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利好带动马鞍山房价上涨 涨幅全省第一

说起马鞍山,很多人都会想到江边小城,舒适惬意。

不过这座小城的地位却不容小觑,马鞍山处在皖江开放的最前沿,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交汇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

如今还将新建两座高铁站,规划地铁与南京对接,未来马鞍山到合肥仅需45分钟!

众多利好带动马鞍山房价上涨 涨幅全省第一

马鞍山将新建2座高铁站 最快2020年6月投入使用

8月21日,商合杭高铁含山西站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预计2019年12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2020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含山西站总投资约4960万元,总建筑面积为27235.6平方米。车站按中间站设计,近期通过能力为高速列车109对,远期通过能力为132对。

据介绍,该站位于含山县铜闸镇山马村以东,距凌家滩文化遗址约2.5公里、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约6公里,北距巢湖东站22.5公里,南距芜湖北站21.4公里。

含山西站的设立,有利于促进含山、郑蒲港新区以及和县的整体发展,对促进马鞍山市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提升马鞍山整体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大意义。

除了含山西站,根据《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18-2035年)》方案,宁宣黄高铁拟在马鞍山市博望区设站,未来这一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宁马一体化发展进程。

按照设计,宁宣黄高铁全长360千米,需新建151千米,其中江苏省境内约91千米,安徽省内约60千米,并利用已建线路约209千米。

宁宣黄高铁主线起自南京北站,利用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接入南京站,引入江宁站后向南与宁扬宁马城际铁路并线东进西出经禄口机场,设禄口机场站。

而后引出经西横山西进入安徽省,在马鞍山市博望区设博望站,向南至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北侧设高淳站,继续向南接入宣城站,沿途相继设宁国站、绩溪站、黄山站。

宁宣黄高铁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提升博望区的交通便利性,真正实现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更好地借力空港、高铁联动带来的要素集聚,形成与江宁区一体化发展的协同创新集聚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走廊 对接南京

根据《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马鞍山远期预留“一横一纵”城市轨道交通走廊。

其中“一横”指轨道2号线,“一纵”指轨道1号线。轨道1号线沿南北向城市发展轴控制预留,中心城区段长约15.7公里,北与南京轨道S2线对接,经中心城区,南接当涂。

轨道2号线沿东西向主要客流走廊控制预留,中心城区段长约16.7公里,西联滨江片区、采石矶景区,经中心城区,东联秀山新区。

巢马城际铁路全面施工 未来到合肥仅需45分钟

巢马城际铁路是马鞍山全面融入长三角、深度融入南京合肥两个都市圈的“一号工程”。2018年3月,商合杭项目巢马城际铁路首根桩基正式开钻,标志着巢马城际铁路引入巢湖东站同步实施工程已全面开始施工。

目前,合巢马城际铁路项目正在开展过江通道建设深化研究。巢马城际铁路线路正线全长75公里,自在建的商合杭铁路巢湖东站引出,经过含山县、和县、跨过长江进入马鞍山市区。

全线共设巢湖东站、含山站、马鞍山西站、马鞍山南站以及马鞍山东站5座车站。线路完工后,届时马鞍山至合肥交通时间有望缩短至45分钟!

马鞍山经济GDP排名仅次于合肥、芜湖

马鞍山,位于安徽东部,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定位。去年的GDP达到1738亿元,排名全省第三,仅次于合肥和芜湖。

众所周知,马鞍山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境内有著名的“马钢”,是一座以工业闻名于世的城市,工业实力在整个安徽省处于前列,即使在整个东部地区也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

而且,马鞍山除了工业强悍,马鞍山港还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也就是说马鞍山还是一座著名港口城市!

不仅如此,马鞍上港还是深水良港,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长江流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岸线码头,可以占据优势资源,区位得天独厚,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众多利好带动马鞍山房价上涨 涨幅全省第一

在这些利好规划的带动下,马鞍山楼市也迎来利好,房价直线上涨。据马鞍山本地房产网站统计显示,8月马鞍山住宅成交均价7664.5元/㎡,环比上涨1.62%。

而根据相关数据,在8月20日—26日这一周,马鞍山房价涨幅在全省16个城市中稳居第一。目前马鞍山在售楼盘也都在7000元/平米以上,最高甚至达到了1.2万元/平米以上。

为了稳定楼市,8月份马鞍山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商品房预售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商品房项目不得违规销售。

同时马鞍山购房贷款政策也有所加紧,目前在马鞍山,还清贷款后想要买第二套房的人,也只能按照二套房的贷款标准执行。

作为省内重要城市之一,看着马鞍山发展越来越好,着实让人激动,不过也希望马鞍山房价不要出现过快涨幅,让这个宜居小城幸福感减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