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第二十四章:從運城夏縣的夏朝開國君主大禹談起

《三字經》第二十四章:從運城夏縣的夏朝開國君主大禹談起。因為本章節講的就是夏商周三朝,而每個朝代的第一位天子就非常的重要,因為他們開闢了一個朝代,夏朝的開闢者就是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因為大禹治理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建立夏朝,是夏朝第一個天子。夏禹是安邑人,就是現在的運城夏縣,夏縣這個名字的來源就是因為我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建都於此而得名。運城夏縣,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南端,中條山西麓,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縣東隔黃河與河南澠池縣相望,西連鹽湖區,北鄰聞喜縣、垣曲,南接平陸縣。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塗山之會”,“鑄造九鼎”的故事一直被我們代代所熟知,下面我們先看一下本章《三字經》的原文:

《三字經》第二十四章:從運城夏縣的夏朝開國君主大禹談起

運城夏縣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夏傳子 家天下 四百載 遷夏社

我先把需要講解的字解釋一下:

(1)夏:朝代名。

(2)禹:夏朝開國的第一個君王。姓姒。是顓頊的孫子,黃帝的玄孫。是聖德之君。

(3)商:朝代名。

(4)湯:商代開國的君主。姓子,名履,又稱成湯。是聖德之君。

(5)周:朝代名。

(6)文:指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朝末年周族的領袖,建國於岐山下,稱為“西伯”。死後,被尊為“文王”。是聖德之君。

(7)武:指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的兒子。是聖德之君。

(8)三王:並非實指三人,而是指夏、商、週三代的聖王。

(9)傳:傳位。

(10)子:兒子、子孫。

(11)家天下:指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子孫,國家就像自己的家產一樣,由子孫繼承下去。

(12)載:年。

(13)遷:改變。

(14)社:社稷(音記),指國家。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古時候帝王、諸侯一定設有社稷之神,社稷隨著國家而存亡,故以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

為了幫助一些朋友的讀音,我把這個原文的拼音也寫出來:

夏(xià) 有(yǒu) 禹(yǔ),商(shāng) 有(yǒu) 湯(tāng),

周(zhōu) 文(wén) 武(wǔ),稱(chēng) 三(sān) 王(wáng)。

夏(xià) 傳(chuán) 子(zǐ),家(jiā) 天(tiān) 下(xià),

四(sì) 百(bǎi) 載(zǎi),遷(qiān) 夏(xià) 社(shè)。

下面我把這一章的現代白話文的意思說一下:

夏朝的開國國君是大禹,商朝的開國國君是成湯,周朝的開國國君是文王和武王。他們都是夏、商、週三代時才德兼備的聖王。

夏代的君王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子孫,從此以後,天下就象自己的家產一樣,由子孫繼承下去。經過了四百多年,夏桀在位,暴虐無道,因此商湯起兵討伐夏桀,得到天下,夏朝也就結束了。

為了幫助大家瞭解這段歷史,下面我講一個“大禹治水”的故事:

鯀治水九年不成,大禹接續父親鯀未完成的遺志,用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率領20多萬施工群眾,展開巨大的治水工程。並帶頭挖河修堤,廢寢忘食,不辭勞苦。他累得手上長滿老繭,小腿汗毛被磨光了,由於長期泡水,連腳指甲也脫落了,人們看到他都感動得落淚。

《三字經》第二十四章:從運城夏縣的夏朝開國君主大禹談起

大禹治水

大禹是個大公無私、意志堅強的人,想到遭受水害的百姓苦不堪言,深知治水任務事關重大,所以新婚第四天,就毅然告別妻子到治水工地。他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路過家門,他的妻子剛生下兒子啟,家裡傳來嬰兒哭聲,他怕延誤治水沒進門;第二次路過家門,兒子會叫爸爸了,但工程正緊他還是沒進去;第三次過家門,已經10多歲的兒子使勁拉他回家,大禹慈愛的摸摸兒子的頭,告訴他治水工作很忙,又匆忙離開。

相傳大禹為民治水的精神,感動天神前來相助,天帝派伯益焚燒山林沼澤的草木,暢通水道;應龍幫忙測量,導引水路。伏羲贈「玉簡」,以測量天地;神龜獻“洛書”(注),依此法治水。神女瑤姬用神力幫忙打通巫山水道,洪水直向大海奔去。

大禹治水十三年,歷盡艱險,終於平息了為害22年的洪水災害。由於大禹仁愛寬厚,以百姓疾苦為先,深受人民愛戴,所以舜把帝位禪讓給他。禹即位後,國號夏,晚年把帝位傳給益,但禹的兒子啟很賢能,禹死後百姓推舉啟繼承帝位,從此開創了世代相傳的“家天下”制度。

注:相傳伏羲氏時,黃河出現龍馬(龍背馬身的神獸,生有雙翼,身披龍鱗),揹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以此作八卦。大禹時,洛河中浮出神龜,揹負洛書獻給大禹,大禹據此制定《洪範》這部治國大法。洪,大。範,法則。洪範即天地之大法。易經:“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洛書可說是中國文化的根源。

我再講一個“商湯滅夏”的故事:

《三字經》第二十四章:從運城夏縣的夏朝開國君主大禹談起

商湯滅夏

夏朝傳了十幾代之後,最後亡於夏桀的手裡。夏桀不知道修德勤政,只知吃喝玩樂,過著極為奢侈的生活,百姓苦不堪言,怨聲四起。後來成湯出兵攻夏,在歷山打敗夏兵,將夏桀放逐到南巢,桀就死在那裡。夏朝從禹建國到桀亡國,歷時四百多年。

成湯滅夏後,建立了商朝。成湯是一位能禮賢下士、體恤百姓的賢君。成湯時曾遭遇持續七年的大旱災,占卜後決定必須拿活人獻祭,才能求雨成功,解除旱象。成湯聽了,不忍犧牲百姓的生命,說:“如果一定要有人做犧牲,那就讓我來吧!”並向上天懺悔,上天被他的誠意所感動,降下大雨,解除了旱象。

最後希望運城夏縣的朋友都來關注我,並提出寶貴意見,如果大家對大禹或夏朝感興趣的話,請幫助轉發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