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手机上完成作业,如何看待此事?

董海军14


一、所有的教育平台软件都是为了辅助教学,一年级的小学生记下作业的能力比较差,需要一个平台来构建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平台,便于老师发布作业及每天讲课的重点知识梳理。是有效提高家长参与程度,了解孩子每日所学,有效督促孩子学习的途径。

老师用教育平台,目的在于不想让每一个孩子掉队,因为一年级学生因自身脑力和接受能力不同差异很大,一些学生无法做到只用课堂时间就能掌握知识,而老师又无法做到一对一辅导,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孩子确实需要家长扶持一把,否则自己的孩子只能落下,而且越落越远。

例如下图中是昨天我上一年级的儿子在教育平台上发的昨天所学知识和作业,每一天各科老师都会把所学内容和作业发布到教育平台软件上去,便于家长和学生复习翻看,其内容永远保存,不被干扰。这是微信等聊天软件做不到的。

二、义务教育教育期间,公办学校严格限制学习资料的征订,除了每科一本新华书店配送的《课时练》外,再也没有别的学习资料了,然而对于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小学低年级来说,仅靠一本学习资料实难掌握所学,因此利用教育平台软件上的免费学习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解题能力。如果学习资料丰富的话,老师们也绝不会在手机上留题,一来效果不如纸制学习资料好,二来又伤孩子眼睛引起家长不满,何苦呢?

但是老师们的责任心就是这样强,觉得孩子们学不会,不会做题就着急,在手机上留一点题,保证二十分钟内做完,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希望广大家长能够理解。

例如,教育平台软件上的电子作业资源:

而且我们这里的老师明确表示,电子作业孩子愿意做或家长允许做可以做,不愿意做或家长不允许做可以不做,老师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孩子所学,提高学习成绩,别无他求。还是希望广大家长念点老师的好吧。

三、小徐老师认为,如果电子作业运用得好,把握好时间,完全可以有效利用免费的学习资源,在这个手机横行的时代,谁也不能保证自家的孩子一点也不看手机,既然要看手机,不如让孩子抽出十分、二十分钟的时间来做一套题,一来解了孩子想玩手机的瘾,二来也可以增长知识,何乐而不为呢?相信孩子老师也不会超量留一些电子作业,而且如果纸质学习资源足够的话,相信老师也不会留电子作业,对不对?

以上小徐老师的解析,不知大家会不会这么认为,欢迎大家关注交流。共建和谐教育。


指尖教育帝国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1、孩子刚上一年级,理应养成听写读写的良好习惯,该看课本的增强眼、嘴、脑并用功能,该书写的增强眼、手、脑并用功能。

2、学习平台可能很好,很实用,但不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长时间看手机,对孩子的眼、脑都有损伤,也不能给孩子提供感性的资料,长此以往,受伤的是孩子。我们说读书读书,离开课本怎叫读书!

3、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给他一部手机。孩子自控能力有限,在用手机平台写作业的时候,难免还会翻阅浏览手机上的其他内容,最后的结果是作业没做好,还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和习性。

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厂极大便利,但用手机平台写作业万万不能从娃娃抓起啊!我们共同想一想:中学生有用手机平台写作业的成功范例吗?


辣笔老李


这个问题我想题主是没搞清楚怎么回事,老师让学生家长扫二维码下载软件,不是要求学生的所有作业都在手机上完成,而是学生可以享受平台上的所有资源,帮助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昨天晚上有邻居就对我提及此事,也是说老师让家长扫二维码,以后学生的作业就在手机上做了。为了求证事情的真实性,我特意又问了几个学生家长,他们的说法也不太一样,有的说是老师把作业发到手机上,然后让家长帮助学生抄写到作业本上再做题。我想这样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一是便于老师布置作业,节省时间。二是防止孩子遗漏作业题,从而完不成作业。

让学生在手机上完成作业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学生没有手机,作业都在家长手机上,学生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也可能不会操作,这样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二是电子产品屏幕辐射性太强,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更容易影响孩子的视力,老师和家长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还有就是孩子们的自制能力很差,在手机上写作业难免会借机玩手机,时时刻刻都需要家长监督,孩子失去了写作业的自由空间和独立性,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刚才拍了一封中国移动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大家认真阅读一下就明白了。


春日苍穹


1.工具用的好,发挥它本身的教育价值,是值得提倡的。

手机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学习的工具。老师让一年级的孩子在手机上完成作业,把手机工具性的教育功能发挥到了最大。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识字写字有限。国家规定不允许留书面家庭作业。但是手机上可以完成一些作业,不需要孩子写字,也能够练习到白天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也从小让孩子知道,手机可以用来学习,不只是打游戏。

2.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使用时间不易过长。

手机屏幕的亮光对孩子的视力是一种损害。所以留的作业不易过多。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孩子使用手机,应在家长的监督之下进行。

3.信息化已经应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孩子接触到,会使用,才能培养他正确的是非观。

对待有些事情,逃避也是逃避不了的。孩子将来肯定会使用手机。手机也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所以老师在手机上留作业,家长也不必反感。


合理用使用,恰当好处,才会发挥它的价值。


禾页老师


这个是一个趋势,我作为一个学生家长,对这种方式不太赞同,但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被动接受。

在手机上完成作业,一般是通过app来做题。我们现在常做的是英语作业,还好数学和语文还没有用手机来做作业。

通过app来做英语作业的好处是,可以跟读,app会记录跟读语音;有读绘本然后回答问题;还有单词拼写练习;阅读等等。在app上练习题丰富多样,最重要的好处是有声的。还有一个好处是老师很好统计谁没有做题,app会自动判断对错,老师也省力。

但是,重点在于app不管有多好,最大的坏处是对眼睛的伤害。现在学生在学校里户外时间一再压缩,回到家里还要受手机的摧残。家长管不了孩子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回到家一再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但是现在的作业方式真的让家长无可奈何。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虽控制时间不长,但是手机到了孩子手里很难控制住,他总会找到各种理由延长做题时间。

现在班级孩子的近视率都快90%,真的希望老师多考虑一下孩子的视力,自己费些心,将app上实现的功能用别的方法实现,只要有心,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因为没有app的年代,我们一样可以学好!


清茗知己


个人态度,不赞成这种做法。

虽然说,现在人工智能已经非常火热非常成熟。但是,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过早通过手机软件完成作业,先不管质量如何,可曾考虑过孩子视力问题呢?

现如今的小学生,一年级就已经有戴眼镜的了,到了四五年级,班级里很少有不戴眼镜的。这种情况的前提,还是基本上没有通过电子平台完成作业的。

一年级,孩子回到家后,通过手机完成家庭作业,可曾有考虑过这样的家族,父母双方工作善,诚然有一些家长能够陪孩子写作业,在一旁辅导,纠正孩子坐姿,通过手机软件完成作业后,及时将手机收回,让孩子读绘本书籍,读纸质书籍。

可是,要知道,更多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父母是作不到陪孩子写作业的,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不定,有时候下班回到家已经是夜里八九点了。

没办法,只能给孩子留部手机,可是,要知道一年级孩子自控力是很弱的,就算免费自己把作业写完,剩下的时间,恐怕就是玩手机上的各种游戏了。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爷爷奶奶看孩子,陪孩子写作业。我们身边有过太多的例子了,老人负责孩子的起食饮居还好,毕竟老人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负责学习,有时候真的有心无力。更何况,有时候的情况是,爷爷奶奶根本管不用孩子,孩子三言两语后,爷爷奶奶就妥协了,于是,只能任其玩手机上的各种游戏,或者看各种视频。

所以,综合考虑后,从孩子的视力健康角度考虑,个人不建议一年级孩子就开始用手机软件完成作业。

如果实在想推行的话,也得是自愿原则。

你们说呢?

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会让孩子一年级就用手机软件完成作业吗?


说文写作


“懒、懒、懒....”这种教育机构我们的国家还能有未来吗?


周士强86792997


老师让小学生在教学软件上完成作业,我认为这是一件符合时代发展的好事情。

客观地说,现在小学的老师与学生一样,负担都比较重,尤其是大班额的老师。利用教育平台开发的软件进行学生作业的布置、审查、批阅、点评等,大大的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样,学生也获得了相应的轻松便捷,每天的作业任务不用抄写,打开手机APP就做作业,不用笔、不用纸、不用橡皮擦,让家长审查签字也不费劲,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学生松绑减负了。

部分家长对此举有顾虑,比如孩子会不会迷上手机?会不会利用做题机会开发游戏?会不会伤害眼睛等等,这种担心是具有客观性的,可以理解。只要加以正确的教育疏导和注重眼睛保健,是完全会向预期的方向转化的。

我国已经在16年前就将电子竞技(俗称:游戏)列为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今年的雅加达亚运会也被作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参加这项运动竞技的队伍众多、一派欣欣向荣的前景。在小学阶段就让孩子接触、认知和使用电子产品,提升兴趣、激活潜力,肯定利大于弊。

小学生的确不能单一地依赖于手机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偏废,如书写技能的弱化。学校和家长都应辅之以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利用手机软件完成作业任务的时尚之举不断完善。


川北武夫白永庆


真担心以后的孩子都不会拿笔写字了,以前还写信时,收到信看到字心里就暖暖的。突然有种冲动,我要下楼买信纸定期给我女儿写信,她现在一年级了认识一些字了。还要买个小箱子装我们的信


秋水痕


硬性要求不好推辞,实在有意见可以与校内沟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