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還能挖多久?

比特幣挖礦還能挖多久?

眾所周知,以去中心為理念的比特幣,構建了一個安全自由的支付網絡,避免了傳統貨幣通貨膨脹的問題,再者P2P網絡中由於每個節點都能夠合理有效地合理分配資源,使得節點之間的交易方便快捷,在這種貨幣網絡下,每一個節點付出一定量的勞動力才能獲取相應的資源,俗稱“挖礦”。

去年,大量比特幣業務愛好者也加入到比特幣挖礦大軍之中,有的人甚至會在自己家裡的地下室開採挖礦。不僅如此,隨著挖礦回報利潤豐厚,大型礦工也選擇在一些電力廉價的地方挖掘比特幣。由於2017年比特幣價格暴漲,礦工利潤曾一度高達1400%,然而當比特幣價格下跌到6000美元之後,礦工的熱情彷彿絲毫沒有任何動搖,也反映出這個行業“水很深”,因為當價格下跌之後,一些小玩家不得不選擇立場。

因為在比特幣挖礦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電力,截⾄2018年8⽉,估計⽐特幣⽬前的年耗電量超過70萬億瓦⼩時,相當於全球總⽤電量的0.3%。全球每年挖礦收⼊將近70億美⾦,⽽挖礦成本將近34億美⾦,⽐特幣⽬前已⽤電量可以供應600多萬個美國家庭⽤電。

也正是這個原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比特幣挖礦的合理性,畢竟為一個只存在於網絡世界的事物消耗如此多能源,真的有意義嗎?另外,一些環保人士也加入了聲討比特幣的隊伍,他們表示在火力發電為主流發電模式的大環境下,消耗更多電能就等於對地球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比特幣挖礦在間接地製造汙染!因此,有一部分國家已經開始限制或禁止比特幣挖礦,違規的人甚至還會遭受罰款。

長期以來,全世界約70%的比特幣算力集中於中國,自去年9月限制人民幣交易比特幣後,中國監管的矛頭再次指向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生產。從去年底開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工作領導小組也明確指示各級監管層也在全面掌握從事“挖礦”企業的各方面情況。今年2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獨家探秘四川馬邊的比特幣礦場。當時,有上萬臺比特幣礦機設在山區大小小的水電站中,晝夜不停地挖比特幣。如今,這些礦場已關閉、搬遷,“礦工”們也都選擇了離開,搬遷到新加坡、蒙古國、加拿大等政策相對寬鬆的國家地區。

除了政策的影響外,從礦工收入看,比特幣挖礦收益包含區塊獎勵與手續費兩部分。其中,比特幣總數是2100萬個,區塊獎勵起初是每個區塊獎勵50個比特幣,每挖出剩餘比特幣產量的一半時,區塊獎勵就會就會減少一半。在2012年11月和2016年6月,比特幣都經歷過區塊獎勵減產,目前比特幣的區塊獎勵數是12.5個比特幣,而下一減產時間點將發生在2020年。

比特幣挖礦還能挖多久?

近一年比特幣價格與難度值變化情況

過去,哈希率快速增長往往與價格反彈同時發生,但從現在的狀況來看,挖礦算力和價格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那麼簡單。理論上來講,哈希率增長意味著挖掘每個加密貨幣的成本更高,因此相應的加密貨幣價格也會上漲。但是由於過去挖礦產能擴張“過剩”,現在算力上升已經變成了礦工的“沉沒成本”。此外,隨著利潤受到擠壓,礦工可能也會出售此前持有的加密貨幣。

事實上,很多行業分析師都試圖計算能夠讓比特幣礦工達到收支平衡的價格闕值,也希望以此為比特幣價格提供支撐。根據加密貨幣研究公司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的分析,該價格臨界值大約為8000美元左右。此外,摩根士丹利也表示,比特幣價格只有超過8600美元,大型礦工才有可能賺錢。

當然,從目前的比特幣市場行情來看,“挖礦”市場的整體情況依然不太樂觀,特別是全球對於數字貨幣政策的政策規範,比特幣“挖礦”的路還有多長,是走過了這段“嚴冬”就春暖花開,還是“嚴冬”才剛剛開始,這無疑對每個“礦工”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更多區塊鏈,更多數字貨幣行情分析,可以訪問--石小猴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