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實多、突破、福斯等巨頭掀起漲價新高潮!

近日,多家潤滑油品牌均陸續發佈了機油價格即將調整的公告,嘉實多、突破、福斯等行業巨頭將從9月開始調整價格方案,而根據官方調價通知函來看,此次漲價原因與生產原材料價格上漲、廠家運營成本增加有關。

嘉實多、突破、福斯等巨頭掀起漲價新高潮!

實際上,自2018年始,這已經不是主流潤滑油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第一次大規模漲價,因為成本等因素的倒逼,春節剛過,美孚潤滑油就率先宣佈價格調整,嘉實多、殼牌等緊跟步伐,在上半年引發了一波接一波的漲價潮。

嘉實多、突破、福斯等巨頭掀起漲價新高潮!

漲價函滿天飛,價格颶風不斷髮酵

從供應鏈的角度看,潤滑油的價格遵循著原油—基礎油—潤滑油的傳導邏輯,一般來說,潤滑油最終產品由75%-99%的基礎油與1%-25%的添加劑混合製作而成,基礎油和添加劑兩者一旦有價格變動,都會影響到潤滑油的終端售價。

上游原油價格持續高位的傳導,基礎油價格也難逃大環境的影響,數據統計,2017年全球基礎油價格與2016年相比平均上漲了30%-50%,全年累計上漲了21%-30%,從2018年持續上漲的情況看,未來升勢還將加劇。

另一方面,添加劑這兩年也呈現持續上漲的狀況,潤滑油添加劑最終主要以複合劑的形式應用於潤滑材料領域,從2017年看,主要添加劑品質的上漲幅度大約為15%-20%,價格持續走高,也給潤滑油領域帶來無形的成本壓力。

嘉實多、突破、福斯等巨頭掀起漲價新高潮!

另一個維度,是包裝原材料和物流運輸成本的上揚。市面上常見的潤滑油包裝,一般可分為內包和外包,內包裝大多由鐵及塑料來包裝,外包裝則更多傾向用瓦楞紙箱包裝。

生產塑料製品的主要原料聚乙烯是石油衍生物,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聚乙烯等原材料價格漲幅已達到近4成,塑料桶裝價格直接上漲了15%-20%。此外,從2016年開始,國際紙漿的價格就開始扶搖直上,進入2017年增速被引爆,中短期來亦沒有“調頭”的趨勢,給潤滑油包裝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

作為供需對接的最後一棒,我國物流的成本高、效率低幾乎成了業內詬病的一大“頑疾”加之汽油柴油價格的上漲,物流價格自然有增無減。

嘉實多、突破、福斯等巨頭掀起漲價新高潮!

輸華商品加徵25%關稅,其中包括潤滑油

根據商務部2018年第55號公告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約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18〕7號),公佈經調整的對美國輸華商品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二,自2018年8月23日起實施加徵25%關稅。

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根據公告清單,中國將對石油、鋼鐵和汽車等160億美元美國輸華商品加徵25%關稅,其中包括潤滑油、基礎油。

而從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顯示,中國(大陸地區和香港)已成為美國成品潤滑油和基礎油的第16大出口地區,剛過去的2017年,共向中國出口了82.5萬桶,成交量則達到60.5萬桶。

嘉實多、突破、福斯等巨頭掀起漲價新高潮!

嘉實多、突破、福斯等巨頭掀起漲價新高潮!

德國福斯油品(FUCHS)、突破潤滑油(TOP1)在8月調價函中表示,加徵25%關稅,造成了極大的成本增加,是此次官方漲價的原因之一。但也有業界人士表示,成本增加主要源於添加劑,但影響有限,更多的來自市場心理因素或僅成為廠家漲價的噱頭。

另一種聲音是,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潤滑油產業的影響主要還是集中在高端產品上,且直接從美國進口的高端潤滑油產品所佔國內市場份額不多。

當前大部分中國潤滑油品牌基本依賴內部市場,且美國並非中國潤滑油產品出口“主戰場”,對中國潤滑油市場整體格局暫無較大影響。

嘉實多、突破、福斯等巨頭掀起漲價新高潮!

馬太效應明顯,漲價潮倒逼行業洗牌

根據權威機構對近十年我國潤滑油實際消費量統計來看,2013-2015年國內潤滑油市場需求量呈現的事緩慢下降的整體情況,2015年以後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到了2017年首次突破600萬噸。

而在高品質潤滑油領域,市場需求量卻在逐漸穩步上升,市場佔有率也在逐年擴大,可以想見,這一類產品未來將佔據行業的制高點和主流位置,優勝劣汰,整個行業的品牌集中度也會越來越高。

實際上,殼牌、美孚、嘉實多等跨國潤滑油企業,近兩年已在中國潤滑油市場佔據30%的市場份額,在高端市場這一數字更是高達80%以上。這些擁有技術優勢和品牌溢價的產品,未來將盡享馬太效應優勢,在新拐點下迎接下一輪發展機遇。

嘉實多、突破、福斯等巨頭掀起漲價新高潮!

和輪胎等產業一樣,“兼併”和“淘汰”亦成為潤滑油領域近幾年市場競爭的關鍵詞。雖然自2017年以來,潤滑油行業迎來一波又一波的漲價潮,但成本的升高也就意味著生存壓力的增加,這反過來會倒逼國內廠家迎接品質競爭,升級換代,提升自己產品開發和工藝創新方面的能力。

與此同時,一大批低端、甚至假冒的潤滑油品牌,之前可以憑藉較低的生產成本和劣質流水線運作,進入流通環節後,通過價格戰或貼標售賣,就可以獲得可觀的利潤。但是隨著各方面成本的持續增加,這一類廠商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