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之光|杰出人民教师王绪绪:躬耕教学科研三十余载 匠心育人不忘初心

师范之光|杰出人民教师王绪绪:躬耕教学科研三十余载 匠心育人不忘初心

人物名片

王绪绪,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首批百人计划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师德标兵、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师范之光|杰出人民教师王绪绪:躬耕教学科研三十余载 匠心育人不忘初心

“我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社会培养有学识和有责任感的人是教师的最大成绩。”

——王绪绪

精心执教 孜孜育人

王绪绪是回乡知青,21岁时才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 1979年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在陕西师大期间,他曾三获陕西师大教学质量优秀奖,还主编出版了70万字的《物理化学学习指导》教学参考书。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王绪绪1996年赴法留学。在获得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博士学位后,2000年3月,王绪绪应硕士时期的同学付贤智之邀入职福州大学。

师范之光|杰出人民教师王绪绪:躬耕教学科研三十余载 匠心育人不忘初心

进入福州大学后,在承担繁重科研任务的同时,他坚持承担本科生物理化学、催化剂制备与表征以及研究生现代催化研究生方法、沸石分子筛化学等课程。作为教师,他备课讲课认真有激情,把国内外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深受学生喜爱。作为导师,他既注重创新能力又注重团结协作精神培养,注重学生兴趣、信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培养和保护本科生的科研热情,他曾资助学生报名参加全国“挑战杯”课外作品竞赛;申请并争取到4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将其全部用于本科生科研训练。通过该项目,本科生发表近百篇SCI论文,获得多项国内大学生科技竞赛奖,大大激发了全院本科生参加科研的热情。“我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社会培养有学识和有责任感的人是教师的最大成绩。”

2016年-2017年,王绪绪获得2项福州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与学生合著出版了28万字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科技文献检索与应用简明教程》。

潜心科研 成果丰硕

“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两大重要使命。如果教学为天职的话,科研则是教学的源头活水。”从入职福州大学开始,王绪绪就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石油化工催化和光催化研究。开始几年,他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2点才休息,天一亮又忙碌起来,周末和节假日于他而言更是奢侈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绪绪的科研工作很快步入正轨,接连取得系列研究进展。2001以来,他主持了11项国家研究课题、参与4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在内的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260余篇,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2004年他获享“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入选福建省第一批创新创业人才,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入选福州大学“卢嘉锡”学者,同时担任国内、国际3个期刊编委和4个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是国内知名光催化学者。

殚精竭虑 力创“一流”

在福州大学工作十几年来,王绪绪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潜心钻研,求真务实,创新探索。2009年7月至2016年1月,他担任化学化工学院和化学学院院长期间,针对阻碍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精心谋划,大胆改革,创立“一级学科设系、二级学科设所、教师三重身份并重”的管理体制;确立“教师教研双重考核、教学和科研团队集体考核”相结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行新机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完善和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克服重重阻力,推进教授全部走进本科生基础课课堂。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以及政风、学风和教风的显著改进,学科发展突飞猛进。

师范之光|杰出人民教师王绪绪:躬耕教学科研三十余载 匠心育人不忘初心

在他任院长期间,化学学科实力显著提升:国家级人才由2人增加到12人;学院的国家基金项目获批量从年低于10项增加到年近30项,科研经费从3000多万元增长到6600多万元;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我省省属高校零突破;化学学科ESI论文全球排名从608提升到168,从世界前7.069‰提升到1.442‰,名列全国地方高校第2名;化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实现强势增长,从第三轮学科评估前24%跃升至5%-10%区间,与上海交大、南大、浙大等985大学同列“A-”档;2017年,福州大学化学学科顺利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乐为人梯 桃李满园

“没有‘差学生’,每位学生都怀揣成才的愿望而来,老师最大责任在于因材施教,发现学生闪光点,使他们扬长补短,定位人生发展坐标。”2000年以来,王绪绪先后指导了20多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培养了近5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付先亮是王绪绪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王教授严谨治学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我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己的毕业论文,王绪绪教授帮我改了足足有半年多时间。”付先亮如今是安徽淮北师范大学的教授,虽然毕业已近十年时间,但在他遇到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时,他仍不时向王教授求教,王教授给予的帮助让他铭记在心。

“我们是教师,自己取得的成绩再大,也不如学生对自己的认可大。”在王绪绪看来,如果学生愿意与老师交流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倾诉遇到挫折时的沮丧,这说明老师是受学生爱戴的。一个好老师,应该与学生是终生的朋友。只有成为学生信任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光阴荏苒,春去秋来,38年倾情投入,38年辛勤耕耘,王绪绪以认真敬业、诚恳踏实、优良师德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同事的感佩。现在,年过花甲的他依然奋斗在教研前线,他希望能为学校和学科的人才培养继续贡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