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人物志」记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会理县公路管理局李树斌

“路畅人和,便民出行”是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公路管理局领路人李树斌的座右铭。8年来,他兢兢业业,扑下身子为公路;脚踏实地,跳起摸高求发展。他带领全局职工,创造出会理县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作的别样风景,成为凉山公路行业的一面旗帜。

「公路养护人物志」记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会理县公路管理局李树斌

2011年普通国干线养护体制改革,李树斌出任会理县公路管理局局长。他从一个对公路管养工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凉山公路养护行业标志性人物:曾被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评为“最履职的基层安全监管者”;被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评为“一轮凉推”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被列为全州交通系统先进典型人物;被中共会理县委组织部评为“党员示范先锋”,2017年被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称号。天道酬勤,2018年1月,为表彰他在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李树斌又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公路养护人物志」记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会理县公路管理局李树斌

从当时会理干线公路管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困难,到逐步攻破补齐管理短板,向着“畅安舒美”的交通新环境换档升级;从当时的识人、识路、识基础,到如今的机械化养护、科学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并最终形成了全州乃至全省公路管养的“会理经验”……成绩斐然并不是巧合,李树斌有着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和担当精神,他心安理得带领着全局职工为公路管养这一最平凡的事业不倦的探索、奋斗、进取、蝶变……

有志者 事竟成:学习是成长的最好养料

半路出家的李树斌并不懂公路管养工作,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成长为一位公路管养的专家。不断地学习提高,是李树斌面对问题、解决困难的一大法宝。从乡党委书记到初任县公路管理局局长的他,并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位领导者,反而更像是一位求学的学生。

他与职工交流谈心,了解职工的困难诉求和公路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他向技术骨干请教专业问题,随身带着备忘录记录下每一句重点;他参加过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管理培训、国家公路学会培训、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普通公路养护能力建设培训、四川省交通管理学校公路养护技能知识等培训,系统地提升知识技能;工作上,他思维敏捷,在平凡的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感悟出一个又一个有用的经验办法,可谓“一段路一个故事,一个标牌一个故事,一段防撞墙一个故事”,个个记忆犹新。

「公路养护人物志」记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会理县公路管理局李树斌

在他的书架上,写满字迹的几大本工作笔记,见证了李树斌的成长,但他觉得仍然还远远不够——所学的知识,更多的要使之转化为实践。患有脚踝劳损跗骨窦炎、跟腱炎、关节炎的他在病痛时不能长时间行走站立,总想席地而坐,但因为心中有路,他隐忍刺痛经常置个人休息于不顾奔波在国省干线上。职工叫苦叫累时,他常对职工说:工作苦累之时,想想清闲的时候;天热时,想想凉爽之时。他用实实在在的对比教育,引导职工不忘初心,爱岗敬业。他心中有路、有民,常常起早贪黑,奋战在一线。2017年建设的白彰路,是彰冠镇老百姓进出的咽喉要道,当时正值雨季,为不影响当地农户的石榴、烤烟等农特产品销售,8月9日,他带领局班子和基层养护站职工成立突击队,从州公路局机械化养护中心借来应急抢险作业灯两盏,加班加点,保质量、抢工期,挑灯奋战三昼夜,一直坚守到8月12日凌晨4:52分,终于完成了路面浇筑,硬是为当地民众铺出了一条脱贫攻坚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他的带领下,县公路管理局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好评和认可,2018年5月2日,县公路管理局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彰冠镇魁阁村和湾塘村的村委领导,他们带着村民浓浓的情意,送来了两面锦旗,真心感激2017年县公路管理局为村民们铺筑幸福安康路。

“修桥铺路,行善积德”,当笔者问他投身公路事业最大的心愿时,李树斌是这样回答的。简单朴素的话语透出了他8年来对会理公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面对荣誉的淡定从容,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公路人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

会理多高山沟壑,公路弯多坡急,车辆的出行有着一定安全隐患。李树斌心系行车安全,在养护中一旦发现坡陡、急弯路段交安工程的缺陷后,他结合公路大中修的实施,当机立断对沿线陡坡、高危路段进行彻底整治,拓宽内弯增强通视力,从源头上遏制交通安全事故;他带领职工主动作为,增设滑坡、高危路段的挡防墙设施,从源头上预防了交通安全事故的隐患。

当时,初来乍到,还正在“学习”公路管养技术的李树斌打破了原先固化管理思路,思考着“能否像承包田地一样将路段承包到人?”有了想法说干就干,局务会认真研究讨论后,将干线公路结合养护难易程度,落实责任“承包”给职工进行实名制养护。他进一步明确职工责任,完善工作细则,将职工的考核、绩效奖惩与承包段管养成绩相结合。在试点中,新的公路管养措施很快发挥了“鲶鱼效应”,大大激发了职工对于工作的活力。

「公路养护人物志」记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会理县公路管理局李树斌

一位基层职工说,“其实刚开始不少人心里很抵触这种落实责任制承包模式,但很快也就适应了工作的新节奏,并且认同这种工作节奏。”他表示,李树斌局长的身先士卒,让每一位道班职工都受到了鼓舞,将被动工作转变为对自我工作成绩的认同——每当俯瞰公路干净平整地盘桓在山头,看着沥青路面深邃的青黑,自豪感油然而生。为避免公路路肩不被农户侵占,李树斌因地制宜新设公路休息区,适宜路肩补植行道树、种上花草,既为南来北往的车辆提供了歇息之地,避免疲劳驾驶造成的安全事故,同时也为公路沿线的农户提供了农特产品的交易服务,成为了会理县域内公路的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破困局 重探索:创新是实践的强大动力

在会理境内的公路上,实名制养护公示牌随处可见。这是李树斌实行统分结合,实名制养护的成果。2012年初,面对当时大多数职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吃大锅饭”思维,李树斌积极谋划路,力图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成绩。一方面急难险重李树斌捷足先登,带领职工冒酷暑、迎风霜,承担着313.862公里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面对重重困难阻力,他大胆探索力图改变,积极从制度管理上进行创新。

2014年3月开始,在李树斌的带领下,县公路管理局在实行职工分段包干基础上试行了公路养护实名制,在县境内G108线北半区68公里路段树立起了30个公示牌。取得良好成效后,这一做法在全局推开。

县公路管理局将路段划分到下属的14个公路管养站,结合公路养护难易程度,养护路段具体到养护管理站人头。养护站建立养护记录、路况信息等台账,年底按养护标准考核。

在G108线由德昌进入会理后,一路上都可看见会理县公路局设立的“实名制公示牌”,上边清晰的记录着责任人、责任里程、岗位技术等级、责任路线、联系电话、投诉电话等多项内容,同时公示了公路养护的责任要求:操作文明无违规,路面平整无坑凼,桥涵结构无变形,排水畅通无淤积,安防设施无损坏,路肩整洁无杂物,绿化美观无枯死,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会理公路“养护经验”呈现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受到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并被《四川日报》、《四川交通》、《凉山日报》等新闻媒介关注和宣传,“会理经验”在全州得到推广。如今,一块块实名制养护公示牌,已矗立在全州普通国干线公路沿线,这一切都与李树斌敢为人先、创新养护理念、锐意探索进取的精神分不开。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李树斌并未躺在荣誉簿上停滞不前,相反,在科学养护道路上他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如今,他的养护管理模式已从实名制养护延伸到“路长实名制”,这一全新养护理念在他脑海里一直在酝酿、谋划、“发酵”,善于钻研的他在2017年10月就积极探索公路养护综合信息化管理,通过创建手机APP系统平台,达到对日常养护、灾毁信息、职工出工出勤等信息的全面掌控,从而更有利于推动会理公路养护不断发展前进。

明理想 为奉献:在平凡的职业里升华人生价值

会理县公路局有个多达104人的职工微信群,群名叫“路面+脸面=养护工队伍形象”,作为群主的李树斌率先喊响“路面是养路工脸面”这一口号,不仅增强了职工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也体现了他对所钟爱的公路事业一种深入骨髓的“眷恋”。

公路建设“三分建,七分养”。对比如今公路管养的机械化,八年以前会理公路管养作业显得“寒酸”许多,仅靠着道班工人的人工养护和手工养护,工作难且效率低,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便是要实现机械化养护。公路养护和公路病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争取支持,他向县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写请示、打报告、谈思路,把公路的形象比作全县对外的“第一个窗口”。他提出养好公路,预防养护的思维,养护得早,养护的量少,将病害隐患解决在初始状态,把“养好公路,保障畅通”创新为“养好公路预防性养护”,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减少国家财政对公路大中修投入资金,着力降低养护成本,节资降耗,回收废料,减少污染,养护工作科学环保,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为了解决养护工人少、养护里程长的矛盾,改变传统体力劳动,提高科学化、机械化养护能力,减轻一线养护职工劳动强度,李树斌进一步争取到1600余万元建设机械化养护中心。为了减少资金投入,他充分利用单位设施、设备,组织专班力量投工投劳自力建设,节省财政资金300余万元。

在李树斌的努力下,机械化养护中心负责公路应急抢险保通、安防设施维修、坑凼修补和预防性养护工作,填补了公路交竣工后交通事故撞坏的公路设施,养护部门无力恢复、修复的空白,通过路侧护栏校正机校正后,中心库存面板15000米可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财政投入资金上百万元。而道班工人不再直接修补公路,将工作重点集中到掌握公路信息,维持公路的日常管理,保持边沟畅通,做好公路的信息储存等。不仅降低了职工工作强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他创新思维,经局班子研究同意引进1家个体企业采用“事企合建”模式。在中心成立标志、标牌维修站,依据《公路养护定额》,材料费、安装费、劳务费由县局购买服务,专门负责公路标志、标牌的维修和安装,解决了过去交通事故撞坏标识、标牌,无法恢复、修复的问题,着实降低了养护成本,节省了财政资金投入。

“爱岗敬业,公路养护始于心。亲力亲为,路在心中践于行。”这是李树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用不甘平凡的精神让“公路人”这一平凡的职业散发出虽不夺目却熠熠生辉的光芒,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他把会理公路的“畅安舒美”当做了奋斗的目标,当他把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当成了人生理想,或许就已经实现了价值的升华——就因为心中有路,他一干就8年;因为心中有路,他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平凡的事业投入无限的精力和热忱——这是对于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平凡却最生动的实践!

八年公路人,人依然在路上!永远的公路人,路永远在心中,路永远在脚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