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清朝官員在上朝之前不吃不喝,還要排空肚子?原因令人咋舌

古代貧民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科舉考試,進朝為官。一旦當了朝廷的大官,那麼命運就會改變,也能過得上相對好的生活,因此也被廣大老百姓所羨慕。然而這些明清官員日子真的是很好過嗎?其實並非如此,他們每天極為頭疼的事情就是按時上早朝,上早朝之前的準備令他們連聲苦。

為何清朝官員在上朝之前不吃不喝,還要排空肚子?原因令人咋舌

歷朝都有上早朝的習慣,清朝的早朝大部分都是選在每年重要的節日,比如像元旦節、萬壽節、端午節、冬至等特殊節日,大臣都必須前來參加早朝。平時大臣參加早朝的頻率也差不多是每五天至十天一次。這種上朝並不是像影視作品拍攝的那樣,很多人一起朝拜,感覺整個大廳都不夠站。實際上能夠參見早朝議政的大臣們官階都是挺高的,大多都是二品或三品的官員,加在一起也差不多有三四十人左右。

為何清朝官員在上朝之前不吃不喝,還要排空肚子?原因令人咋舌

早朝是面見皇帝的一件大事,伴君如伴虎,大臣們沒有參加早朝之前必須把所有的事情整理妥當。第一點就是不能遲到。如今上班遲到也只是扣除工資,而上早朝一旦遲到,那可是分分鐘掉腦袋的事情。早朝的時間差不多是早上6點左右,住在京城裡的大臣還能很快收拾一下就到了。在京城外的官員們就得早早起來收拾,為了早朝,可能凌晨就得起床收拾,在外省的,為了開個會,可能早幾天就已經從家裡趕著馬車過來。

為何清朝官員在上朝之前不吃不喝,還要排空肚子?原因令人咋舌

單單是起床早還不夠,最難為這些大臣的就是早上不能喝水,不能吃飯。為何會有這樣一條規定呢?清朝皇宮規矩眾多,忌諱也特別多,上早朝期間上廁所或者是放屁等行為,都是對皇帝極大不尊敬。萬一哪個大臣吃飯或喝水,一時間想要上廁所,就可能會觸動皇帝,而如果不去上廁所,只能默默忍著,但人有三急,這種忍耐也是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大多數臣子都選擇早上空腹。

為何清朝官員在上朝之前不吃不喝,還要排空肚子?原因令人咋舌

也有一些體質較差的大臣身體扛不住這種折騰,他們就會選擇在口裡含著人參,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在早朝時多支撐一下。等到下早朝的時候,這些大臣們如釋重負,開始解決吃喝。所以說在清朝如果沒有一個好身體,當大官也是極為辛苦的。所以透過上早朝這件事情也能看出皇權是至高無上,難以挑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