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赵县」200多名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赵县

「媒体看赵县」200多名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赵县

「媒体看赵县」200多名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赵县
「媒体看赵县」200多名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赵县「媒体看赵县」200多名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赵县
「媒体看赵县」200多名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赵县「媒体看赵县」200多名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赵县

(9月17日燕赵晚报1版)

当年,“赵县五四新建大队”的知识青年们,血气方刚,把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那1000多亩热土地。53年后,200多名老知青代表重返“第二故乡”。再聚首,忆往昔,展望美好未来。

□文/本报记者 董世杰 图/本报记者 郄 磊

「媒体看赵县」200多名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赵县

(9月17日燕赵晚报8版整版)

昨日,秋高气爽,五谷飘香。时隔53载,怀着深厚的感情,200多位当年“赵县五四新建大队”的老知青代表们,齐聚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儿、姑娘,鬓染霜花,如今青丝成白发。他们重返“第二故乡”再聚首,捧起一把泥土满眼泪水;喝一碗井水思绪万千。火辣辣的舞蹈跳起来,动情的歌儿唱起来。他们激动地拥抱,尽情地合影留念。回忆着当年的艰难困苦,分享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泪水与笑容交融,思念与重逢干杯。

当75岁的陈尔东老先生坐着轮椅赶到现场时,许多老人激动地围了上去。“尔东哥,你还认识我吗?”“认识,认识,你是会春!”白发苍苍的两位老人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的眼里闪着泪花。陈尔东老先生前些年得了脑血栓,身体瘦弱,行动不便。自从知道这次知青聚会之后,他拿定主意要到赵县“第二故乡”看看。老伴范志兰也是老知青,虽说担心丈夫的身体,但是非常理解他的心情,她用轮椅推着陈尔东赶来了。

留着大胡子的孙玉勋老先生已是72岁的高龄,但是仍然精神矍铄。他说,9月10日就从邯郸赶来了。78岁的王官杰老人激动地和老伙伴们不停地合影……还有几位白发老知青,围着已填平的机井讲述着当年的故事。不知什么时候,有几位老知青已奔向玉米地、大豆地,看着喜人的庄稼,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时间,现场的气氛变得热烈而喜庆,身穿粉红色T恤衫的大妈们和身着蓝T恤的大爷们,握手、拥抱、唱歌、跳舞,他们像是年轻了几十岁,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5年和1966年,石市278名像陈尔东、孙玉勋、吉玉和、许维良这样的初、高中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乡到赵县,以知青单独建队的形式创建了“赵县五四新建大队”。后自1974年起又有四批206名石家庄知青来到新建大队。72岁的张建民先生说,当年第一批212名知青来到赵县韩村公社一带,土地贫瘠,房屋都没有一间,十六七岁的小伙姑娘们就自己打夯烧砖,自己建房,四梁八柱,黄泥抹顶,一建就是13栋103间。人力拉犁种地,两人一辆小平车,往石家庄棉纺厂拉千斤重的棉包,人人都是好汉。当年的路不好,带上干粮,一走就是一天,第二天返回再拉上煤。那个年代男女都一样,人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起猪圈挖猪粪,开拖拉机,姑娘们也毫不示弱。这些十六七岁的青年,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千亩贫瘠的土地改造成沃土良田,为如今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奠定了基础。

53年过去了,“赵县五四新建大队”当年提出的口号:出种子、出经验、出人才已实现。据了解,这个大队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这里变成了现代化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仅大门的牌子挂了14块。近年来,这里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目前,基地已确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试验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生物所赵县小麦育种基地等十几项科研基地。

历史的脚步迈过53年,昨日,现代化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沸腾了!老人们尽情地诉说着现在的幸福生活。每一位老知青的身上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把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那1000多亩热土地。当年的知青走进了夕阳红,但他们无怨无悔。向老知青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