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你有没有想过,从明天开始不上班了。

(当年)25岁的大原扁理不仅想了,他还做到了。作为一个家里没矿,资质平庸的普通人,他成功做到了一周只打两天工,剩下的五天,叫做自由。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月收入7万日元,却维持着体面的生活,悠哉地在东京郊外隐居了6年。大原的生活方式,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选择。

他结合自身经历写下的《20代で隠居 週休5日の快適生活》(20代的隐居,周休5天的舒适生活),《年収90万円で東京ハッピーライフ》(年收入90万日元,在东京的幸福生活)等书也影响了很多日本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后来,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在海外也同样适用,迁居台湾,仅靠60万日元的年收隐居台湾至今。

你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

说起来轻描淡写,但关于人生的选择,又怎么会轻而易举呢?

迷茫期:初上京,7万/月的房租让人筋疲力尽

最开始在东京生活时,大原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为大城市的高价房租所累。位于东京杉並区的合租房,仅8平米朝北的房间,房租加上水电光热费用,一个月竟高达8万日元。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东京23区地图,杉並区实属边缘区域

为了负担这笔费用,当时的大原几乎每天都疲于奔命,但一个月到手的收入也才区区11万日元,交完房租便所剩无几。然而他所租的房间还是其中价格最低的一间。

这场景是否似曾相识?辛辛苦苦出卖劳力和尊严换回的血汗钱,一半交给了房东,还有一半,交给了国家。

于是大原开始思考

为什么仅是勉强求生

就这么让人筋疲力尽呢?

这如此普遍的现象真的就是合理的吗?

萌芽期:对于自己来说,恰到好处的幸福感

这样一边抱着疑问,一边勉强度日地生活了1年3个月。一次偶然逛到不动产公司的网站,看到与现在同样条件,位于东京郊外的房子,月租却只要3~4万日元。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日本大型房屋中介网站上刊载的东京郊区物件

惊讶的同时却松了一口气,果然一个月7万的房租并不是合理的存在。从那时起,大原开始逐渐衡量自己所需的幸福感。

大城市浮华若梦,东京,就像我们的北京和上海,很多人在这里看到了希望,涌进这里追逐梦想。有人踌躇满志,有人湮没人海,有人目标清晰,也有人忘却初心。在埋头上班的某一天里,却又突然想起,自己原先想要的生活,并不是这样的。

你最初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这个问题,大原想明白了。对他来说,在物欲和自由之间,后者明显更为重要。市中心的房子并不是必须,与其竭尽全力在东京市区拥有一席之地,不如搬到郊外去过一种更悠闲自得的生活。

实践期:自由的代价--低消费

2010年搬到郊外后,大原每周做看护工作两天,总计16个小时,每个月7万~8万日元的收入,对于他的隐居生活却已足够。

大原一个月支出的比例图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税金的减免/

在日本,一年所得在100万日元以下,即可以免除个人所得税和住民税。大原的情况(年收90万日元),连养老保险也得到了全额免除(在收入增多的情况下可以重新开始缴纳)。

每天不情不愿地逼自己去上班,努力交税,怎么想都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

大原如是说

缴税的金额应该控制在”不影响个人幸福度“的范围之内才对。毕竟交税并不是我的人生主要目的。

/一日三餐,自己动手/

虽说在日本年收入122万以下就被定义为贫困人口,但大原的恩格尔系数才14%,生活幸福度并不低。而在东京,要维持一个月1万日元的饮食费用,即使是郊外也并不轻松。

大原总是事先定好一周的食谱,然后去超市买所需食材,并绝不买计划外的东西。因此几乎每天吃的都差不多,早上是司康饼配红茶,中午吃面食,晚上玄米饭配味增汤。

不过后来大原搬到台湾后,吃得就好多了,也不用再每天自己做饭了。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大原自己记录的晚餐

/低物欲/

虽说不是刻意为之,但大原的物质欲望明显要低于一般人。购物从来只买必需品,也从不会有特别想要的东西。买一样东西之前会先想到不用了后的处理方式。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想要的,应该就是去神社时会想要抽签吧。如果抽到的是大吉,就会把它夹在书里当书签。”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有效社交/

上班族的支出里,社交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办公室里忙碌了一天之后,面对上司的饮酒邀约,即使心中万分不情愿,也不得不笑脸相随。

而大原的社交就单纯多了。

但他的原则是“只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只见自己想见的人”。而不是为了社交而社交,他的朋友,也多是一些自由职业者,音乐家等,能够理解彼此的生活方式,交往起来也非常舒适。

/大量的自由时间/

大城市的上班族,虽说一天法定劳动时间为8小时,但花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漫长而拥挤的地铁时间,加上那些“义务”的加班时间,使得一天之中真正属于个人的时间所剩无几。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熬夜,因为他们总想抓住那最后的几个小时,来证明这时间能够由自己来安排。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但拥有大量自由时间的大原,却过得非常规律。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7点起床,然后做体操,喝热水来开启一天的生活。(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日本人喝热水)

然后找一个光线较好的地方查看日程,查收邮件,确定今天没有安排后,会选择读书,散步,欣赏邻居的院子,去公园晒太阳,挖野菜等各种活动。当然一日三餐也是要自己做的,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关于将来和意外/

一辈子打工,最大的隐患便是老后没有存款该怎么生活,以及发生意外时的应对。对于大原来说他每个月花费为7万日元左右,多少还能有点结余,为了应对特殊情况,半年生活费的存款是事先预备好的。

至于生病,因为加入了国民健康保险,医疗费用仅需自己支付30%。此外日本还有高额疗养费制度(根据月收入而确定本人负担的医药费制度),像大原这样月收入在7~8万日元的情况,超过3万5400日元的费用会在事后进行返还。

粗茶淡饭的隐居生活帮助大原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甚至他的身体也比往日要更加健康。在东京郊外隐居生活的第五年,他写下了《20代で隠居 週休5日の快適生活》这本书,引起了日本社会上的极大反响。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甚至有好多人受到他的鼓舞,开始实践“做二休五”的生活模式。

一位名叫“しんま13”的博主,在今年6月晒出了他受大原启发后的隐居生活作息表。

しんま13也居住在东京,一周工作两天,月收入在10万日元左右。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他的隐居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9点

起床,漱口,一边吃零食一边上网

13点

随便做点午饭,吃完饭小睡30~60分钟

15点

去书店看书,遇到喜欢的就买下来

17点

去商场的食物广场更新博客

20点

更完博客后回家做饭

不想做饭的时候就在超市关门前买打折商品

21点

泡澡,泡完澡更新博客

22点

看剧

1点

睡觉

还有一位网名叫“ミニマリストしぶ”的23岁福冈在住青年,自称“极简主义的代表”。在2017年的时候也成功过上了“周休5天制”的生活。一个月收入10万日元的他,生活费仅需6万。

他一个月的支出如下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ガス代 煤气费

スポーツジム 健身房

コインランドリー 自助式洗衣房

还有更多的日本年轻人,虽然无法达到“周休5天”的程度,但毕业后放弃成为稳定的正式员工,而仅靠打工为生的人数,也在年年增加。

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的统计,2017年,非正规(打工,派遣等形式)形式的劳动者人数增加了13万人,总计2036万,比例高达37%。而这些人选择打工为生最多的理由便是:

想要有自己安排时间的自由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这样“任性无为”的年轻人的增加,对社会和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但日本年轻人终于想明白,对物质的追求是永无止尽而无意义的。因此日本社会近年,“极简主义”,“断舍离”,“性冷淡风”,“佛系”等词相应而生。

放下物质后,人们似乎更注重精神上的追求。

对掌控自己时间的希望,其实就是掌控自己人生的欲望。当代日本年轻人早已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以“为国家创造价值”为荣。相反的,他们更关切自己自身。年轻人似乎正以一种颓废而又积极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新的人生态度:

我的人生仅为自己而生

承担社会责任,在他们看来似乎不再那么重要;结婚生子,也不再是人生必选项;被普遍价值判断为Loser,也伤害不了他们分毫。

毕竟,就像大原所说的:

我没有给国家或者父母添麻烦,我能够自食其力,我的生活方式,也不容任何人置喙。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虽然我个人并无法判断,这种生活方式是否值得推崇,但我能肯定,他们所感受到的幸福感,绝对比明天要上班的我的强烈得多。

- 完 -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一周只上两天班,日本年轻人怎么了?

日本通丨ribentong-517japan

致力于做新鲜有趣的日本相关科普

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