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鎮江在焦山

焦山位於 鎮江 的 東北 面。是萬里長江中唯一的一座四面環水可供遊人觀光探幽的島嶼,它與 金山 、北固山共同組成 鎮江 三山風景名勝區。

初識鎮江在焦山

焦山高只有70多米,在高度上它無法與全國名山相比。然而,身臨其境,確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島,因此它又被譽為“江中浮玉”。

初識鎮江在焦山

焦山的獨特之處還在於,這裡有聞名遐邇的 江南 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氣勢磅礴的摩崖石刻和碑刻藝術,使焦山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書法之山。焦山碑刻,篆、隸、真、草、行諸體皆備,風格迥異,或蒼古峭拔,縱逸奇深,或嚴整舒朗,渾然厚重,可謂匯千年古刻之雋美,融百家書法之精神。有“碑中之王”、“大字之祖”之稱的曠世奇碑——“瘞鶴銘”,就出自焦山。焦山碑林與 西安 碑林一南一北,各領風騷,如果說 西安 碑林是雄渾的 黃河 文化的象徵,那麼焦山碑林則是清奇的長江文化的凝結。它所擁有的更多的是人文個性的張揚。

初識鎮江在焦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焦山的神仙就是東漢隱士焦光。東漢末年,焦光隱居在此,漢獻帝曾三次下詔書請他出山做官,但他不願和腐敗朝廷同流合汙,拒不應召。他在山上採藥煉丹,治病救人,後人為了紀念他,改樵山為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焦山的寺廟、樓閣等名勝古蹟頗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蔭 雲林 叢中,故有“山裹寺”之諺。“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裡,不見形勢,謂之山裹寺。”這是施耐庵在《水滸》中對焦山定慧寺景觀特點的描述。定慧寺原名普濟禪寺,是 江南 最早的寺廟之一,清朝康熙皇帝南巡經過焦山時,親自題寫了寺名匾額。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焦山風景如畫,山峰高聳,天塹幽深,怪石嶙峋,花卉爭妍,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倒影清垂,無不令人陶醉其中,心曠神怡。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每逢秋日,豔紅的楓樹、盛開的菊花,吸引著八方來客,也贏得了詩人的讚美:“焦山秋意濃,丹黃葉不同。霜楓盛春花,古剎展新容”。1953年 鎮江 園林局在山麓地帶新闢了焦山公園,園內設有假山、水池、曲橋、渡亭、花房、果園、苗圃、菊壇、松徑、竹叢等,使焦山更加秀媚多姿、生機勃勃,蒼翠欲滴。加之江面上的帆船點綴其間,更使其美不勝收。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由於焦山扼守著長江的咽喉地帶,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宋愛國名將韓世忠率領將士數千駐紮焦山,堵擊金兵。八座炮臺成馬蹄形排列,炮口面對大江,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臺。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初識鎮江在焦山

古剎梵音,古碑薈萃,古刻紛呈,古樹蔥蘢,給這座名山增添了無窮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