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厚的“清室优待条件”都有哪些内容?革命后清廷为何没有退回东北?

鱼鱼鱼__出没


实际上,现在网上看到的《清室优待条件》不是1912年清朝当政者提出的原样交涉内容。

下面复录一下两方交涉前未做更改的《清帝退位诏书》以及两方交涉后的《清帝退位诏书》

甲、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加黑字体为原文)

当时革命党看罢第一款就直接提出了不同意见:首先有人大骂,“清帝已经退位,清朝已经灭亡,还谈何大清?”然后,又有人不满意“优礼”二字。于是,有议员便提出改为“清帝退位后优待之条件”。但是毕竟有些议员还是于心不忍,便提议将“退”字改为“逊”,给清室留了点脸面。最后,甲、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这几个字改为了“甲、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之条件。”

第一款,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国民对于大清皇帝,各致其尊宠之敬礼,与各国君主相等。

革命党曰,“清帝已经退位,我们还要继续尊崇他干甚?真是岂有其理?”于是便将第一款改为:清帝逊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大清皇帝岁用,每岁至少不得短于四百万两,永不得减额。如有特别大典,经费由民国担任。

此条经革命党商议后,将四百万两改为四百万元,又将”特别大典“四字删去。最后改为“清帝逊位之后,每岁用四百万元,由中华民国给付。

第三款,大内宫殿或颐和园,由大清皇帝随意居住,宫内侍卫护军官兵,照常留用。

革命党曰:“清帝既然已经退位,那么大内宫殿就不应该再住下去。”有人附议,“让他去颐和园住。”但是又有人打岔说,“颐和园规模宏伟,楼宇巍峨,让他去住岂不是便宜了他!”最后,还是有议员顾及“优待”二字将第三款改为“清帝逊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宗庙陵寝,永远祭祀,由民国妥慎保护,负起责任,并设守卫官兵,如遇大清皇帝恭谒陵寝,沿途所需费用,由民国担任。

革命党曰:“清帝要花钱拜祭他家祖宗,干啥要民国出钱当这冤大头?要是他借着拜祭祖宗每天都出去疯玩,那我民国不得赔个底朝天嘛!”于是,第四款改为“清帝逊位之后,其宗庙、陵寝,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敬谨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经费,均由民国担任。

对于光绪帝的陵寝问题,革命党没有多大意义,毕竟光绪帝也是一位锐意改革的不幸君主。但是为了防止清室借机索要钱财,他们便做了略微改动,“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这二字可谓关键)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第六款,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均由大清皇帝留用。

革命党曰:“我们既然成立了民国,那就是要人人平等。清宫旧时任用阉人,现在哪能照样依他?”于是,第四款便改为了“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第七款,凡属大清皇帝原有之私产,特别保护。

革命党对这条没有多大异议,不过还要警惕满清玩鬼心眼。于是,第七款便改为“清帝逊位之后,其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增添三字)特别保护。”

到了第八款,革命党看完异口同声地说了两个字,“作废!”

摘录如下:第八款,大清皇帝有大典礼,国民得以称庆。

看到第九歀,革命党们又火了起来:第九款,禁卫军名额俸饷,仍如其旧。

本来这帮禁卫军说白了就是给清朝历代皇帝看家护院的,既然清朝已经灭亡,就不该拥有任何武装力量,所以应该立马遣散。但是考虑到这些人熟悉行伍,惯于战斗,怕这些人一旦被裁撤会变为无家可归的土匪祸害人间。于是,第九款便改为了“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乙、关于皇族待遇之条件:

第一款,王公世族,概仍其旧,并得传袭。其袭封时,仍用大清皇帝册宝,凡大清皇帝赠封爵位,亦用大清皇帝册宝。

将“乙、关于皇族待遇之条件”改为“乙、关于清族待遇之条件”。第一款中除了保留“王公世族,概仍其旧”,其余全部删除。

第二款,皇族对于国家之公权,国民同等。

文字游戏向来是中国历代文人乐此不疲的,所以革命党人将第二款改为了“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其私权,与国民同等。”

第三款,皇族私产,一体保护。第四款,皇族免兵役之义务。

对于此两款,革命党人不加删改,只在皇族前加了一个“清”字

“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一、与汉人平等;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三、王公世袭,概存其旧;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应设法拨给官产,作为世业,以资补助;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官兵俸饷,仍旧支放;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这七款除了将第四款改为“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第五款中官兵改为“官弁(bian)”之外,其余都未更改。

最后诏书末尾还有寥寥数语,革命党人也对其做了修改。

原文:以上条件,列于正式公文,照会各国,或电达驻荷华使,知会海牙万国平和会存案。”

删改后:以上条件,除丙款各条另行宣布外,余均列入正式公文,由中华民国政府,照会各国驻华北京公使。


最后,这份改好的诏书立即被传到全权总理对革命党洽谈事务的袁世凯手中后,他便立即呈给了隆裕太后。隆裕太后不过是个带着王冠的普通妇人,她随后又召集了曾经的摄政王载沣等还没有逃出北京的王公大臣,对革命党改好的诏书进行研究。这些王公大臣看完,一致要求将甲、第一款中的“相承不替”四字加入,但是革命党却坚决不同意。操作两方议和的实权人物袁世凯假装请示隆裕太后如何处理?隆裕太后同意不加这四个字。袁世凯又提议隆裕太后可以叫来王公们继续商量,隆裕太后说了一句话,“他们一大半人早就带着家财跑了,就是剩下的寥寥几人也是不中用的家伙,既无才亦无力,事已至此,你看着办吧!”为何隆裕太后如此说呢?

原来,当时革命党并没有占据压倒性优势,虽然他们攻占了武汉三镇。清朝随后也调派了官员指挥清朝唯一有实力镇压革命党的军队——北洋军,但北洋军却拒不听令。可是,等到清廷请出北洋军的缔造者袁世凯后,冯国璋等北洋官兵便立即夺回了武汉三镇中的两镇,且兵锋直指武汉。就从这一点看,当时失去军权的清朝皇族已经成了革命党和袁世凯的夹心饼干,干巴巴的傀儡。

而且,当时清朝23省仅剩下河北和河南的部分地区,外加京畿之地。同时,山西巡抚吴禄贞正拥兵石家庄,对北京也是虎视眈眈,而且东三省的掌权人赵尔巽已经变相独立。所以,就算清廷退回东北继续抵抗也毫无获胜希望,弄不好会惹怒革命党而灭族亡种。趁着还有些许微薄资本,还能谈谈条件!

于是,袁世凯便回复革命党已经谈妥,在拍发电报前,袁世凯担心这帮皇族人员再起波澜阻挡自己夺权的美梦,于是便将甲中的“逊”字改为“辞”。末尾,清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2月15日,袁世凯接过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宝座。


大福读史


优待清室的条件主要有:

  1. 清帝尊号不废。
  2. 每年拨付400万白银,由民国政府派发。
  3. 清帝暂居紫禁城,日后迁往颐和园。
  4. 奉祀清宗庙,有国民政府派人维护。
  5. 光绪陵如制妥修。
  6. 宫内执事人员照常使用,不得再使用阉人。
  7. 清帝私有财产有民国政府管理。
  8. 原禁卫军编如陆军部,奉禄如数照旧。

第二项《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

  1. 王室公爵概仍其旧。
  2. 皇族与民国公民有同等权利。
  3. 皇室私产一体保护。
  4. 皇族免服兵役。

第三项《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1. 各族人民平等。
  2. 保护私有财产。
  3. 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4. 民国为生活过艰的王公代筹生计。
  5. 先筹八旗生计。
  6. 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
  7. 自由信仰。

实际上这是革命党人和清朝妥协的结果。事实上武昌起义的时候革命党人力量还很薄弱,由于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鄂军西调,武昌空虚。

历史就是这么奇怪,孙中山精心策划的广州起义失败了,一个阴差阳错的武昌起义却成功了。就像英国国会对鸦片战争的激烈辩论中,以271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的。而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的时候只有7个犯人,4个造假者,1个伯爵(生活不检点),2个精神病。


而武昌起义的时候,革命党人连一个像样的领导都没有。最后无奈找了当时的一个协统,也就是旅长那么大的官,还是刀架在脖子上才他才同意担任首领,当时这位协统还曾经亲手枪毙过一个革命党人。他就是日后被推选为大总统的黎元洪。可见起义准备的有多仓促。但是它却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仅仅两个月后就有15个省宣布独立。

而清朝的实力仍在,特别是新军力量强大。但是新军掌握在袁世凯的手中,清朝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出山后,很快就攻克了汉口。革命党人的力量相对新军来说也就是乌合之众。但是袁世凯并不打算消灭革命党人,他要利用革命党人获取更大利益。袁世凯和革命党人进行了秘密谈判,为避免分裂,孙中山宣布只要袁世凯赞同清帝退位,就辞去大总统职位。



清帝退位诏书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它规定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保证了完全接收清朝领土合法性。为避免各族中国领土的完整性提供基础。


渔耕樵读


清室优待条件有:一是每年四百万两作为皇室用度,每年不断。二是皇帝退位后,可以住在北京或避暑山庄。三是皇帝退位后,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皇帝位,但不得干预政事。四是各个王公大臣世袭爵位终身。五是旗人发给口粮直到有能力养活自己。六是除皇帝外王公大臣均有权利参加大总统选举。清廷退位后不回东北的原因是旗人早就失去了鱼猎民族的英气了,自然环境也十分恶劣,没有旗人吃的起这份苦。


春风得忆3


辛亥革命之后,满清为什么没有像蒙古一样,退出中原,返回东北老家固守根据地,以图东山再起,而是接受了满清优待条例,在北京待了下来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东北是否还能回得去?东北确实是满清的发祥地,而且在清朝也一直对汉人移民开垦采取了严厉的禁止措施。但是到晚清之后,这个情况就已经变了。在满清灭亡之前的新政改革中,在国内外的强烈呼吁之下,满清就不得不放松了对汉人移民垦荒的禁止措施。

这之后,山东、河南等地的汉人向东北地区移民进行得很快。最后,清朝也改变了在东北只蛇将军,而不设像内地一样的总督的措施,设立了总督,其中徐世昌就担任过东三省总督。到满清灭亡的时候,东北的汉人数量已经非常大,满族人口比例大幅缩小。这样,如果满清在关内无法立足,到东北也同样无法立足。

其次,接盘的北洋政府会不会允许满清皇室退回东北,在东北另外建立一个政权,与北洋政府想颉抗?当然不会允许,因为这就意味着要把东北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政权,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个结果发生,更何况袁世凯当时已经完全控制了北京,如果他放满清皇室退回东北,就等于他自己同样把东北分裂出去。这对刚要接盘的政权来说,当然是大失民心的事,是不能做的。

第三,满清灭亡的时候,满族还有没有机会逃回东北?元朝灭亡后,蒙古之所以能顺利逃回草原,是因为当时蒙古还有大量的军队,而且,是在北伐的明军到达北京之前,元顺帝就已经决定放弃大都,退回草原地区去了。也就是说,蒙古当时还有逃走的机会。但满清决心逊位,就是因为北京已经完全在袁世凯的掌控之下,满清的命运完全不能由自己决定,所以根本没有能力逃回东北。

第四,满清虽然长期优待本民族的满族人,并且当成依靠力量,但到满清灭亡的时候,满族本身早已经习惯了关内养尊处优的生活,既不习兵,也没有其它生存能力,又分散驻扎在全国各地,力量比较分散,完全没有可能跟着满清皇室一起退回东北。主观上不愿意,客观上也不可能。

第五,在南北和谈过程中达成的对满清皇室的优待条件至少还为满清皇室保留了最后的一点颜面,虽然放弃了政权,但养尊处优的生活仍然是有保证的。不但如此,满清的小朝廷还保留了故宫,可以继续在故宫里称孤道寡,关起门来当自己的小朝廷的皇帝,按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北洋政府则以对待外国君主之礼对待满清皇室。

其实,袁世凯对待满清的方式很像曹丕篡位之后对待汉献帝的方式,汉献帝就可以在自己的陈留王封地内继续享受天子礼仪,继续以天子利益祭祀汉朝的历代皇帝,不用按照曹魏的年号纪年。之后,司马炎篡魏之后,对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也是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袁世凯实际上是把辛亥革命从帝制到共和的转变,当成了一次封建王朝之间的帝位禅让。

反过来说,虽然客观条件完全不允许满清皇室退回东北,割据一方,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但如果满清皇室真的退回东北,另外建立一个政权,也是新成立的民国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对有着大一统传统的中国来说,即便发生了政权更替,东北在当时中国人眼里,也已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政权都不能允许它分裂出去。


萧武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短短两个月间,全国14个省份纷纷宣布独立,清廷的统治顿时土崩瓦解。北方实力派,掌握北洋新军的袁世凯,趁机与孙中山和谈,并逼迫清廷退位。最终,清廷与袁世凯达成协议,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廷正式退位,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正式宣告灭亡。袁世凯与清廷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都是什么呢?

第一项《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共8款:
(1)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
(2)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
(3)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民国政府酌设立卫兵保护;
(5)光绪陵寝如制妥修,民国政府支付实用经费;
(6)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
(7)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8)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第二项《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 共4条: (1)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2)皇族具有与国民同等的权利;
(3)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4)皇族免服兵役之义务。
第三项《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共7条:
(1)与汉人平等;
(2)保护其私有财产;
(3)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4)民国政府为生活过艰的王公代筹生计;
(5)先筹八旗生计,在未筹定前,其俸饷仍旧支放;
(6)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
(7)听其自由信仰原有宗教。


从上述条款可以看出,袁世凯对清廷的优待条件还是很丰厚的。当然对于清廷而言,从一个庞大国家的统治者变为只能蜗居紫禁城,自然算不上多么美好。为什么清廷不撤往他们的龙兴之地——东北呢。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

第一,东北在晚清之前,一直受清朝政府的严密封锁,不允许广大汉人前去开垦,东北地广人稀,环境恶劣。1904年日俄战争后,东北成为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战场,土匪遍地,经济崩溃,尤其是清廷习惯了养尊处优,庞大的八旗子弟又不事生产,此时的东北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供养清廷。


第二,日俄战争后,东三省南部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北部依然由沙俄占据,列强尤其是日本和俄国,此时的东北已经几乎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没有列强的支持,清廷根本不具备在东北立足的基础。

第三,东北自开禁以来,大量山东、河北等地的汉人迁至东北,也就是说,此时的东北以汉人为主。很显然,以汉人为主的东北人民,必然不会支持清廷,在东北搞割据,清廷根本没有民众基础。

所以,并不是清廷不想退往东北割据,而是根本不具备条件,更不会成功。事实上,八旗子弟中的一部分顽固分子曾经组成宗社党,也曾妄图占据东北复辟。甚至还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发生过刺杀张作霖的事件,但最终不成气候,宗社党被张作霖平定。


鸢飞九天2018



关于清室优待条件,其他回答已经很详细了,我就不再重复了,先捡重要的条件说说,再具体说说清廷为何没有退回东北祖地。

个人觉得以下五点对于已经退位的清室小皇帝最为重要。

一、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

二、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

三、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四、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

五、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这些优待条件意味着清廷并没有彻底亡国,小朝廷班子继续在紫禁城内居住运转,宣统年号也继续在紫禁城使用,溥仪还享有外国君主之礼仪,对于前清遗老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还有民国政府每年给的岁月之钱也是天价的,当然民国政府也是经常拖欠的。

这套封建制度的保留,与民国的观念无疑是冲突的,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成功。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紫禁城。还修改了部分优待条件,主要有两点:一、大清宣统帝从1924年10月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二、清室按照原优待条件的中第三条,即日移出紫禁城,以后要自己选择住所,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使自己赶走溥仪成为合法化,并且顺便废了他的皇帝尊号。

也就是说1924年以后,清室的优待条件其实算是名存实亡了,虽然对于皇帝和皇族有诸多优待,但是民国乱世里政府多是拖欠不给。


再说说满清为什么没有退回东北祖地。

这个疑问相信是很多人都想问的,稍微了解点历史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当年同样少数民族的元朝政权,在亡国后就退回了漠北老家,而清廷为何不退呢,主要有两点:一是没条件退二是清室优待条件还不错,没必要冒风险退回关外。

清末中国的局势严重至极,除去明面上无数的割地赔款及其沿海有借无还的租界。还有被列强慢慢蚕食实际控制的疆域。这些被实际控制的疆域有大半个中国之大了。

西方列强之前没有将中国彻底变成殖民地,主要在于中国太大,谁也不想看到对方一口气吃下一个胖子,互相牵制比如说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还有就是文明体系的不同,殖民难度过大。所以选择了以清政府为代理商似得压榨中国。到了清末随着时间发展,西方列强的势力范围也开始定型,所以大半个中国被列强实际控制着,清廷的祖地东北就被沙俄与日本控制着。

沙俄与日本对于东北的控制已经接近于深化,甚至为了争夺东北控制权,在1904年爆发了第一次日俄战争,当时清廷面对自己祖地上的战争,竟然无能的选择了中立,可见清廷对于东北的控制已经名存实亡了,只剩下名义上的所属了。

东北为沙俄与日本控制,这两个国家都是狼子野心,一个比一个狠毒,清廷退回东北东山再起想都不要想,轻则傀儡,重则利用完以后被屠族。当然不敢回去。

辛亥革命时南方革命党一方面自身实力不足一方面他们提倡的是五族共和。所以对于清室的安排当然是极为重视,自然是提出了优待条件来给清室更是给其他民族吃一颗定心丸。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退路的清廷自然是接受了优待条件,没有退回东北。


宋安之


清廷没有退回东北,是因为满清没有实力在东北独立建国了。

满清自建立起,认为东北是龙兴之地,示东北为自留地,用康熙20年基本建成的柳条边来阻拦汉人前往东北拓荒、打猎、采人参,对于违反禁令的汉人,采取极其严厉的打击措施。



但是随着关内人口增长,土地资源缺乏,众多缺乏土地的农民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东北开荒,柳条边就形同虚设了。到了1860年,见阻拦不了前往东北的汉人,清廷随废弃柳条边,著名的闯东北自此开始迎来高峰期。到了辛亥革命时期,东北汉人已经达到数千万,成立了很多汉人武装。


闯关东的电视剧正是讲的那段历史。

清廷之所以没有回东北,原因有以下

一、东三省的实力派不支持清廷,甚至反对清廷。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也曾准备迎接圣驾,但张作霖等地方实权派极力阻挠,陆军新军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甚至组织了革命起义



二、清廷没军队,满清在东三省的留守部队实力不足、留守东北八旗兵,不过数万。实力远比东北新军差清廷最后的心腹八旗兵,分布全国十几个省,京城八旗早已经荒废。而各地驻防八旗,多在革命中被歼灭。

三、清廷没钱,搬家可是个大工程,没钱不行。满清为了凑足袁世凯新军的开拨费,差点把紫禁城都当了。想回东北,更是没钱。



清廷在没军队、没钱 、东北汉人反对的情况,自然没法回东北。这对于清廷来说,反而是好事,因为清廷若执意回东北独立建国,那就是叛国,极有可能会被歼灭,也就自然没有清廷后来的优厚待遇。

清廷优厚待遇条件有两款,一是皇帝待遇,二是皇族待遇,如下:

皇帝待遇

一、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二、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四、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六、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七、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八、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皇族待遇之条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

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从条件上看,满清皇帝的尊号、宗庙、侍卫等都保留,每年四百万两白银的补贴,满清的王爷贝勒,依然还是王爷贝勒,财产还受保护,却无任何对国家的义务,好不夸张的说,清廷优厚条件是让满清皇室皇族成为寄生虫,在全国饿殍遍地的情况下,一年仍然有400万两白银供其挥霍,对比下日本的天皇捐钱买军舰,高下自然清楚。



好在,清廷智商欠费,在参与张勋复辟后,已经违背了清廷退位的条件,民国自然就没有再继续优待满清皇室的理由,不再支付款项,清廷挥霍成性,又不懂经营,无以为继,不得不贩卖文物度日,北京很多文物,都是宫中为生活偷偷卖出去的。


L夕惕若


袁世凯进宫逼皇帝退位,答应每年给500万大洋,还举了法国的例子,皇帝没有退位而被杀。皇帝发了退位诏书,把国家的统治权交给袁世凯,才保证了中国没有分裂。如果清廷退回东北,东北和蒙古将会独立,因为革命党的口号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那时中国将只剩下关内土地,再也不是强国


达o芬奇密码


“清室优待条件”是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与清廷议和代表达成的关于清朝和平退位的共识,共有三个部分:

第一项《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共8款):

1、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

2、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

3、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民国政府酌设立卫兵保护;

5、光绪陵寝如制妥修,民国政府支付实用经费;

6、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

7、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8、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第二项《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共4条):

1、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2、皇族具有与国民同等的权利;

3、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4、皇族免服兵役之义务。

第三项《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共7条):

1、与汉人平等;

2、保护其私有财产;

3、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4、民国政府为生活过艰的王公代筹生计;

5、先筹八旗生计,在未筹定前,其俸饷仍旧支放;

6、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

7、听其自由信仰原有宗教。

(坚持不退位的肃亲王善耆)

其实,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清朝不退回东北继续抗争。其实清朝皇室想过退回东北,毕竟那里是他们的大本营。其中最为积极的就是肃亲王善耆,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女间谍川岛芳子的生父。他在清末组建宗室党,坚持抗争,也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以至最后和日本人合作,顽固到底。

(同意优待条件的代表庆亲王奕劻)

但是善耆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当时清朝皇室看见“优待条件”后大多不愿意抗争了。虽然清朝在东北还存留有一部分实力,但说白了还是那些老旧的装备部队,完全已经不是南方新军的对手了。何况优待条件非常诱人,虽然没有了权力,但生活待遇并不会变差,这些皇室成员担心一旦输了,这条件也就泡汤了。最后,皇室中最举足轻重的两人摄政王载沣和庆亲王奕劻都支持同意这份和谈条件,隆裕太后颁布诏书,清廷签字退位。

(冯玉祥废除有待条件赶清室出宫引发溥仪前往东北投靠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

有待条件为稳定清末民初的局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由于优待条件,清朝决定放弃抵抗,避免了长时间的战乱,也避免了因清廷退守东北而可能造成的国家分裂。但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废除有待条件,溥仪被赶出宫,才有了后来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如果能用柔性方法逐步过渡消弱清室待遇的话,情况可能会好一些,当然了,历史不能假设。


伊耆角木


革命后根据优待条件满清皇室还占据紫禁城以及各王府,还有一帮遗老遗少,自己搞自己的帝制,退回东北立马饿死。但是一批遗老余孽贼心不死,非要搞复辟,最后被冯玉祥赶跑。这帮满清余孽竟然勾结倭寇在东北搞了个伪满洲国,真是无耻至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