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焦虑,超前学习正在毁掉孩子的学习力

可怜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焦虑,超前学习正在毁掉孩子的学习力

可怜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焦虑,超前学习正在毁掉孩子的学习力

小区邻居黄女士的女儿要5岁了,今年秋季学期上大班,却忽然有了快高考的感觉。暑假刚过,她的同学就已经纷纷开始去什么少儿英语之类的各种辅导班。最夸张的一个,一周上七节课——英语、算数、舞蹈、合唱、主持、画画外带国学诵读。这才开学半个月,就有家长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直接不去幼儿园了。刘女士说,如果别人家的孩子报衔接班,她不给孩子报的话,担心自己孩子会被落下。现在正在纠结要不要为孩子报一个幼小衔接班。邻居李女士则表示,今年暑假她特意花了4500元,为孩子报了一个半月的幼小衔接班,可是孩子在衔接班的培训效果却不好。“衔接班肯定会间接教一些小学的内容,孩子学了这么久,结果连汉语拼音都没有认全。”李女士说,在她看来,孩子上小学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我大概了解一下,这种幼儿园级别的数学班,教授的所谓数学是什么内容。他们就是让孩子背:2 +4=6,4+2 =6,1 +3=4,3+ 1=4……

说句实话,背这些题和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有什么区别吗?这首儿歌我女儿2岁就会背了,还用一年花几万报个班去学?再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些家长花钱让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去学一个2岁就已经掌握的技能,还一副沾沾自喜的样子……最可怜的是孩子,成了家长焦虑的陪葬品。

可怜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焦虑,超前学习正在毁掉孩子的学习力

我们都了解,现在的招生考试的评价标准是分数:不管以后你想干什么,高考都是块敲门砖,没有足够的分数,你进不了那个门,其他都免谈。所以,对于孩子学习的问题,即便再开明的家长,也很难免俗的去看分数。

但看分数其实是最容易的。这就好像,让孩子背2 +4=6,4+2 =6,1 +3=4,3+ 1=4……是容易的,但在孩子脑袋里建立“数”的概念是难的。而当家长最难的,恰是要让孩子学会那些分数考不出来的东西,比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

有个朋友听我这么说,很不以为然:你那都是理想主义,我们还是先解决眼面前的问题。

我想说:那并不是理想主义。学习就跟孩子吃饭一样,是他们自己的事儿。当家长比孩子自己还着急吃饭的事儿的时候,一般孩子都不爱吃饭。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学,你弄死他也学不好。而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能成就的不只是一个好分数,他甚至能够抹平教育资源的差距,招生政策的不公。

所以,学前班重要吗?我觉得不重要。但学会学习很重要,它不是一个开关,在某个时间点一摁,孩子就会了。而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便已经开始,并且会伴随一生。

对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每家自有每家的认知。有的家长就说:我们家就是打定了传统应试那条路,所以就早做打算。

这种想法来自于多年的经验,传统的思维和完整体系所能给到的明确未来。无可厚非,却也不敢苟同。无数家长好像是在千挑细选,左右斟酌为孩子报班的行为恰恰是最大的盲动。

都说:在上小学前多学点,上学了就能轻松点,不然压根跟不上。仿佛听上去是千好万好。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百利无害的事情,这些家长有想过这么干的负面影响么?

班上有个孩子,家里也是在上小学前就给他补课,把一二年级的课程都教了个遍。头二年,这孩子也不怎么听课,照样门门100分,家里可高兴了。很自然,他成为了很多家长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三年级开始,这孩子成绩一落千丈,印象里好像是四年级还是五年级上学期,他便创纪录地考了不及格。

他家里人见状立刻慌了,开始请家教补习,可越补习成绩越差,最后到中考时,这孩子连普高线也没达到。复读再考,还少了2分,最终无奈去了职高。

当然,职高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但是职高,并不是他们家在四五岁就给他上课时所想象的未来。

可怜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焦虑,超前学习正在毁掉孩子的学习力

前几天有个朋友抱怨说:孩子小学高年级,功课跟不上。

我说,他小时候上了学前班吧?

朋友说:对呀。我们家孩子10月份生日,学前班上了两年。刚上学那会儿可轻松了,可就从三四年级开始,一年不如一年。

于是我把上头的故事告诉他,然后说:我见过所有在上学前就上完一二年级课程的孩子,基本都是到了三年级就跟不上。

朋友诧异:为什么?

我说: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头二年的课都学过,于是就上课不听讲,反正不听也会,也能考100分。可这种习惯到了三年级以后,基本就都歇逼了。更糟糕的是,这种学习习惯会影响他一辈子,可能会就此失去学习能力。

我并不想吓这个朋友,因为确实如此。人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仅仅在学校那几年,而是要伴随一生的一种能力。说白了,就算211、985毕业的,找到工作后,当初学校学的那些东西有多少能用上?不都还得再边工作边学习?可如果一个人学习能力差,最终就算考了高分,也不过就是大家口中的高分低能之辈而已,你5岁就会算蓄水池的进水管排水管应用题又如何?

可怜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焦虑,超前学习正在毁掉孩子的学习力

中国父母的焦虑,很多人都归咎于应试教育和制度。这么说貌似深刻其实肤浅,因为谁都可以这么说,任何事都能这么说,所以基本也就是说说。其实中国父母焦虑的真正来源并不是源于制度,而是他们自己,是这些父母认为自己有义务,并且有能力为孩子安排未来。注意,我这里用的不是“规划未来”,而是“安排未来”。是的,就是“安排”——什么时候上幼儿园,什么时候上学前班,上什么兴趣班,去哪里上小学,哪里上中学,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去什么公司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结婚……

一切焦虑都来源于你想控制你控制不了的东西。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不可控,所以会失控,因为失控就更加焦虑,想更多办法去试图控制,然后拧巴,越来越拧巴,越来越……反正孩子最可怜。

对于家长们纠结的问题,有关人员表示,将建立科学的幼小衔接机制。建立“幼小衔接”责任区制度,指导幼儿园、小学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教研部门要加强“幼小衔接”的研究,优化小学起始年级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明确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特别是拼音的教学标准、进度、课时数。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指导家长为幼儿做好生活常规、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入学准备。幼儿升入大班后,幼儿园要立即对大班幼儿家长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培训。小学要主动向幼儿园开放,让幼儿熟悉小学环境,为他们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