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孩子是家長的「出氣筒」吧

你有拿孩子當過出氣筒嗎?

有一次去朋友家拜訪。期間,朋友洗好水果,讓她兒子小夏端出來給我們,但小夏一個不小心,整個水果盤都掉落在地上。此時朋友脾氣上來了,就罵小夏:“怎麼這麼笨,端個水果,你都做不好,以後能幹嘛啊,都上初一了不是一年級的小孩了。”

我說,“不要這樣說孩子。”

小夏也很委屈:“媽媽我又不是故意的,這盤子這麼小,你擺這麼多水果。”

朋友一聽更生氣了:“你現在學會跟我頂嘴了,怎麼這麼不聽話,馬上給我回房間去,不知道錯不準出來!”

小夏氣鼓鼓地回房間了。

我看著朋友,很無奈地說:“以前,我們總說有孩子了一定不對他亂髮脾氣,一定不像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

朋友沉默著不說話。

我接著說:“孩子確實不夠細心,但你確定你沒有把工作的情緒嫁接到他身上嗎!”

朋友以前對孩子很好,也有耐心,但那段時間她在工作上屢遭挫折,狀態不佳,工作不順利,孩子又給她惹麻煩,小夏便成為了她的

情緒的宣洩對象。

其實,把孩子當“出氣筒”,這在中國的很多家庭中經常發生,而且有些父母/長輩甚至會動手打孩子。

在中國,孩子是家長的“出氣筒”吧

8月22日,貴州印江縣,一女子持續暴打一女孩長達8分鐘,就因為女孩為父親說了幾句話。

在中國,孩子是家長的“出氣筒”吧


在中國,孩子是家長的“出氣筒”吧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個視頻,父親為了洩憤,一邊毆打一邊辱罵著自己的兒子,還發朋友圈“炫耀”要慢慢虐待。

在中國,孩子是家長的“出氣筒”吧

山東一15歲男孩被父親打死,其繼母涉嫌多次虐待。

我們知道,孩子年紀小,會哭鬧,會有頑皮的時候,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難免給大人帶來麻煩。但是,在生命和健康面前,這些都是小事,為了小事而去殘害孩子,讓人憎恨。

電影《刮痧》中,爺爺用刮痧治療法給孫子治病,但由於誤會被法庭認為,是孩子父親許大同對孩子實施的虐待行為,並剝奪許大同的監護權,不准他與孩子見面。美國很重視兒童保護,虐打孩子,可能被剝奪撫養權,甚至進監獄。美國鄰居也愛舉報,“虐待兒童”人人管基本上已成全民共識。如若不舉報,很可能會被訴諸法律。

但在國內,孩子捱罵算是司空見慣,即使不是孩子的錯,他也要捱罵捱打。但這很容易產生“踢貓效應”,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而弱小的那一方,會成為最終的受害者,他的身心健康會受到影響,可能學會去欺負比他弱小的人,也可能變得唯唯諾諾。

當父母是一種修行,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他不是你的附屬物,你的出氣筒。學會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們。人難免有壞情緒,但在邁進家門的那一刻,就應當把所有的壞情緒丟棄,才能享受家的溫暖,發現孩子更可愛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