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漫话大名的由来

「历史文化」漫话大名的由来

「历史文化」漫话大名的由来
「历史文化」漫话大名的由来「历史文化」漫话大名的由来
「历史文化」漫话大名的由来

大名之名,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四十七年的历史。

“大名”二字,是个兴旺强大起来的吉词。

据《左传》、《史记·晋世家》记载: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率领太子申生和赵夙、毕万等官员,兴兵灭掉了他们国境西南方的魏国(今山西省芮城北)等三个小国。

胜利后,献公把魏国赐予毕万。对此,占卜师卜偃作了占卜,结语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此是始赏天开之矣……今命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意思是说,万是盈数,魏有大名,这样赏赐,是天开其福,毕万之后必然要兴旺起来。从此,“大名”二字就成了一个兴旺强大起来的吉词。

“大名”这个词用在府名上,始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离毕万封于魏已经有1443年的历史。这时驻在魏州(今大名县城东北5—25里处)的魏博节度使田悦与芦龙军节度使朱滔、恒州团练使王武俊结盟抗唐命,各自称王,田悦自称魏王。

为取吉兆,他把魏州的“魏”改为“大名”,把魏州的“州”改为“府”。于是,魏州之名便改为“大名府”了。

“大名县”名始于五代后汉。田悦改魏州为大名府,唐朝中央并不予承认,仍名魏州。

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即帝位,国号唐(史称后唐)。为取吉兆,他将魏州改为兴唐府、元城县改为兴唐县、贵乡县改为广晋县。

至后晋,又把兴唐府改为广晋府,广晋县未变,把兴唐县复改为元城县。至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认为“汉”已代“晋”,府名、县名再叫“广晋”已不合适宜了,于是追缘唐朝田悦魏州改名之意,将广晋府改为“大名府”、广晋县改为“大名县”。至此,有了大名府,也有了大名县。

大名县县名一直延续至今。

「历史文化」漫话大名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