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養護人物誌」記全國交通技術能手會理縣公路管理局李樹斌

“路暢人和,便民出行”是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公路管理局領路人李樹斌的座右銘。8年來,他兢兢業業,撲下身子為公路;腳踏實地,跳起摸高求發展。他帶領全局職工,創造出會理縣國省幹線公路養護工作的別樣風景,成為涼山公路行業的一面旗幟。

「公路養護人物誌」記全國交通技術能手會理縣公路管理局李樹斌

2011年普通國幹線養護體制改革,李樹斌出任會理縣公路管理局局長。他從一個對公路管養工作“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成長為涼山公路養護行業標誌性人物:曾被四川省交通運輸廳評為“最履職的基層安全監管者”;被中共涼山州委、涼山州人民評為“一輪涼推”建設工作先進個人;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被列為全州交通系統先進典型人物;被中共會理縣委組織部評為“黨員示範先鋒”,2017年被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全國委員會授予“全國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建設勞動競賽先進個人”稱號。天道酬勤,2018年1月,為表彰他在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績,李樹斌又被交通運輸部授予“全國交通技術能手”稱號。

「公路養護人物誌」記全國交通技術能手會理縣公路管理局李樹斌

從當時會理幹線公路管養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困難,到逐步攻破補齊管理短板,向著“暢安舒美”的交通新環境換檔升級;從當時的識人、識路、識基礎,到如今的機械化養護、科學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並最終形成了全州乃至全省公路管養的“會理經驗”……成績斐然並不是巧合,李樹斌有著親力親為的工作作風和擔當精神,他心安理得帶領著全局職工為公路管養這一最平凡的事業不倦的探索、奮鬥、進取、蝶變……

有志者 事竟成:學習是成長的最好養料

半路出家的李樹斌並不懂公路管養工作,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成長為一位公路管養的專家。不斷地學習提高,是李樹斌面對問題、解決困難的一大法寶。從鄉黨委書記到初任縣公路管理局局長的他,並沒有把自己當做一位領導者,反而更像是一位求學的學生。

他與職工交流談心,瞭解職工的困難訴求和公路養護工作存在的問題;他向技術骨幹請教專業問題,隨身帶著備忘錄記錄下每一句重點;他參加過交通運輸部公路養護管理培訓、國家公路學會培訓、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局普通公路養護能力建設培訓、四川省交通管理學校公路養護技能知識等培訓,系統地提升知識技能;工作上,他思維敏捷,在平凡的幹線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中,感悟出一個又一個有用的經驗辦法,可謂“一段路一個故事,一個標牌一個故事,一段防撞牆一個故事”,個個記憶猶新。

「公路養護人物誌」記全國交通技術能手會理縣公路管理局李樹斌

在他的書架上,寫滿字跡的幾大本工作筆記,見證了李樹斌的成長,但他覺得仍然還遠遠不夠——所學的知識,更多的要使之轉化為實踐。患有腳踝勞損跗骨竇炎、跟腱炎、關節炎的他在病痛時不能長時間行走站立,總想席地而坐,但因為心中有路,他隱忍刺痛經常置個人休息於不顧奔波在國省幹線上。職工叫苦叫累時,他常對職工說:工作苦累之時,想想清閒的時候;天熱時,想想涼爽之時。他用實實在在的對比教育,引導職工不忘初心,愛崗敬業。他心中有路、有民,常常起早貪黑,奮戰在一線。2017年建設的白彰路,是彰冠鎮老百姓進出的咽喉要道,當時正值雨季,為不影響當地農戶的石榴、烤煙等農特產品銷售,8月9日,他帶領局班子和基層養護站職工成立突擊隊,從州公路局機械化養護中心借來應急搶險作業燈兩盞,加班加點,保質量、搶工期,挑燈奮戰三晝夜,一直堅守到8月12日凌晨4:52分,終於完成了路面澆築,硬是為當地民眾鋪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路。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他的帶領下,縣公路管理局得到了當地民眾的好評和認可,2018年5月2日,縣公路管理局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是彰冠鎮魁閣村和灣塘村的村委領導,他們帶著村民濃濃的情意,送來了兩面錦旗,真心感激2017年縣公路管理局為村民們鋪築幸福安康路。

“修橋鋪路,行善積德”,當筆者問他投身公路事業最大的心願時,李樹斌是這樣回答的。簡單樸素的話語透出了他8年來對會理公路所付出的艱辛努力以及面對榮譽的淡定從容,更體現了他作為一名公路人樸實無華的工作作風。

會理多高山溝壑,公路彎多坡急,車輛的出行有著一定安全隱患。李樹斌心繫行車安全,在養護中一旦發現坡陡、急彎路段交安工程的缺陷後,他結合公路大中修的實施,當機立斷對沿線陡坡、高危路段進行徹底整治,拓寬內彎增強通視力,從源頭上遏制交通安全事故;他帶領職工主動作為,增設滑坡、高危路段的擋防牆設施,從源頭上預防了交通安全事故的隱患。

當時,初來乍到,還正在“學習”公路管養技術的李樹斌打破了原先固化管理思路,思考著“能否像承包田地一樣將路段承包到人?”有了想法說幹就幹,局務會認真研究討論後,將幹線公路結合養護難易程度,落實責任“承包”給職工進行實名制養護。他進一步明確職工責任,完善工作細則,將職工的考核、績效獎懲與承包段管養成績相結合。在試點中,新的公路管養措施很快發揮了“鯰魚效應”,大大激發了職工對於工作的活力。

「公路養護人物誌」記全國交通技術能手會理縣公路管理局李樹斌

一位基層職工說,“其實剛開始不少人心裡很牴觸這種落實責任制承包模式,但很快也就適應了工作的新節奏,並且認同這種工作節奏。”他表示,李樹斌局長的身先士卒,讓每一位道班職工都受到了鼓舞,將被動工作轉變為對自我工作成績的認同——每當俯瞰公路乾淨平整地盤桓在山頭,看著瀝青路面深邃的青黑,自豪感油然而生。為避免公路路肩不被農戶侵佔,李樹斌因地制宜新設公路休息區,適宜路肩補植行道樹、種上花草,既為南來北往的車輛提供了歇息之地,避免疲勞駕駛造成的安全事故,同時也為公路沿線的農戶提供了農特產品的交易服務,成為了會理縣域內公路的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

破困局 重探索:創新是實踐的強大動力

在會理境內的公路上,實名制養護公示牌隨處可見。這是李樹斌實行統分結合,實名制養護的成果。2012年初,面對當時大多數職工“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的“吃大鍋飯”思維,李樹斌積極謀劃路,力圖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成績。一方面急難險重李樹斌捷足先登,帶領職工冒酷暑、迎風霜,承擔著313.862公里的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面對重重困難阻力,他大膽探索力圖改變,積極從制度管理上進行創新。

2014年3月開始,在李樹斌的帶領下,縣公路管理局在實行職工分段包乾基礎上試行了公路養護實名制,在縣境內G108線北半區68公里路段樹立起了30個公示牌。取得良好成效後,這一做法在全局推開。

縣公路管理局將路段劃分到下屬的14個公路管養站,結合公路養護難易程度,養護路段具體到養護管理站人頭。養護站建立養護記錄、路況信息等臺賬,年底按養護標準考核。

在G108線由德昌進入會理後,一路上都可看見會理縣公路局設立的“實名制公示牌”,上邊清晰的記錄著責任人、責任里程、崗位技術等級、責任路線、聯繫電話、投訴電話等多項內容,同時公示了公路養護的責任要求:操作文明無違規,路面平整無坑凼,橋涵結構無變形,排水暢通無淤積,安防設施無損壞,路肩整潔無雜物,綠化美觀無枯死,接受全社會的監督……會理公路“養護經驗”呈現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受到各級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讚揚,並被《四川日報》、《四川交通》、《涼山日報》等新聞媒介關注和宣傳,“會理經驗”在全州得到推廣。如今,一塊塊實名制養護公示牌,已矗立在全州普通國幹線公路沿線,這一切都與李樹斌敢為人先、創新養護理念、銳意探索進取的精神分不開。

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李樹斌並未躺在榮譽簿上停滯不前,相反,在科學養護道路上他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如今,他的養護管理模式已從實名制養護延伸到“路長實名制”,這一全新養護理念在他腦海裡一直在醞釀、謀劃、“發酵”,善於鑽研的他在2017年10月就積極探索公路養護綜合信息化管理,通過創建手機APP系統平臺,達到對日常養護、災毀信息、職工出工出勤等信息的全面掌控,從而更有利於推動會理公路養護不斷髮展前進。

明理想 為奉獻:在平凡的職業裡昇華人生價值

會理縣公路局有個多達104人的職工微信群,群名叫“路面+臉面=養護工隊伍形象”,作為群主的李樹斌率先喊響“路面是養路工臉面”這一口號,不僅增強了職工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也體現了他對所鍾愛的公路事業一種深入骨髓的“眷戀”。

公路建設“三分建,七分養”。對比如今公路管養的機械化,八年以前會理公路管養作業顯得“寒酸”許多,僅靠著道班工人的人工養護和手工養護,工作難且效率低,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便是要實現機械化養護。公路養護和公路病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了爭取支持,他向縣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寫請示、打報告、談思路,把公路的形象比作全縣對外的“第一個窗口”。他提出養好公路,預防養護的思維,養護得早,養護的量少,將病害隱患解決在初始狀態,把“養好公路,保障暢通”創新為“養好公路預防性養護”,延長公路的使用年限,減少國家財政對公路大中修投入資金,著力降低養護成本,節資降耗,回收廢料,減少汙染,養護工作科學環保,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同時,為了解決養護工人少、養護里程長的矛盾,改變傳統體力勞動,提高科學化、機械化養護能力,減輕一線養護職工勞動強度,李樹斌進一步爭取到1600餘萬元建設機械化養護中心。為了減少資金投入,他充分利用單位設施、設備,組織專班力量投工投勞自力建設,節省財政資金300餘萬元。

在李樹斌的努力下,機械化養護中心負責公路應急搶險保通、安防設施維修、坑凼修補和預防性養護工作,填補了公路交竣工後交通事故撞壞的公路設施,養護部門無力恢復、修復的空白,通過路側護欄校正機校正後,中心庫存面板15000米可循環利用,每年可節約財政投入資金上百萬元。而道班工人不再直接修補公路,將工作重點集中到掌握公路信息,維持公路的日常管理,保持邊溝暢通,做好公路的信息儲存等。不僅降低了職工工作強度,也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他創新思維,經局班子研究同意引進1家個體企業採用“事企合建”模式。在中心成立標誌、標牌維修站,依據《公路養護定額》,材料費、安裝費、勞務費由縣局購買服務,專門負責公路標誌、標牌的維修和安裝,解決了過去交通事故撞壞標識、標牌,無法恢復、修復的問題,著實降低了養護成本,節省了財政資金投入。

“愛崗敬業,公路養護始於心。親力親為,路在心中踐於行。”這是李樹斌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用不甘平凡的精神讓“公路人”這一平凡的職業散發出雖不奪目卻熠熠生輝的光芒,他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自我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當他把會理公路的“暢安舒美”當做了奮鬥的目標,當他把幹線公路的養護管理當成了人生理想,或許就已經實現了價值的昇華——就因為心中有路,他一干就8年;因為心中有路,他舍小家顧大家,為了平凡的事業投入無限的精力和熱忱——這是對於愛崗敬業、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平凡卻最生動的實踐!

八年公路人,人依然在路上!永遠的公路人,路永遠在心中,路永遠在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