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嬌黃釉綠龍紋盤與清康熙仿品

正德窯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時(1506-1521)的官窯。嬌黃釉填綠龍是弘治時首創的品種,正德時尤為成熟。嬌黃釉綠龍紋盤的具體制作方法是:先在素坯上於盤內劃刻朵雲和雙龍紋,再在盤外壁雕刻雙龍紋,然後罩透明釉覆蓋信盤內的花紋,而盤外部雕刻的雙龍紋輪廓空出,把龍紋以外的地方以相同的透明釉覆蓋,入窯經1250度高溫燒成裡外均為白釉的半成品,再於外壁施黃釉,同樣留出龍紋填以綠彩,再入窯經800-900度之間的低溫烘烤而成。因為是雙層釉,加工精細,釉質肥潤,色彩濃麗,加之凹進釉表的雕填龍紋,富有濃重熱烈的裝飾風格而備受人們青睞。正德黃釉綠龍紋器除去盤子以外還有碗、渣鬥和高足碗等品種。

明正德嬌黃釉綠龍紋盤與清康熙仿品

明 正德黃地綠雲龍紋盤

這件明正德嬌黃釉綠龍紋盤就是一件代表作品。盤口徑20.2、足徑12、高4.3釐米。敞口、弧壁、圈足。盤裡心施白釉,釉下刻三朵支,內壁暗刻雙龍戲珠紋;外壁施嬌黃釉,釉面剔釉雕填綠彩雙龍趕珠紋;底白釉內有青花四字楷款“正德年制”。

明正德嬌黃釉綠龍紋盤與清康熙仿品

底部

此盤造型很有特點,盤壁較深,弧度大,盤心下塌,圈足足根向內收斂,與盤底形成銳角,用手觸摸盤壁是由口邊向下逐漸增厚的,口沿較薄,越往下越厚,而圈足的足邊也較薄,愈接近足根愈厚。嬌黃釉色呈半透明的深金黃色,光亮度強,純淨度高,釉表多有極淺、極細的開片紋。綠龍所繪之綠彩,是明代通常使用的偏黃一類的綠色,色淺淡而亮麗,表面有一層發光的亮面。雙龍的畫法,龍頭扁長,龍鬃發呈三角形倒豎在頭頂,嘴向前突出,雙眼如燈並排在一條水平線上,一前一後,俗稱“比目龍”,脖細身粗,五爪短粗有力,作輪式掙張。

明正德嬌黃釉綠龍紋盤與清康熙仿品

清 康熙仿正德黃地綠雲龍紋盤

清代康熙年仿正德嬌黃釉雕填綠龍最為成功。這件仿品,口徑18.7、足徑11.7、高4釐米。口外撇,盤壁略矮,盤內施白釉無紋飾,外壁剔黃釉雕填綠龍,底白釉內有青花雙圈六字楷款“大明正德年制”。

明正德嬌黃釉綠龍紋盤與清康熙仿品

底部

此盤口邊較厚,滾圓如唇,底部平坦,圈足陡直,與盤底幾乎形成直角;胎體薄厚均勻,修坯講究,釉層薄而不透明,顯得板滯而不活潑;綠釉乾澀,釉表無光亮,色調較真品顯深;所繪雙龍龍頭肥闊,鬃發分披兩側,額頭高聳,軀體精壯,龍鱗的刻畫細密整齊,龍爪細長,龍身“肉多骨少”,遠不如正德雕填綠龍矯健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