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为什么不攻打伊梨?

云回天来


有些人认为,左宗棠与沙俄一战是莽撞行为。说这些话的人根本就没有看过相关的资料。

(1)最好不打,过线后就打:崇厚、李鸿章等人的态度突破“左宗棠底线”

1878年1月,伊犁问题成为左宗棠的第一关注点。7月20日,清廷命令崇厚去沙俄谈判。

针对崇厚谈判,左宗棠谈了我方“底线”问题:领土以1863年的边界为底线寸土不让,之前的领土可以作为缓冲;商务以嘉峪关为界,关外可以通商、关内沙俄绝不能进来。

结果,崇厚全线突破。10月2日,崇厚不经请示竟然同意沙俄要求。

崇厚

酬劳:给予沙俄280万两(500万卢布)报酬;

领土:单独收回伊犁九城却丢失北西南三面大片领土;

商务:沙俄在新疆、蒙古有免税特权;除在蒙新等经商外,再开辟通往汉口、天津、东北等地区的通商路线。

清廷接到消息后立刻向各督抚大臣问询是否可以。

10月19日,沈葆桢、李鸿章等人对崇厚表示支持。

(2)左宗棠要求严惩投降派,李鸿章反对,同时左宗棠进行军事准备、抬棺出战

1879年12月4日,左宗棠讽刺李鸿章、沈葆桢“自负深悉洋务”却这也让那也让,让到什么时候?崇厚不经请示必须要严惩,条约不能承认。此前之后数次上书要求严惩崇厚。

1880年1月2日,清廷将崇厚逮捕。李鸿章等人大为不满,李鸿章说:既然代表清廷去签订协议就代表清廷,签了就得认(不管多么卖国害国),这样做只会对国家形象不利,引起各列强不满。

在反“崇约”的同时,左宗棠调派各路人马进入新疆,左宗棠的陕甘宁青西北战区可调用兵力共计12万。且已经调配、准备完毕。

5月26日,左宗棠抬棺出征,做好了战死的决心。

然而,面对沙俄,不仅仅是李鸿章怕得要死,就是慈禧也非常害怕。

(3)慈禧、李鸿章投降思想成为清廷对外主流思想

其实,1880年,中国与沙俄都有不足,但沙俄的危险更大。1879年沙俄寒冬,1880年全国性粮食匮乏,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自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沙俄一直没有恢复过来。主要部队都困在其战略主体欧洲部分。

反观中国,当时中国最能打统帅、最能打的部队正处在士气高峰时期。十余年的基本的全国性稳定给清廷带来了一定底气。

但可惜,当时的慈禧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权力”而不是“扩张权力”,1880年之前的17年,慈禧干得还不错。原因就在于她要靠业绩让其他满贵族闭嘴,趁机抓权。而与沙俄一战,万一打败她就会权威受损。由此,后28年的慈禧就没干过于国有功的事儿。

因为,慈禧变了,左宗棠也只能进入政治低谷时期。

9月26日左宗棠被调回京,11月8日,刘锦棠和左宗棠详谈六天后于14日从新疆哈密回京。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伊犁条约》的当天,左宗棠进入北京,在明升暗降下失去了兵权。

对于明升暗降问题,详见“左宗棠晚年为什么两次入值军机处”的回答。


坐古谈今


左宗棠之所以不攻打伊犁,是因为驻守伊犁的是清廷最大苦主——沙俄军队,而不是阿古柏、白彦虎之类的少数民族杂牌军。所以,在审时度势之下,左宗棠与曾纪泽唱了一出双簧戏,施展的正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

大棒,自然是左文襄公左宗棠,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在肃清陕甘回乱之后,受任钦差大臣,全权负责督办新疆军务,剿灭阿古柏和白彦虎势力,这个过程还算比较顺利,在1876年正式出兵一年之后,基本达成了战略目标,阿古柏自杀,白彦虎逃至俄境。

剩下的威胁就只有沙俄了,在新疆内乱时,沙俄先是胁迫清廷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鲸吞了西北地区44万平方公里土地,这还是趁着英法联军祸害中国时与清廷签署的《中俄北京条约》的延伸。消化完伊犁河下游后,沙俄的胃口很快得寸进尺,把目光又盯上了伊犁河谷。
1871年,沙俄军队以“护侨”为名,进占伊犁河谷地带,跟清廷的解释是“回乱未靖,代收代守”、“日后交还”,这也是先站住脚跟,再谋求法理的老把戏,焦头烂额而又鞭长莫及的清廷自然只好无奈的接受现状。

到了1878年初,新疆的北疆南疆,除了伊犁之外已全部肃清,左宗棠开始谋定伊犁。他先是婉拒了手下大将刘锦堂和金顺乘胜追击杀入伊犁的建议,而后上报清廷,请求先与沙俄交涉归还伊犁事宜,因为毕竟沙俄之前进占伊犁时打的旗号是“回乱未靖、代收代收”,现在乱局已定,沙俄失去了坐拥伊犁的口实。

慈禧先是在李鸿章的建议下,舍弃曾纪泽,派崇厚出使沙俄谈判,崇厚带回来的《里瓦几亚条约》,直接把伊犁大部拱手相送。左宗棠据理力争,慈禧法办崇厚,改派翁同酥与左宗棠支持的曾纪泽出使沙俄,另行谈判。

曾纪泽出使沙俄前,左宗棠在新疆曾为之践行,两个人围绕着“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筹谋就位。

作为大棒,左宗棠随即部署兵力,抬棺挺进至伊犁外围,保持了军事上的高压态势。

作为胡萝卜,曾纪泽据理力争,收回了伊犁河谷,但囿于沙俄逼迫(明言不欲以曾为谈判对手,想直接派使去北京谈判,与清朝所有皇帝一样,慈禧最怕这个)、清廷施压,最终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也割让了部分土地,并赔款509万两白银,是为胡萝卜。

作为沙俄一方,彼时刚刚结束与土耳其的第十次大战,由于当时驻守伊犁的兵力大部已被抽调至土耳其战场,伊犁战备空虚,国库也比较吃紧,实际上也是防守不住左宗棠的军事进攻。

比起二百多年间与沙俄大战十二次、抗争至死的土耳其人,清廷血性大是不足,屡屡丧权辱国割地赔银的条约也被后人不齿,看看现在的超级缩微版土境,似乎清廷也有几分“忍辱负重砥砺前行”的歪理。


历来现实


左宗棠不攻打伊犁,是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对世界大势有所了解的人,非常清楚沙俄国力强大,不是清帝国可以正面对抗的。

清军的炮是这样的

当时和现在都有不少人,在收复新疆后就膨胀了,认为可以包打天下了,真的是这样吗?左宗棠收复新疆,对付的是些什么敌人,六七万所谓“哲德沙尔国”的军队里,大部分都是新疆本地的反清武装,以及从陕甘逃过来的回民军残部,只有不到一万是所谓的侵略军,其实不过是因为中亚故国被沙俄吞并,乘新疆动乱流窜过来的丧家之犬。

俄军的炮是这样的

这些人不过是乌合之众,对付原来新疆的少数驻军还可以,对上装备了西式枪炮、有着十几年战争经验的西征军完全就是被吊打的下场。

打败这样的敌人,并不值得得意忘形,所以左宗棠理智地多次阻止了部下的冒险行为。



光绪三年六月(1877年),俄国攻打土耳其,分调驻扎伊犁军队赴土耳其前线。此时,左宗棠的副手金顺进言“愿以本军乘虚袭取伊犁”。左宗棠认为: “纵目前因事就功,将来必更难了结”,“断不可挑衅生端,贻害大局”。


清军打败的所谓侵略军,是这个吊样

光绪四年正月,俄国收留了从新疆越境的回民军白彦虎部,湘军大将刘锦棠欲提兵越境剿捕白彦虎。 左宗棠阻止:“以兵临之,势必决裂”,认为大清与沙俄“东北、西北均与接界,兵事将无了期”,所以严令“不可衅自我开”。

即使俄国人的手下败将土耳其,也比清军强的多。当时清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战力水平,估计也就现在国足在世界上的地位

后英国唆使俄国内部中亚部落造反,左宗棠部将咸谓有机可乘,应该进兵伊犁。左宗棠认为: “俄英措隙已久,俄恃其国大,英恃其兵强,各不相下。我且绸缪墉户,静观其敝,不以彼之强弱为意。而日夜思所以自强,亦不以彼之言我强我弱为意也。”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同时,俄国也吊打了奥斯曼土耳其,在这场近代化战争中,俄国轻轻松松地集中了48个步兵师共72万人、3000门大炮。左宗棠有多少兵?不过五六万人,俄国只要派来对付土耳其军队的十分之一,别说伊犁了,新疆都保不住。



左宗棠清晰地认识到中俄国力悬殊,非常妥善地处理了与俄的关系,不让俄国有所借口。他力求明确界划,反对越界侵占,表面上看起来很怂,为的是国家大局和整体利益考虑。虽然后来清帝国花了900万卢布才赎回伊犁,还被迫割让了一部分领土,但作为弱国,行此弃车保帅之举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为了伊犁和俄国开战的话,损失只会更大,谁让你打不过人家呢?


海军史研究会员


这个问题要从地理和军事两个方面来分析,由于前面有同学已经讲过整个战争过程,因此,我作为补充补章。

历史背景:沙俄侵犯新疆时,清政府正面临东部沿海压力,对西部基本表示无力。光绪年,清政府已经无力承担大规模用兵,朝堂一筹莫展。

64岁高龄左宗棠临危受命。熟知政治、地理、军事的的左宗棠使用精兵政策,10留6、7。新疆路途遥远兵员消耗粮草成为第一大难题。只使用能征惯战的兵进疆。

新疆北牧南耕,南疆不发达,北疆发达。给予这两个重要因素,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难,缓进急攻”战略。

清政府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户部筹银200万两,各省协助300万两,借外债500万两,如此依然不足以打胜准备。后向洋商和华商借款2200余万两白银。

陕甘调集民夫10几万,基本3人保障一人。逐步向西推进。这就是缓进,主要是等后勤补给。新疆可没吃没喝,只能靠内地长途运送。这也是战争的最大难点,被左宗棠解决。

到地就开打,绝不犹豫。这是急攻,时间战,消耗战不允许拖拉,后勤扛不住。战争进行到今天伊犁边境地方。实际上,后勤已经到了战略极限。再用兵,就要有打败仗危险。


核子猎潜艇


根据历史的记载,左宗棠当时确实是想和沙俄硬干的,只是因为当时的兵力这些他觉得不是很足,所以就拖后了,但战备一直是真的进行的,并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样,他仅仅是做出一种姿态。在左宗棠的眼里,俄国的实力大概也就和太平天国差不多,甚至比太平天国的兵力还要弱,多准备一点兵,多整一些枪炮的话,将俄国人打败不成问题。李鸿章则是很快就建议派出议和大臣将这个事情了结掉不要发生战争,因为在当时的李鸿章看来,俄国的实力非常强大,不是大清的军队能够抗衡的,但他和左宗棠关系并不是特别好,左宗棠也不会听他的,他即便向左宗棠说俄国的实力强大大清的军队无法对抗,左宗棠也认为李鸿章只是想阻碍他立功,是出于党派的私利,要限制他。李鸿章也许是有这样的想法,但不会占主流,最重要的还是他判断实力的时候,他主要是觉得左宗棠的军队不是俄国的对手,而跟俄国一旦开战,大清损失的东西可能会更多,他这点汉奸的帽子估计戴得更牢了,因为一旦失败了,去谈判的一定是李鸿章而且在条约估计就是割地赔款,这种条约谁签谁挨骂!


帝国历史观察者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面临的形势是:新疆大部被来自中亚浩罕汗国的军阀阿古柏占据,而伊犁地区则被沙皇俄国占据。显然这两个敌人的实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而两线作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大忌,那么该先打谁呢?自然是打相对弱小但却占据新疆大部的阿古柏势力,这样做一来可以收复新疆大部分疆域,完成对沙俄占领下的伊犁的战略包围,然而以武力作为后盾迫使沙俄进行和谈;二来阿古柏势力相对弱小,正好适合拿来练练手,反之如果直接和沙俄硬抗,万一战事陷入僵局,阿古柏势力必定趁机进一步扩张。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清政府当时实际上做了文武两手准备:左宗棠率军以武力平定阿古柏势力;曾纪泽则赴彼得堡同沙俄就伊犁问题进行商谈。事实上文武两条战线是互为依托的:在左宗棠西征取得决定性胜利前沙俄一直让曾纪泽吃闭门羹;然而当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大部的消息传来后沙俄主动要求和曾纪泽,因为他们知道此时伊犁已完全处于清军的战略包围之下,伊犁毕竟远离沙俄腹心地带,在这里交锋沙俄未必能获得多少好处。然而两国实力摆在那儿,清军一时之间也不敢妄动。这样一来尽管清朝在整体国力上弱于沙俄,但在新疆这一局部地区却形成了双方势均力敌的局面。当两国实力悬殊时力量就是外交,因为城下之盟是没什么好谈的;当两国实力接近时外交就是力量,这时谈判桌上往往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左宗棠和曾纪泽都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们都主张趁胜同沙俄谈判,当然与此同时左宗棠的军队在伊犁外围对俄军保持压制,这是确保谈判能平等进行的基本条件,否则谈判注定将以签订不平等条约结束。最终曾纪泽以和谈的方式成功收回伊犁,左宗棠自然也就不再攻打伊犁了。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伊犁被沙俄占领了,打不一定能打赢,但是给钱就一定可以赎回。左宗棠趁战胜阿古柏收复新疆其他地方之威,派曾纪泽与沙俄谈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之以金,最终用509万白银赎回了伊犁地区。

左宗棠收复新疆其他地方,军队六七万之众,后勤部队四五万之多,只能供给前线两三万人作战。西征大军十多万人,粮响军需日费万金,全靠胡雪岩的外国贷款,因此再与沙俄军队作战,胜算不大,耗银更多。



沙俄占领伊犁后,后勤补给困难,当地百姓反攻,加上左宗棠数万精兵在侧,也深感坚守不易。英国在中亚煽风点火,驱动当地势力反对沙俄,土耳其更是更沙俄打得不可开交。


左宗棠兵分三路包围伊犁半年之久,清政府派曾国藩长子曾纪泽与沙俄谈判,最终以900万卢布的价格赎回了伊犁地区。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慈禧太后还是同意不战而屈人之兵的!


大秦铁鹰剑士


因为打不过。仅此而已。军力不行,经济不行。

打新疆的阿古柏。外有英国给中国出点子(英国防止俄罗斯做大,挑动中俄互斗),清政府内有李鸿章等人统筹规划(不得罪俄罗斯,只打阿古柏),避免两面作战,外交解决伊犁。同时,军事上,也应该先弱后强。也许有的人会吹,左宗棠如何厉害。其实左宗棠自己明白,新疆白彦虎等不过是土匪而已,但左宗棠也是缓进急战。充分准备。


Corring


对于左宗棠为何没有攻击伊犁,我们首先需要梳理一下左宗棠西征的过程。

公元1865,中亚浩罕汗的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乘新疆动乱之机率军侵入,自立为“汗”,建立伪政权,;之后,沙俄也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新疆面临被英、俄肢解的威胁。而清廷内部,虽然也进入了所谓“同治中兴”。但是对于“塞防”和“海防”之间的争论,几乎已经演变成了李鸿章和左宗棠的两人之间的“政治斗争”。而且,在西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暴乱。所以,无法及时对新疆地区采取措施。

不过,到了光绪继位之后,西北的叛乱已经平定。而由于面临的来自沙俄的威胁太过严重,所以“塞防”逐渐受到重视。所以清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意见,积极的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各项准备。于是,左宗棠开始采运军粮,购置枪炮、弹药,整顿,并且编组了一支6万余人的作战部队。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1876年,左宗棠开始出兵远征,并制定了“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的作战方针。

作战过程其实,相对而言极为简单。虽然阿古柏有沙俄人的支持,但是其军队的战斗力极差,而且得不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所以,清军几乎摧枯拉朽的收复了被阿古柏占领的七座城池。从6月初,左宗棠的的大将刘锦棠抵古城,与乌鲁木齐都统金顺部,汇合,到11月6日攻克玛纳斯南城,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只是由于大雪封山,暂停向南疆进行攻击。到了1877年4月14日,清军经过几个月的充分准备,开始向南疆进军,9月就收复了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10月,清军在一个月内驰驱1000公里,连克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南疆东四城。到了1878年1月2日,清军克复和阗。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取得伟大胜利。

不过,此时无论是清廷内部的“海防派”,还是沙俄都开始对清廷施加压力。一方面,1875年日本对台湾进行了攻击,让海防的压力陡然增加;另一方面,沙俄开始了战争威胁,并声称要与日本结盟。结果,让清廷错乱。以至于,让开始部署军队准备收复伊犁的左宗棠从西北前线回到了京城。最终采用了何谈的方式,解决伊犁问题。


潞州节度


1864年,阿古柏护送布素鲁克到喀什。一到喀什,阿古柏就变了脸,在新疆到处杀人放火,1868年占据了南疆,立国为“洪福汗国”。之后,阿古柏又攻下吐鲁番和迪化,凭借原有的几百乌兹别克骑兵,竟然将新疆搞得鸡飞狗跳,天下大乱。

据说阿古柏刚进入中国时只有50名骑兵,后来浩罕又支援了一千多人,但就凭这点力量,他就能积攒十万反民,拿下整个新疆。清廷在新疆的统治力由此可见一斑。

1871年,阿古柏打迪化的时候,老毛子趁机占领了伊犁。他们的借口是天下大乱,要代替中国保护伊犁。娘的,真没见过这么无耻的国家,中俄两国的交情可谓与众不同啊。

但是,直到1884年,清廷也没能派出兵来。此时,东南一带日本侵略台湾,朝廷爆发了“海防塞防”的大争论,放弃新疆的呼声很高。此时,左宗棠以必死的决心赢得了慈禧的支持,才有了这次收复新疆的战争。而军费,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左宗棠自筹的。

如此,你就应当知道,左宗棠输不起!为此,左宗棠在人员上、武器上、策略上、战后政策上都花费了大量心血。而武力解决阿古柏,外交解决伊犁,是既定的策略,其目的就在于立于不败之地。

左宗棠不是怕事的人,他不打伊犁是为了“不败”,因为一旦战败,来自朝廷的压力会比沙俄的压力还大。但左宗棠不是不敢打,他在伊犁边界陈兵十万,一方面是为了配合曾纪泽谈判,另一方面,真没辙了,也他娘的干他一炮。

左宗棠赌中了。事实上等于中国用400万卢比换回了几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控制权,收复新疆也成就了左宗棠能文能武的一世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