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神秘婚礼

黎族婚姻与家庭的建立,是黎族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浓烈的黎族独特的婚俗。喜结良缘时,黎族新人会身着黎族传统服饰,一起遵循黎族传统习俗互喂摈榔、共饮福酒、互送情歌、共跳竹竿舞,用黎族特有的方式表达爱意,共许终生,让爱在幸福中璀璨绽放!

送亲

婚礼当天,男家派出三至五名男女前往女家承担接护新娘,男者俗称公鸡,是负责联络人,女者负责陪送新娘。接亲时,女家办酒席,请来民间八音乐队吹奏黎族乐曲,新娘姐妹召集亲戚朋友和村里妇女参加送新娘队伍,少则二三十人、多则百人,送亲的人越多,新娘就越光彩。

迎亲队伍在女方家饮酒后,便唱歌催促女方上路。新娘离开父母家时由陪娘护送,男家接亲人员带路,行走在队伍的前头,还有乐队一路上吹奏乐曲,场面十分热闹,此时的新娘是她一生中最美丽最华贵的时候,精心修饰一新的容貌,显出了黎族姑娘的秀美,送亲队伍的衣着也很华丽,区别于新娘的是胸前不挂银牌和银铃,最有趣的是,每人都带着精致的草笠和小腰篓。

队伍出发时新娘要走在送亲队当中,用雨伞或草笠遮掩面孔,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新娘还要哭着离家,唱道:“恼气父母贪钱财,不问家门好与坏;我如烟草四处卖,苦生做死无人知。”母亲劝道:“女子生来要出嫁,男子生来要当家,嫁侬出门千金价,婆家是侬的正家。”

迎亲

送亲的队伍到达男方村寨时,村里的男女老少会蜂拥到村口迎接,男方的小伙子们少不了和送亲的姑娘们逗趣:他们高举火把想看清新娘的长相和队伍中漂亮的姑娘,姑娘们却把脸深埋在竹笠里,而他们便把火把放低,用烟熏她们的脸,用棍子绊她们的脚,闹得她们走走停停,东躲西藏,个个面黑汗流,哭笑不得,但非常热闹。

迎亲的仪式在村口举行。在路中央放一堆干稻草,铺一张芭蕉叶,叶面上放一个鸡蛋。主持迎亲仪式的老人,身着绿色长袍,头盘红巾,手持尖刀和火把,立在路中,面向送亲队伍,念起幸福吉祥的贺词,多多少少都带有肃穆感。祈祷后,老人用刀割开鸡蛋,割开芭蕉叶,点燃草堆,站在两旁的男人对天鸣放火铳,表示吉事临门和欢迎送亲队伍平安进村。

送新娘的队伍每人都要跨越路口上的火堆,方能进入新郎的屋子,新郎父亲母亲还要站在家门口,男左女右地举着手,让新娘低头走进家门,意为婆家保护媳妇。

婚礼宴席

酒席开始后分宾主坐位,男方亲司和本村众亲坐主位,对面是送新娘的人们,此时与新郎同一血缘的妇女还全都要回避了,因为同一血缘男女之间难免唱起情歌,甚至相互嬉闹,但同一血缘家族的黎族男女是禁止婚配的。

宴席开始后,酒席中央会置一两市尺高的固定座罐,内盛醇香的糯米甜酒,并插有十支吸酒的小竹管,罐旁置两对用兽皮制成的藤凳,一对称“正座”,是新郎新娘的位置;一对称“陪座”,是两位亲家母位置,除坐在土罐两旁的人用小竹管吸酒外,席间其他人都坐用碗盛来饮,喝酒的同时两位母亲要讲一些勉励新人白头偕老、相亲相爱的吉利话。

拜完堂后,大家便要通宵达旦地闹洞房。在黎族的风俗习惯中,新婚当夜新人不同居,洞房花烛夜新娘由伴娘陪宿,新郎则彻夜陪同宾客。

黎族的婚姻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黎族几千年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黎族文化的特点,我们通过学习、研究、挖掘黎族婚俗,对研究黎族族源、民俗文化、少数民族婚俗演变过程以及黎族同周边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并对黎族从古至今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黎族的神秘婚礼

黎族的神秘婚礼

黎族的神秘婚礼

黎族的神秘婚礼

黎族的神秘婚礼

黎族的神秘婚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