國人的祖先選擇了模糊數學,西方人的祖先選擇了精確數學呢,現在也只能憑著一些推理猜測一下。也許是中國人的祖先的生存環境比較穩定,主食是糧食,而西方人遊獵主食肉類,這樣造成基因的微小差異,使得西方人精於從局部量化開始,再到整體去認知世界,中國人善於從整體開始,再到局部去認知世界,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分別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去認知世界。

精確數學派生出的量化思維,是西方人的基本思維,在此之上的實證科學又派生出更多的現代科技思維,當人類走到近現代幾百年時,西方人的這類思維適應了這個階段的發展需求,西方工業文明就是這些思維在實踐中運用的結果。

比如經典精確數學要求其分類必須遵從形式邏輯的排中律,論域中的任一元素要麼屬於集合A,要麼不屬於集合A,非此即彼。數學是文化的一部分,而這種精確數學派生出來的思維不僅僅體現在科學研究,還體現在制度建設等方面,也在深刻地影響著文化。

中國人的祖先選擇了易經這樣的模糊數學,產生了辯證、萬物關聯的思維,在此基礎上對人天合一的整體觀,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使得中國人在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中一直保持領先。易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基石,在此基礎之上派生出來的特殊的思維也在深刻影響著中國文化的走向。

時間走到近現代,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經典精確數學研究20%的現象,卻解決了80%的問題,而易經這樣的模糊數學在近現代之前解決了80%的問題,卻在近現代只佔有20%的成果,這就是近現代中國落後的原因。是兩種不同的文化選擇了兩種不同的數學,而派生出來的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又在實踐中深刻影響所在的文化,強化了東西方文化的差距,從這個層面可以說,生產力的發展速度最終是由文化決定的,生產關係更由文化決定。

人類在認知世界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停止,總地來說,西方文明的大方向是由實入虛,由定量到定性,中華文明的大方向是由虛入實,由定性到定量。在這樣的進程中,當人類走進二十一世紀,東西方文明交匯了,其交匯點就是信息技術,承載物就是計算機和網絡。

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點的信息技術刺激著數學的變革。以精確性為特徵的經典數學從本質上來說已經不適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精確性經典數學在揚棄模糊性。同時,易經這樣的模糊數學也需要利用計算機實現量化。

模糊數學在模糊集合中,給定範圍內元素對它的隸屬關係不一定只有“是”或“否”兩種情況,而是用介於0和1之間的實數來表示隸屬程度,還存在中間過渡狀態。比如“老人”是個模糊概念,70歲屬於老人,它的從屬程度是 1,40歲的人不算老人,它的從屬程度為 0,55歲屬於“老”的程度為0.5,即“半老”,60歲屬於“老”的程度0.8,以此指明各個元素的隸屬集合,就等於指定了一個集合。當隸屬於0和1之間值時,就是模糊集合。

再如,我們把合乎語法的標準句子的從屬函數值定為1,那麼,其他文法稍有錯誤,但尚能表達相仿的思想的句子,就可以用以0到1之間的連續數來表徵它從屬於“正確句子”的隸屬程度。這樣,就把模糊語言進行定量描述,並定出一套運算、變換規則。

這樣,採用模糊數學就可以建立模糊語言的數學模型,使人類語言數量化、形式化。這就是西方經典精確數學走向模糊數學的方法。

東西方文化在計算機科學中走向交匯時,必然融合而產生全新的思維,那就是易經利用計算機進行量化,西方經典精確數學基礎之上發展出來模糊數學。

實際上,這種匯合已經顯露出一些實際的效果,以佐證兩種數學殊途同歸的判斷。

易經和模糊數學應用領域相似

模糊數學已初步應用於模糊控制、模糊識別、模糊聚類分析、模糊決策、模糊評判、系統理論、信息檢索、醫學、生物學等各個方面。在氣象、結構力學、控制、心理學等方面已有具體的研究成果。然而模糊數學最重要的應用領域是人工智能。

易經和模糊數學擅長領域相似

人腦能在很低的準確性下有效地處理複雜問題。如計算機使用模糊數學,便能大大提高模式識別能力,可模擬人類神經系統的活動。在工業控制領域中,應用模糊數學,可使空調器的溫度控制更為合理,洗衣機可節電、節水、提高效率。在現代社會的大系統管理中,運用模糊數學的方法,有可能形成更加有效的決策。

需要強調的是,由實入虛易,由虛入實難,這兩種不同思維產生的文明選擇了不同的路徑,在前進的路上遇到了不同的問題。

西方精確數學基礎之上的文化對模糊的不包容,決定了其較真的文化,而這種文化容易識別出投機行為並剔除出去,成為西方社會的制度的基礎。而中國易經的模糊性決定了對模糊的包容,也使得變通文化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這樣的文化是投機的沃土,成為歷代封建制度的基礎。

雖然以易經為基礎的中華文明解決了人類發展初期的問題,領先了幾千年,但是在其由虛入實的過程中,非常容易被幹擾,而中斷髮展,為什麼中國科技落後的原因也在於此。而西方的經典精確數學在由實入虛的路上卻可以穩紮穩打,順利地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