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365」「80後校長」張玉滾 一個月30塊補助 他爲啥還願意留下來?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張玉滾,男,1980年12月出生,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17年來,他先後教了500多名學生,培養出16名大學生,他用自己的全心付出,照亮了山區農村孩子們的求學之路和心靈之路,用高尚的品格詮釋了師德的內涵,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他先後榮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師德標兵”等榮譽。2018年9月,張玉滾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紮根深山17年,80後的他看起來像50多歲

2001年8月,剛剛師範專業畢業的張玉滾來到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走進自己當年上課的教室。

當映入眼簾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臺子,當他的目光與十來個“土孩子”清澈無邪的眼神匯聚時,張玉滾鼻子一酸,“彷彿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

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距縣城70多公里,位於伏牛山深處,四周環山,被稱為鎮平縣的“西藏”。該村共有村民1300多人,下轄13個自然村,零星分佈在方圓十幾公里的帶狀山凹裡。學校雖位於中間位置,但住得遠的學生步行仍要3個小時才能到達。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這是無人機航拍的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村。圖片來源:河南文明網

2000年時,學校僅有一座破舊的兩層教學樓、一棟兩層宿舍樓、三間平房,幾乎沒有年輕人願意來這裡任教,師資力量十分緊缺。

“我不走了。”放棄了與同學一起去南方打工的計劃,張玉滾留在了黑虎廟小學,成了一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中午,張玉滾(左一)正為學生們盛午飯。圖片來源:河南文明網

17年來,黑虎廟小學的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張玉滾固守著淳樸與清貧,無怨無悔地工作在教育第一線。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每天中午,張玉滾(中)會與學生們一起吃午飯。圖片來源:河南文明網

艱苦的環境,常年的操勞,張玉滾顯得比同齡人“老相”得多,38歲的人看起來像是50多歲。很多次去鎮裡開會,不熟悉的人問他:“快退休了吧?”他總是呵呵一笑。

其實,面對艱苦的環境,靠著那點微薄的工資養家餬口,日子有多窘困可想而知,張玉滾也曾猶豫過,想到過離開,可是,“前半夜想想自己,後半夜想想孩子。思來想去,都走了,孩子們咋辦?”最終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最初的民辦教師,到2012年轉為正式在編教師,再到4年前接任校長,張玉滾先後教了500多名學生,共培養出16名大學生,他還資助過300多名貧困學生,沒有讓一個孩子失學。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放學後,張玉滾(左二)送路遠的學生回家。圖片來源:河南文明網

用扁擔為山裡娃挑來希望,為學生拉教材騎壞了4輛摩托車

70多公里的距離不算太遠,然而,一座座大山像鐵桶一般,把黑虎廟圍困得水洩不通,牢牢壓在谷底。

以前,黑虎廟人要想走出大山,得沿著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越尖頂山,再穿過險峻難行的八里坡。走到高丘鎮,通常需要10個多小時。幫孩子們走出大山,是張玉滾心中最大的夢想。

老輩人說“上八里、下八里,還有一個尖頂山;羊腸道、懸崖多,一不小心見閻羅。”由於山裡交通困難,最初那5年,學生的課本都是張玉滾一扁擔一扁擔挑進大山的。

有年冬天特別冷,山裡潮氣大,遇冷成冰。本來就難走的八里坡,更加溼滑難行。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們的書本還在高丘鎮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點多,張玉滾和另一名老師路喜安,揣幾個涼饃,扛上扁擔出發了,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趕到鎮上。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張玉滾正在辦公桌前批改學生作業。圖片來源:河南文明網

挑著幾十公斤重的教材、作業本,一路緊趕慢趕,晚上十點多,兩人才走到尖頂山頂。汗水在眉間結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腫,腳上水泡連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鑽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倆實在走不動了,就找了個山洞,背靠背取暖坐了大半夜。

第二天,到了學校的兩人幾乎成了“泥人”,書本卻被裹得嚴嚴實實,打開來,乾乾淨淨,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山裡人的出行方式終於有了變化。因為山高路險通不了客車,很多村民買了摩托車、機動三輪車。張玉滾也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去鎮上給學校買米買菜拉教材,“扁擔精神”繼續在“小摩托”上傳承發揚。每次少則幾十斤,多則百餘斤,幾年下來,張玉滾就騎壞了4輛摩托車,輪胎更換的次數數也數不清。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張玉滾(中)在給孩子們講課。圖片來源:河南文明網

“全能型”教師,妻子為支持他工作失去了4根手指

由於學校條件艱苦,師資力量不足,張玉滾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師。他不僅語文、數學、英語、品德、科學樣樣“精通”,還肩負著學校教研課改的總體工作。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課堂上,張玉滾(右一)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們上美術課。圖片來源:河南文明網

為了孩子,張玉滾練就一身過硬的好本領: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拿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課桌椅壞了他來修,校舍破了他來補……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有時候,張玉滾(左二)會帶著學生們到戶外上課。圖片來源:河南文明網

數學課上,張玉滾運用直觀教學法,和孩子們一起製作鐘錶錶盤、正方體、長方體等教具;科學課上,他帶領孩子們去野外考察,自己動手做實驗,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學校缺少體育設施,大課間時,他就和孩子們圍成一圈玩抵羊鬥雞,活動課還經常領孩子們去爬山。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課間,張玉滾(中)和孩子們玩抵羊鬥雞遊戲。圖片來源:央視網

“給學生一瓢水,老師要有一桶水,山裡本來就閉塞,老師不多學點兒,咋教好娃們?”多年來,張玉滾在教中學、學中教,無論再忙再累,都不忘學習。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課間,張玉滾(中)與學生們做遊戲。圖片來源:河南文明網

為讓山裡的孩子也能說一口純正的英語,張玉滾自己掏腰包買來錄音機和磁帶,先跟著一遍一遍學。

在課堂上,他一邊播一邊教,有時候一個發音,就讓孩子們反覆練上十幾遍。“發音要練好,將來出去了可不能一口黑虎廟英語,讓人笑話。”張玉滾風趣地說。

17年來,最讓張玉滾牽掛的,永遠只有他的那群孩子。“不耽誤一節課,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課”,是張玉滾給自己定下的“鐵律”。

有一次,天還沒亮,張玉滾騎摩托車到高丘鎮中心校開會。當時山上起了大霧,在一個急轉彎處,摩托車剎車失靈,撞上一塊大石頭,張玉滾摔暈過去,差點掉下懸崖。在醫院住了沒幾天,他就急著回學校,在妻子的攙扶下站上講臺。

“上課——”望著講臺上頭裹紗布的張老師,憨厚朴實的山裡娃喊出“老師好”後,禁不住哭成一片……

「好人365」“80后校长”张玉滚 一个月30块补助 他为啥还愿意留下来?

課間,張玉滾(右一)正和學生打乒乓球。圖片來源:河南文明網

張玉滾愛教育、愛學校、愛孩子。學生們有個頭疼腦熱的,他總能第一時間發現,辦公室的藥箱裡常備著感冒發燒藥;有的孩子一時交不上餐費,他就悄悄掏腰包墊上;學校食堂工資低,沒人願意幹,他軟磨硬泡,把正在外地打工的妻子張會雲喊回去給學生做飯。

2014年5月,張會雲在為學生們軋麵條時出了意外,右手四個手指被機器軋折,趕到縣醫院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落下了殘疾。然而沒過幾天,張會雲又重新出現在學校,炒菜、做飯都換成了左手,見到生人,就悄悄地把右手藏在身後。關於那次意外,張會雲很少提及,她只是深情地說:“夫妻一場,我比誰都明白他的心。”

大山外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但張玉滾卻始終難以挪開他的腳步。問及將來的打算,張玉滾的回答詩意而簡單:“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大山裡的孩子,而我更願意做一輪明月,守望這片希望之花,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

奮鬥是青春的座右銘。張玉滾的堅守告訴我們,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只有將青春融入奮鬥的時代洪流,才能在奮鬥的征程上踩出如砥大道,收穫累累碩果和踏踏實實的幸福。

(中國文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