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米高空俯瞰中國,世界看到了什麼

万米高空俯瞰中国,世界看到了什么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皮特·鮑泰利(圖片提供:論壇官方攝影)

為期兩天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星期天(16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外企業界、學界和政府機構約800名嘉賓為中國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出謀劃策。曾任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皮特·鮑泰利坦言:“我已有20多年不在中國工作,我的看法就像從一萬米高空上看中國,就是(提供)一個國際視角。”當中國改革開放歷經40年,今天面對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身處不確定、不穩定的國際大環境,這樣的視角與思考維度確有必要。

從萬米高空看中國,中國和世界都看到了什麼?

首先看到了成就和自信,這也是中國堅信自己能辦好自己事情的基礎。過去40年,中國主動融入世界,成就顯著。用出席研討會的世界銀行前行長佐利克的話來說就是:“我看到了中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想大家都應對中國取得歷史性成就感到非常自豪。這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減貧運動。我對中國人民的努力和他們的決心表示敬佩。”

40年,中國通過改革開放,讓7億多中國人擺脫了絕對貧困,佔全球同期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中國先後在1999年和2010年跨過世界銀行確定的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的門檻,2017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近9000美元,超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其次,人們也看到了差距和挑戰,這也是中國決心再次推進改革、擴大開放的新起跑線。中國與世界最大的差距和挑戰仍然體現在發展水平不高: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排70位左右,去年底全國還有3000多萬貧困人口需要擺脫貧困。所以,中國未來需要謀劃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万米高空俯瞰中国,世界看到了什么

世界銀行前行長佐利克(圖片提供:論壇官方攝影)

世界銀行前行長佐利克認為,中國下一步改革開放將面臨三個挑戰,其中包括如何實現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如何看待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他特別提到近年來民營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貢獻率的問題。中國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曾一度超過70%。近年來,由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際形勢複雜多變,民營經濟也處在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遇到了“瓶頸期”,但即便這樣,它依然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截至2017年底,中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了6500萬戶,註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佔中國GDP的比重超過60%。中國民營經濟與中國其他所有制經濟一樣,都需要政府通過出臺新的改革舉措解決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並在應對挑戰中實現更強勁的發展。

万米高空俯瞰中国,世界看到了什么

德國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 (圖片提供:論壇官方攝影)

最後,看到了潛力和共贏,這是中國與世界未來實現共同發展的動力。40年前,中國經濟只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8%,去年這一數字提高到15%左右,且連續多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超過30%。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中國讓其他國家也了它自身經濟發展的成果和機遇。德國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Jochen Goller)表示,中國對包括寶馬集團在內的全球汽車製造商來說,都是具有決定性的增長市場。據報道,2017年,寶馬在中國銷售了56萬輛汽車,超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美國、德國市場銷量總和。高樂指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創新驅動引擎,今年寶馬將在中國再建兩個新研發基地,立足於中國併為全世界市場研發產品。一項對430多家在華美國企業的最新調查顯示,在強烈感受到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負面效應後,仍有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沒有將生產設施遷出中國,它們也不打算這麼做。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中國需要為全球發展體系承擔更多責任,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增長、脫貧和共贏。林毅夫根據自己提出的新結構經濟概念指出,中國在從農業到製造業再到服務型經濟體的轉型過程中,將在製造業中向其他發展中國家釋放出8500萬個就業機會,這將促進這些國家制造業提升。

從一萬米高空看中國,人們難免有沒看清、看錯了的地方,但這些是可以通過坦誠的交流與相互幫助來改進。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是中國上下一致的共識。對中國而言,就是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這樣,中國將會更加精彩、開放,世界也將因中國而共享其發展機遇。(國際銳評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