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理学:心累和身累,你害怕哪种呢?

怕心累,怕心累的时候万念俱灰,生活失去了方向,抑郁却不知该如何坚持;怕身累,怕累到睡下去再也醒不过来,怕即使有方向,即使想坚持,却再也没有力气去追。

1、 累,是应激反应的结果

压力有两种,一种是身体性压力,如“疼痛”、“寒冷”;另一种是精神性压力,如“痛苦”、“悲伤”等。

无论是哪种累,实际上都是身体对感受到的压力的应激反应。关于应激反应的研究指出,应激是有机体在面对压力时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自我防御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

(1) 警觉期:

当最初感知到压力时,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被激活,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含量升高,消化系统功能减弱等等。

如果应激源在短时间内消失,或是通过自我调节,机体很快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无法通过自我调控疏解,那么有机体的生理和心理就会反应升级,进入第二阶段――抵抗期。

(2) 抵抗期:

在这一阶段,机体会动员更多的保护系统竭尽全力地进行抵抗,此时全身代谢水平提高,血糖升高。你会感到“累并抗击着”。

如果抵抗成功,机体将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失败,此时由于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以及下丘脑、脑垂体和肾上腺系统活动过度,会给内脏带来物理性损伤,出现胃溃疡、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症状。心理上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也会随之加剧。

于是,进入应激状态的最后阶段――衰竭期。

(3) 衰竭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生理和心理上疲惫,消耗的能量相对减少。

实际上,疲惫是机体生理和心理上的深层自我防御,是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如果在这一阶段,无法得到放松和休息,就容易引起各种身心疾病。

无论是身累,还是心累,其实都是身体在叫停的信号。

生活心理学:心累和身累,你害怕哪种呢?

2、身累,也不都是睡一觉就好的

干一天活,睡一觉就恢复了;跑几公里,睡一晚上又生龙活虎。可是,如果连轴加班加点的干活呢?如果零基础去跑马拉松呢?

9月16日,泉州的一家羽毛球馆内,一名男子运动后休息时突然晕倒。120送医后抢救了1个多小时仍回天乏术。高温、失水过多会造成血容量下降,未充分休息勉强身体做剧烈运动,都极易引发猝死。

生活心理学:心累和身累,你害怕哪种呢?

l 2017年12月30日,山西晋中榆次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赵某,在连续工作18个小时后倒在病房,终因动脉血管破裂,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3岁。

l 2017年10月1日,瑞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林凡连续3周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最终突发心肌梗塞,因公牺牲,年仅30岁,女儿才4个月大。

l 2016年10月5日,44岁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l 2016年6月29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上突然晕倒,经施救无效离世,年仅34岁。据称,金波平时工作很拼,离世前经常熬夜。

还有更多的高强度工作者,体力日复一日的过度消耗,直至受损。

l 2018年6月25号凌晨两点多,郑州市未来路与福元路附近的一处工地内,一名工人干完活回去休息后,却再也没有起来。

生活心理学:心累和身累,你害怕哪种呢?

l 2017年12月30日,海南海口48岁的公交司机陈海东在驾驶途中突发疾病,忍痛停稳车后瘫倒在驾驶座,不治身亡;同年12月,重庆万州一位公交司机突发疾病,紧急停车,人却再也没有醒过来;同年6月一辆正在行驶中的无锡公交 113 路,突然变道失控,撞向了停在路边的几辆汽车,公交车司机猝死倒在方向盘上……

疲劳是身体的预警,对身体的损害是隐蔽且缓慢的。过度劳累会导致心律失常,免疫功能下降,心肌缺血、脑溢血等等疾病。

有专家指出:从疲劳到过劳死只有五步距离:第一步打不起精神,第二步昏昏沉沉,第三步浑身酸痛,第四步开始得病,第五步癌症潜伏。

所以身累也要当心。一旦感到疲劳了,就要减轻或放下手头工作,别觉得自己年轻体力好熬几天没关系,透支了健康,可不是睡一觉就能好的了。

3、 心累,是难以名状的痛

虽然我们都有过心累,但是,要说心累,却并不好描述。

生活心理学:心累和身累,你害怕哪种呢?

拼了命的想让自己忘记一个人,忘掉一份情,然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心累;拼尽了全力的努力追求,却在日复一日中求而不得,茫然、失望,是心累;苦苦的坚持,却迷失了自己,是心累。

心累,是失去快乐后的痛苦,是在变化无常的动荡中挣扎前行的无力感。同样,也是我们的心理在承受压力时所感受到的疲惫。

人们常说,累了,就歇一歇,睡一觉。那么,心累了呢?心累的可怕,大约就是明知已经累了,明知内心已经溃不成军了,却还要硬撑着强颜欢笑。

小锦是一位在校大学生,在得知自己暗恋了一年的男生找了女朋友之后,她的内心非常的难过。但是,在人前她依旧要若无其事的和这个男生做哥们儿,依旧要波澜不惊的应付各门功课。为了抹去伤痛,她去学跳舞,她列出严苛的时间表逼自己去图书馆学习。然而,这样的坚持,劳了身,却越发的心累。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指出:“对抗痛苦才是痛苦的主源。”

痛苦本身已是不易,再用全身心的能量去对抗它,怎会不累呢?我问小锦:“你坚强,你乐观,所以你伤心就不能哭了吗?”

身累了,我们会停下来休息,发烧了会去吃药。可为什么心累了,就不允许自己好好的悲伤,好好的任性呢?

在压力应对策略中,有一条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了解自己,确定适度的期望目标,困境中低定位,顺境中高定位

”。

心累时,你需要和你的内心待在一起,给自己足够的疏泄和放松的时间。

于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困惑等。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 PGC_COLUMN_CARD:{"thumb_url":"http://p8.pstatp.com/large/b71f0002f1225e6208ed","title":"现代催眠技术的现实应用","author_description":"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原华东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国内最具实力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之一","price":18.8,"sold":1,"column_id":"1611206422635528"}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