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山是頗值得畫家慢慢品讀的天下奇山。秦國健登上黃山頂峰縱覽,山中奇峰匯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崢嶸崔嵬。青松在懸崖上爭奇,怪石在奇峰上鬥豔,煙雲在峰壑中瀰漫,霞彩在巖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這裡匯聚,在這裡昇華,賦予黃山超凡脫俗的品質,塑造出它威武雄壯的氣概。在黃山面前,滄海變為桑田,它獨領天下奇山的風騷。

秦國健常以焦墨作畫。焦墨畫乃純焦墨不滲水的一種畫法。此畫法不受水的干擾限制,對紙張也無過高要求,用墨色和線條的變化,盡情發揮用筆,著意於筆頭蘸墨量的多少,熟練地掌握筆的速度、快慢、輕重、強弱、既有情感的充分宣洩,又要有高度的技術、技巧,還要熟練運用筆鋒的變化,既表現出剛健渾厚,又要潤澤秀美,使人有虯結之趣,金石之美的感受。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年過古稀的焦墨大師秦國健繼承傳統國畫的特點,又結合西方的素描、透視、寫實等造型手段,“古今貫通,中西合壁”開創了江南風光與平原風景的焦墨山水畫。秦國健運用山水“六遠法”讓畫面很有氣勢,“六遠”即高遠、深遠、平遠、闊遠、迷遠、幽遠。

郭熙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韓拙又說:“有近岸廣水,曠闊遙山者,謂之“闊遠”:有煙霧溟漠,野水隔而彷彿不見者,謂之“迷遠”;景物至絕而微茫縹緲者,謂之“幽遠”。後人合稱為“六遠”。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一幅具有特色的風景畫,使人感到熟悉親切,且又身臨其境。秦國健創作山水畫,先親臨考察、採風、取景、寫生等,後具體研究景點特色。在構思上先考慮近、中、遠景的山頭按排,形狀各異,秦國健畫雲霧中隱約模糊的山頭,皴法上多用側鋒逆推、抖鋒點皺,畫山腳較輕,好像山腳在看不清的雲霧之中,把景推遠,有連綿不斷的遠景山脈用幹墨輕擦輕拂而成,時現時隱,錯落有序,層次分明,在氣勢磅礴中顯雲霧繚繞、山青水秀。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留白,是中國畫構圖重要的形式美之一。

秦國健的畫作追求國畫“遺貌取神”,表達筆不到意到,意不到神到的取捨安排,他運用“留白”豐富內容、擴大氣勢、加深意境、增加韻律,提升審美境界。畫面上山的實體形象與旁邊的虛白,觀者會自然聯想為這是山實體的延伸,也聯想為溪流。空白具有形象性,它可增加不同虛似的聯想空間,它可作為物象的虛似處理手段。有虛則存實,有實則虛生,越是空靈處,秦國建越靠靈感與感受把握,虛處、疏處,是讓畫面產生靈氣的關鍵。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這幅畫以“川”字構圖,整幅畫面兩邊重中間輕、兩邊實中間虛、兩邊密中間疏來進行佈局,中間以留白為主,這留白,蘊藏著豐富的取捨。中間上下之間留白麵積不同,表現水流由湍急到輕快,形成氣場,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剛柔相濟,給人一種自然的力量。如觀者細看整幅的右邊是實處,但實中有虛,樹與山間留有空隙,這樣就把瀑布推遠,而右下角雖密,但還顯得空靈透氣,這就靠中間有節奏的留白表現這種奇觀。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中國焦墨山水當世第一人——秦國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