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

這兩年,網絡遊戲和網絡直播的盛行,讓不少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我們經常會看到有孩子將父母畢生的積蓄全部用於打賞和遊戲的報道。

要說孩子沒錯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家長們是否有養育不當的過錯呢?

須知,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養不教,父之過!

為人父母者,有義務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如今的生活,與過去相比,是好過多了,絕大多數家庭是有不少結餘的。適當進行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費,無可厚非,但絕不能奢靡浪費,“成由勤儉敗由奢”這個道理,家長一定得讓孩子從小就明白。

“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

以下的古人家訓,贈與家長朋友們共勉:

《管子·八觀》

人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

《尚書·大禹謨》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東漢張衡《應閒》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三國時期王昶《家誡》

治家有患焉:積而不能散,則有鄙吝之累;積而好奢,則有驕上之罪。大者破家,小者辱身。

《魏書·李彪傳》

儉開福源,奢起貧兆。

唐代房玄齡《晉書·傅玄傳》

奢侈之費,甚於天災。

唐代房玄齡《晉書·陸雲疏》

居豐行儉,在富能貧。

唐代李世民《帝範·務農第十》

國無九歲之儲,不足備水旱;家無一年之服,不足禦寒暑。

唐代李商隱《詠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全唐詩補逸》

家中勤檢校,衣食莫令偏。

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梁太廟樂舞辭》

克勤克儉,無怠無荒。

北宋·鄭俠《示女子》

治家在勤儉,臨財戒多取。

南宋倪思《經鋤堂雜誌》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儉者,君子之德。世俗以儉為鄙,非遠識也。儉則足用,儉則寡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儉則可以傳子孫。富家有富家計,貧家有貧家計,量入為出,則不至乏用矣。用常有餘,則可以為意外橫用之備矣。

“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

明代呂坤《孝睦房訓辭》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防家”兩字,曰盜與奸。“亡家”兩字,曰淫與暴。……

明代姚舜牧《藥言》

一日之計在於寅,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起家的人,未有不始於勤而後漸漸流於荒惰,可惜也。居家之要,在“勤儉”二字,既勤且儉,尤在“忍”之一字。家處窮約時,當念“守分”二字;家處富盛時,當念“惜福”二字。惟清修可勝富貴,雖富貴不可不清修。人須儉約自持,不可恃產浪費。

明代王直《示秬子文》

以勤儉治生,以忠厚養德。

明代朱柏廬《夫子治家格言》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增廣賢文》

志從肥甘喪,心以淡泊明。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

明代溫璜述《溫氏母訓》

做人家,切弗貪富,只如俗言“從容”二字甚好……假如八口之家,能勤能儉,得十口資糧;六口之家,能勤能儉,得八口資糧,便有二分餘剩。何等寬舒,何等康泰。

明代許相卿《許雲屯貽謀》

古稱受恩多,難立朝,居鄉亦難立身,要須勤儉資身,以免求人。

明代溫璜述《溫氏母訓》

問世間何者最樂?母曰:不放債、不欠債的人家,不大豐、不大歉的年時,不奢華、不盜賊的地方,此最難得;免飢寒的貧士,學孝弟的秀才,通文義的商賈,知稼穡的公子,舊面目的宰官,此尤難得也。

清代莊受祺《維摩室遺訓·訓誡》

儉之一字,須省多錢,不可省少錢;須省無益之錢,非省有益之錢。

清代汪輝祖《雙節堂庸訓·治家》

男也勤,女也勤,三餐茶飯不求人。女也懶,男也懶,千百萬畝終討飯。

清代張履復《訓子語》

凡家不可太貧,太貧則難立;亦不可太富,太富則易淫……可以養生送死守家法長子孫而已。人家不論貧富,貴賤,只內外勤謹,守禮畏法,尚謙和,重廉恥,是好人家……

——

本文家訓摘編自《老話說得好: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家規家訓》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團結出版社官方天貓旗艦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