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我看到了一堆假路名

在西安,我看到了一堆假路名

上中学时听老师讲过一则故事:明朝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考生叫吴情,本来应该被钦点为状元,结果嘉靖皇帝说:“你的名字太难听,降为探花。”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人,道路名称体现着城市的特色和内涵。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举国无双,但是一些道路名称却让人不禁吐槽。

在西安,我看到了一堆假路名

∆ 图来源网络

在西安,我看到了一堆假路名

上个月,一位外地的朋友来西安玩,游完曲江后打车回酒店。“师傅,请把我送到团结南路的大天瑞斯丽。”结果的哥把他拉到了土门那里的团结南路,转了好几圈没找到,最后联系酒店才知道走错了地方,正确的地址是高新区团结南路。

“你们西安怎么有两条一样名字的路,真是开眼界了。”听了朋友的这句话,我无比的尴尬。

西安大概是全国街道最方正的城市了。白居易曾曰:“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就足以看出西安从古代开始,街道的格局就逐渐形成。

但说起西安街道的命名,人们的吐槽多于自豪。

比如重名的道路。西安市有两个团结南路,一个在莲湖区,一个在高新区。“师傅,你是去土门还是高新的团结南路?”这句话据说很多的哥都问过。

还有经九路,一个在碑林区、一个在未央区,两条路相隔约10公里。而且就连文景路也有两个,一个位于北郊,从龙首北路一直到北客站附近,长度近10公里,而另一个位于南郊,靠近南三环附近,是一条小路,只有短短的250多米。

明明分属两个不同的区域,相隔甚远,却叫着一样的名字,这样的命名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比较有意思的是,西安市民政局解释“前者都不是市政府审定的标准地名,属于非法地名。”也就是说,这些路名都是“李鬼”。

在西安,还有一种怪现象,两条原本应该紧挨着的道路却变成了“牛郎织女”。比如纬一街、纬二街在小寨的南边,但是在北郊龙首北路北边出现了纬二十六街和纬二十八街。另外,火车西站西边有西斜路、西斜三路,太白南路上又有西斜六路、西斜七路。

如果你说是按照经纬度来命名的,那你也应该按序排列方便行人辨别,可现在的结果却恰巧相反。

除了这些杂乱无章的名字,我还听过更特别的名字:“金泰A路”、“木塔A路”,意思是今后还会有“B路”、“C路”、“D路”之类的?

在西安,我看到了一堆假路名

∆新设立的春临三路路牌 | 图来源央广网

在西安,我看到了一堆假路名

前段时间,曲江新区因为道路名称更改闹得沸沸扬扬。比如芙蓉西路、上元路,改为公田一路、二路,金阳路、金水路改为春临一路、二路,“立马给人感觉从花园变成了田野”。

事情起源于一份《西安市民政局关于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临潼区高新区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道路命名的批复》,曲江新区有42条道路,一溜的数字:黄渠头一、二、三路,金滹沱一、二、三路,文丰一、二、三街,公田一至六路,春临一到五路。一时间,社会各界的质疑声四起,“叫了三四年的名字为啥说改就改,早干嘛去了?”

此事甚至引来一位远在杭州的西安人给永康书记留言:曲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与西安最宜居的区域,是西安最响亮的招牌名片,曲江二期的道路命名应该体现西安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世界文明古都的风韵。

在西安,我看到了一堆假路名

∆ 网页截图

我查阅资料发现,有些路名是2015年曲江社会事业局定的临时名,9月份上报西安市政府审批。两年后的2017年12月,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确定了更改后的路名。

凭良心说,曲江二期的这些路名并非全部俗不可耐,也有一定的文化习俗、历史典故,比如公田×路,来源于“假民公田”的典故。

但是,一条道路的命名需要两年多时间,这个速度恐怕也是举世无双了。如果所有事情处理都像道路命名这样拖上两年,那么西安还谈何发展。

人家长沙、武汉和杭州,一般会把道路分为不同的等级,主干路、次干路和背街小巷一半是不用上市政府常务会的,主要的交通干道才会上会审定,这样就大大提高道路命名的效率。

说到这里,我建议西安市不妨学习一下省内的延安。延安新区在道路建成前就面向全社会征集名称,最后再经市政府研究确定后使用,不存在前后更改问题。

再不济,像湖南常德一样改名或命名前召开个听证会,也不至于反对声音这么大。

据说2017年出台的《西安市道路命名规则(暂行)》规定,为增强道路命名的时效性,道路规划确定后,应及时启动命名工作。但实际情况是,相关部门现在并没有做这样的事,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就像农村那句老话说的,踢一脚哼一声、抽一鞭子走一步。

究竟是谁存在“慵、懒、散”,是不是该好好追查一下?

在西安,我看到了一堆假路名

∆ 图来源网络

在西安,我看到了一堆假路名

让大家吐槽的还有一个事,那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西安的道路名称跟数字杠上了。

从城墙内的东一路到东八路、西一路到西八路,高新区的高新一路至六路、科技一路至科技八路、丈八一路到八路、天谷一路至天谷八路,到经开区的凤城一路到十二路、草滩一路至草滩十二路,到航天基地的神舟一路至六路,再到最近改名的曲江新区公田一至六路,春临一至五路,甚至在长安常宁新区也出现了数字路名:神禾一路至神禾五路。

虽然说这样命名方便认路,但是也未免有点简单粗暴了吧。西安作为全国知名的古诗词之都,刚刚被确定为2019年“东亚文化之都”,更是喊出了打造“世界文化之都”的口号。那么,就应该从道路名称开始,多些文化气息,少一些呆板的数字。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全国知名的古诗词之城,而关于长安的诗词多不胜数,为何不能引用唐诗的名句命名呢,既能展现西安的唐文化,又有诗情画意的美感。

记得陕西省政协委员王越群教授曾撰写并提交过《关于对西安市部分街巷更名和新增街巷命名的建议》,里边有这样的建议:“把西安的辉煌历史、秦韵、汉赋、唐诗作为源泉,从中寻求街巷、广场、公共场所乃至楼堂馆所的名称。如司马迁路、武帝路、去病路、张骞路、太宗路、贞观路、李白路、杜甫路、杨柳陌、玄奘路、开放路、友好路、波斯路、印度路等等。”

其实,西安也有一些道路名称非常具有文化和诗意,比如曲江新区的芙蓉路、花朝路,还有刚刚确定的常宁新区以甘花溪命名的“香溪路”、“花溪路”,以“常”字打头,辅以寓意吉祥字词“祥、瑞、和、顺、丰、裕”的“常祥街”、“常瑞街”、“常和街”、“常顺街”、“常丰街”、“常裕街”等。

这些有新意的道路名说明,西安民政部门完全可以想出有文化、有内涵的名字,就是看愿不愿意费一番心思去研究和考证了。

在西安,我看到了一堆假路名

∆ 图来源网络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沉淀。道路名,更是一个城市的经纬标杆。路名也展现着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性格,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展现着城市的美学,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道路命名是门学问,希望世界古都西安能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发现灵魂和内涵,让一切变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