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玉屏山「佛子岩」之奇境!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玉屏古道難,難於上青天?沒有想到玉屏山“佛子巖”古道,這樣險峻奇秀………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玉屏山,古名雲佔山,位於四川洪雅縣西南30公里,南臨花溪河,北接雅安,全長11公里,海拔1382米。山形似屏風,故名為玉屏山。《華陽國志》:記載“高後六年,城僰道,開青衣”。秦漢時時期近代文明的發展,作為青衣江的支流,養育了青羌文化與漢文化,華陽國志對該山脈有一些記載,明代張可述《洪雅縣誌》記載為“雲佔山”由於終年雲霧繚繞,稱為“雲佔山”,同時又如一“屏風”,又稱為玉屏山,據“石佛禪林”明代牌坊記載為“永典山”,因為宋代田錫、明代張鵬、張可述等高中狀元,又記載宋真宗賜名為“科甲名山”。可謂為千年之文脈,佛教之聖山。“佛子巖”位於玉屏山的南段。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在玉屏半山之中經歷了幾百上千年,踩出了這樣一條被歷史遺忘的“茶馬古道”;此路由洪雅花溪、柳江經黃龍、梅子坡、佛子巖至張坪到嚴橋、宴場至雅安的茶馬古道。明張可述記載“花溪為賣茶場”,花溪、柳江老百姓翻玉屏山這條捷徑之路可達雅安場鎮。此路也可連接飛仙閣、石佛禪林、普照寺、阿吒山阿吒寺至觀音場、羅壩槽漁灘下至洪雅,上至草壩達雅安,也可以接玉湖嵐山至羅壩槽漁灘,古時山區的老百姓通過這條捷徑的“古道”趕集而進行著多地物資交易。而這路之上不知道踩出來有多少的傳奇故事……。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2018年9月16日,金秋已過,青山綠岱,聯際白雲,遠眺祁山,望雅安;杉木高聳,山路崎嶇,雜草叢生,青苔掩蓋的古道中,這群愛好文化的人穿梭在密林中,由任田錫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文物、歷史、考古學會會員)王仿生帶領下,田錫研究會會員盧亮、楊丹萍,田錫研究會顧問唐從祥一行組成的“考察小組”,開啟了這次“玉屏山佛子巖”古道探尋之路。

秋雨之後的洪雅午後,沒有真正的放晴,但是遠山進在咫尺,白雲漫遊於天際,一青黛屏風橫跨南北,如此清晰令人嚮往。玉屏古道崎嶇,青青石板藏於草叢,露珠掛在葉端晶瑩欲滴,古道遺失,厚石板的腳窩訴說古人的經歷: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從玉屏山頂往下的一里路,在灌木與杉木混長掩映的古道,延伸到了遠方的雅安場鎮,在半山之中出現了一個相對平緩的道路,左手邊確是懸崖萬丈,右邊出現了一尊一尊的觀音佛像:

王仿生老師觀此景作詩云:“玉露金風時更序,車崗俊逸探勝蹟;雖無曲水能修禊,猶有寶龕鑑古今;遙想文革荒僻處,也應無計逃鋒鏑;人事代謝滄桑痕,山川不盡古今情!”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由於四川西南的特殊地質運動的結果,當地的紅紗石容易在風吹日曬的過程中,大多數的菩薩佛像被風化,也有被人破壞的痕跡,也被後人用水泥進行修復染色。以上這尊菩薩造像的右邊落款大致為:“光緒十九年癸已年四月吉日洪川信士張XX 敬塑”(注:光緒十九年是公元1893年,干支紀年,癸巳年,是光緒十九年。光,光大;緒,未竟之功業。“光緒”意思是“光大未竟之功業”。這個年號反映了重振國力的願望。)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此造型推斷為明代造像,中間為釋迦摩尼佛,旁邊為文殊、普賢菩薩,並站立護法兩尊,中間雕刻蝙蝠寓意祈“福”。下方捐刻菩薩2尊。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該石刻大致為:“南膳部川 大明國四川道嘉定州洪雅縣洪川鄉板橙溪居士住奉 佛捐拾X粧納德信士 黃嘉祿妻熊氏 張氏 男 黃明周 黃明鎮 黃明現 黃明敬 嘉靖九年庚寅正月吉日立”。此石刻可以看出洪雅在明代屬於嘉定州,洪雅明代的鄉級行政管理體系,信士黃嘉祿攜全家捐刻佛像石刻,距今約為487年。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此石刻大致為:“具激狀 大清國四川上南道嘉定府洪雅安林鄉柳姜黨張坪地分X住下民張世X為酬(簡)思了應事情XX求醫張春光身染病疾求神不應服藥無濟得沐手焚香處心叩X觀世音大士一尊有許之後病疾全愈公民黃遠吉日汪比願釋保門家清吉人平安XX如意矣 光緒十六年庚寅你三月吉立 石匠李春山 ”(注:光緒16年是公元1891年。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朝入關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此“具激狀”實為感激的公告之意,較一般文書更為新奇,並具有民間公民正式發文的告示。本文記載洪雅安寧鄉柳姜黨(現為柳江鎮,安寧鄉為清洪雅行政五鄉二十九黨之一,該行政管轄較寬)張姓人家的親屬身染疾病,求道神仙不應,吃藥無濟於事,在沐手焚香發願在病好之後刻觀音一尊後,病情痊癒,為還願在1891年3月請石匠鐫刻並保全家平安。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石刻觀音菩薩像,在這個石崖之上大多數的造像為“觀音菩薩”,清代同治、光緒的石刻數量較多。明代以前的塑像有大多數不能判斷時間及造像的具體內容。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該石刻大致為:“大清國 四川嘉定府洪雅縣中保鄉高龍黨潓宜家灣居住X喜士人李萬福妻張氏 X氏 男龍 X為一年於X路過注子崖願拿X蒙仲XX心於佛子巖刻觀音大士一尊祈求保閤家清吉人眷平安吉願矣 陰陽饒成璋 咸豐八年三月十三日 立”(注: 咸豐八年是1858年,距離現在約160年,中保向黨高龍黨約位置現在的新建至羅壩一帶,也是地方人士為了祈福平安而刻,這塊鐫刻的不同之處在於有請陰陽官測了日期。)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進觀音走東去西,俸觀音朝南看北”。在這尊觀音菩薩旁邊落款大不相同:“星國八年二日吉日 信人鄔朝光 石匠 李漢臣”,王仿生老師也對該落款表示新奇,由於我國曆史上沒有該年號,無從知道其準確的年代時間,該詩句也寫的與眾不同。但是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年號確實有待進一步考證!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在“佛子巖”的觀音像下面,位於下山的最後的觀音石刻像下,有一奇特的動物,四腳動物,有鴨子一樣的尾巴,又好像“回首圖”,又好像“鹿銜靈芝”;王仿生老師說這是“鹿回頭”。古代修志者認為“十鹿九回頭”是對做事不全者的諷諫;清代教育家王韜認為回頭之鹿是指代那些超然物外,激流勇退的賢哲;近年佛教研究者認為佛寺前的“鹿回頭”與佛教《本生經》的“鹿本生”內容有關。而“十鹿九回首”在民間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蓴鱸之思”使外出官宦經商者就像“十鹿九回頭”一樣,十有九人懷鄉而思歸。

關於清康熙皇帝與仙鹿的故事: “相傳一年的秋天,康熙皇帝帶著三千鐵騎親軍出巡塞外,康熙坐在馬上不時地手搭涼棚四處觀看。突然,他發現一隻野鹿在一座山腳下像箭一樣竄入密林。他眼前一亮,喜不自勝,狩獵的雅興頓時大發,當即曉諭全軍原地待命。 這裡三面環山,出口僅有一個,中間為一狹長的深谷,真是個天造地設的好獵場。正在這時,一心腹大臣伏在康熙耳邊悄聲說:“陛下,臣聞雌鹿受傷後,發出呼救的哀鳴,雄鹿迅即覓來靈芝草,讓雌鹿吃了,其傷立愈,這樣的靈芝人食之,可長生不老。陛下可命人扮作受傷雌鹿,用口哨吹奏鹿的哀鳴聲,活鹿和靈芝仙草便都可唾手可得。康熙聽罷大喜,立即下令,找一親兵,身披鹿皮,頭戴鹿帽,伏於草叢之中,裝作受傷雌鹿,其餘官兵在四周隱避。 隨著一聲聲尖細的哀鳴震盪著寂靜的山谷,時間不久,只見一隻矯健美麗的雄鹿穿越叢林尋聲飛奔而來,康熙及身邊侍臣和親兵們,個個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看著這隻由遠而近的梅花鹿。梅花鹿看見一隻雌鹿躺在地上,瞪圓雙眼,胸脯一起一伏,呼吸急促好像受傷的樣子。雄鹿放慢了腳步,四下張望著,側耳聆聽著,當它確信沒有可疑的跡象時,才直奔雌鹿,把一枝鮮嫩的靈芝草遞到雌鹿嘴邊。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裝扮成雌鹿的清兵竟然伸出了一隻手去拿靈芝草,雄鹿大吃一驚,“噌”地一下子竄出好幾丈遠,拼命地向密林深處逃去。看到這一瞬間發生的一切,康熙皇帝又氣、又惱,他立即下令圍捕。三千鐵騎軍的包圍圈迅速地收縮著,好幾只受驚的野鹿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著,但終於難逃“羅網”,一個個被擒了。經過清點,唯獨不見那隻銜靈芝草的雄鹿。康熙命鐵騎軍再次搜山。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突然一個眼尖的士兵指向遠處的山頂說:“看!牠在那兒!”鐵騎親軍簇擁著康熙皇帝向山頂馳去。只見那隻雄鹿昂首站在一株大樹下,前有千軍萬馬,後是懸崖絕壁,牠怒視著龐大的隊伍,口中仍然銜著那枝靈芝草。康熙心中暗自禱告:“只要能得到那株仙草,定要在此建造廟宇供奉菩薩……”這時,只見前面的一個親兵悄悄走近雄鹿,猛一下竄上去,試圖抓住那隻雄鹿,須臾之間,便見雄鹿仰首一聲長鳴,揚起前蹄,縱身飛躍跳下了絕壁。” 所以“鹿銜靈芝”在這個故事裡,寓意的是美麗純潔的愛情。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在這古道上的“佛子巖”,留有地方老百姓的善良本性,也留下了古人的智慧!正如盧亮老師雲:“古道蒼桑起何年,佛子巖前路奇險。拔開草叢覓遺蹟,殘碑斷字問真解。”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玉屏山人感慨:

柳灑福址留淨瓶,玉屏佛子古道遺;

桑田滄海數百年,石梯印腳青苔掩。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之奇境!

洪雅玉屏山“佛子巖”留下了善男信人的“許願還原”的神奇故事,每一尊菩薩都有自己的傳奇經歷,留下了關於古道的歷史發展延續,留下了古人創業的精神與智慧,留下了“鹿銜靈芝”的美麗傳說,留下“十鹿九回頭”十有九人懷鄉之情,也留下了古道上沒有下完的那盤“五子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