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海州是连云港市的城市之根、文化之源,有诗的沃土、诗的灵感、诗的情愫、诗的传承,仅清朝嘉道时期本土诗人优秀作品被集中收录的就达3000首。回溯海州历史,诗缘深笃,诗意浓厚。

今天,小编从这些古诗中选出5首,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它们背后的故事。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这首抹字诗

填补中国碑刻史上的空白

《看龙洞偶成》

明 林廷玉

幻化成溟蒙,丹崖一洞空。

地灵呼即应,应是讶相逢。

诗末跋文:“明弘治十二年,余以工科给事中言□□□□□□□事谪判海州,重九日游此,闽人林廷玉谨识”。

林廷玉在明朝时候是工科都给事中,职位相当高。但是由于他个性秉直,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就得罪了明孝宗被贬到我们海州做通判,在重阳节的这一天他到孔望山来登高玩赏,当时他也学古人到龙洞前去寻访仙人,对着龙洞说话,龙洞有回音回应了他,林廷玉觉得遗憾之余也有感慨,于是就写下了这首五言小诗,其实这首诗清淡怡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他在后面加的这个题记却很让人费解。

题记说的是,明弘治十二年,我以工科都给事中身份向朝廷上报了这么一件事情,因此事被贬到海州来,重阳节到这里来游玩,福建人林廷玉慎重的写下这句话。重阳节酒多抒发愤慨,可第二天酒醒以后他一看有点不对劲,居然把对皇帝的不满刻在了石头上,那时封建专制已经加强,东厂西厂和锦衣卫都已经出现了,为了避免麻烦,就将这句话给铲去了,成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抹字碑。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我们国家研究碑刻的专家一直都相信中国有抹字碑,但一直都找不到实物来证明。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我们孔望山就发现了这块碑,它就填补了中国碑刻史上的这个空白。现在它的拓片就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览馆里面,而且已经载入大学的历史教材。

这首怀古诗

隐藏着满山芳华的故事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节选)

宋 苏轼

戏将桃核裹黄泥,

石间散掷如风雨。

坐令空山出锦绣,

倚天照海花无数。

相传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宋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调任密州前,特地造访海州。当年8月15日,苏轼到达海州,与好友蔡景繁同游海州石棚山,凭吊北宋通判海州的文学家石曼卿。苏轼对石曼卿的仰慕,一方面是因为石曼卿在仕途上和苏轼一样,也是多遭厄运;另一方面,石曼卿在生活态度上也和苏轼相似,拥有豪放不羁的性格。所谓英雄惜英雄,苏轼自然把这位海州通判引为知己,郑重地凭吊一番,见此情景,赋诗赞曰:“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这首抒情诗

描写大文豪苏轼对海州风物的神往

《次韵陈海州书怀》

宋 苏轼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寰。

雅志未成空自叹,故人相对若为颜。

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凫去莫攀。

在苏轼写海州的诗中,《次韵陈海州书怀》是最为著名的一首,历代志书多有称道。

这首诗是苏轼次韵陈姓的海州知州《书怀》的和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移知密州。“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苏轼《永遇乐》词序)其后,与海州知州一起饮酒赋诗、游览胜景。

全诗借海山之景抒发情怀,表达了苏轼对海州风物的神往。

首联以写景为主,饱蘸浓墨勾画了苍郁幽邃、云雾缭绕、兀立海上的苍梧山(原郁州山,明代天启年间改为云台山,海拔625米,是江苏的最高点。大约在三百年以前,苍梧山是被汪洋大海所包围着的一座孤岛)的风貌。并借助想象,以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的虚无难求又诱人向往来写自己急欲登苍梧山寻幽探胜的心情,为下面的诗句铺垫蓄势。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颔联进一步写苍梧山不仅景色美,而且物产丰,作者欲抛妻别子前往,可见苍梧山的神奇魅力,更凸现诗人对苍梧山的一往情深。

通过层层铺垫、烘托,诗人想登山探胜的情怀已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露。然而,诗的下半首,诗人从理想的高峰“飞流直下”,由向往写到叹惋。

颈联写登山终未成行,朋友相对时的窘态。“空自叹”的原因不是别的,只因为“雅志未成”。一个“空”字,道尽了诗人心中的怅惘与失落。也正因为“雅志未成”,在老朋友见面时才会“若为颜”,感到很难为情,无颜以对旧友。

尾联进一步抒发“雅志未成”的遗憾。酒醒梦回之时,诗人想起年少时充满理想与活力,要遍游名山大川,阅尽人间胜景。然而,由于“市寰”扰攘,俗务缠身,宦途多舛,离别感伤等原因而未去攀那神往已久的苍梧山。“双凫”一词有感伤离别之意。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双凫”另有一说,见《后汉书·王乔传》所云,王乔为叶县令,化两鞋为双凫,乘之以朝天子。作者借用这样的神话故事,表达陈海州曾为眉山县令,而自己因年幼未能跟来海州的衷情。

本诗着意渲染诗人情感的变化,以诗人对苍梧山的神往及“雅志未成”的叹惋憾恨,从侧面写出了苍梧山的神奇与美丽。

这首写景诗

写尽古海州的景物风光

《朐阳八景》

明 林延玉

崖阴积雪粉妆峰,

石室春风霭气浓。

马耳晴岚飞彩凤,

虎峰夕照应非熊。

旸谷朝霞金罩柳,

疏楼夜月玉笼松。

苍梧晚渡人归后,

蒙羽秋成乐岁丰。

这首诗是林廷玉在海州任判官时所作,诗中每句的前四个字分别对应海州的一个知名景点,整首诗就像用照相机拍下的八张照片,光鲜奇丽,色彩纷呈。

第一景“崖阴积雪”,指的是朐山(即今锦屏山)北侧山崖的雪后冬景;

第二景“石室春风”,指的是石棚山石棚石(又名万花岩)附近的春意;

第三景“马耳晴岚”,指的是锦屏山主峰马耳峰晴天一碧、雾气蒸腾的奇观(岚:山里的雾气);

第四景“虎峰夕照”,指的是白虎山在落日余晖中的晚景(此句中“非熊”用的是文王出猎遇吕尚的典故,占卜的人说:您将得到非龙非熊非罴的猎物,可做霸王的辅佐。);

八景之四山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锦屏山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石棚山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白虎山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孔望山

第五景“旸谷朝霞”,指的是孔望山附近谷口旭日初升,彩霞满天的晨景(旸谷:日出之处);

第六景“疏楼夜月”指的是景疏楼的月色。景疏楼当时位于海州州府院内,大约在今天老海州师范校园内,早已不存;

第七景“苍梧晚渡”,指的是古海州西门水关门附近蔷薇河古渡口船渡人归的景象,另一说是在朐山头海口,现都已海退成陆,早已不复存在;

第八景“蒙羽秋成”,指的是海州西郊金秋丰收的田园景象(蒙羽:山东蒙山、东海羽山)。

这首史证诗

论证了连云港是海上丝路起点之一

《观孔望山摩崖石刻》

赵朴初

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

可能孔望山头象,及见流沙白马来。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在北京看到海州孔望山摩崖造像拓片资料后赞叹不已,当场赋诗赞叹。这首七绝对连云港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论断,具有重要的史学考证意义。2018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江苏5市拿到了“海丝申遗”入场券,分别是南京、苏州、扬州、连云港、南通。

海州古诗万余首,这几首特绝!

孔望山摩崖石刻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于隋唐,连云港是与长安、洛阳、开封等中原城市直线距离最近的出海口之一,是当时连接大唐和新罗、日本的重要城市,孔望山也是往来贸易的歇脚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周绍良就曾提出,连云港地区是研究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交汇的一个理想地点。小编总结如下:

一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重要人物。受秦始皇派遣,著名方士、伟大航海家徐福赴海外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开创了中日韩友好之先河,他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开拓者。

二是与佛教东传有关的重要历史遗迹。法起寺与洛阳白马寺属于同一个时代建造,是佛教东传的重要见证。孔望山佛教摩崖石刻是佛教东传的重要产物,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200年,不排除也存在着以连云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样也输入了印度佛教,并落地开花。除此之外,阿育王塔也是佛教东传的重要见证。

三是与海陆丝绸之路有关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包括秦东门遗址、苏马湾汉代界域石碑、《尹湾汉墓简牍》等。

四是与东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遗迹。宿城新罗所、新罗村遗址、圣禅寺、云台山藏军洞、琉球炉、古代海州港遗址等,都是古代中外文化传播交流的见证。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值班总编:王海鸥

专题策划:相相涛

素材来源:《康熙海州志》、《隆庆海州志》、《海州区志》、《现代名人题咏连云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