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针上的孔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三恒


古代如何制作针孔,这个问题在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详细的描述。而且还细致的记录了古人如何把很软的铁针,炼制的硬度更高方法。

很多人都听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仅仅是故事,古人并不会真的这样做。根据《天工开物》锤锻篇的介绍,古代制作针是这样的一个流程。

首先打造一个制作细铁丝的模具。具体就是铸一把铁尺,在上面锤打出一个小孔,这就做成了一个简单模具。

然后用铁水浇筑成一根比较细的铁条,再把这根铁条烧红变软。然后从铁尺上的小孔穿过去,拉成一根又细又直的细铁丝。

再把这根细铁丝一截一截的截断,这就成了一根根的半成品的针了。接下来就是制作针孔了。

把针的一头用锤子敲扁,然后再用锥子敲出一个针孔出来。针尖简单的打磨一下,一根针就做好了。

但是这个时候针还不够硬,这是不太好用的。聪明的古人发明了一种神奇的方法,先把这些针放到铁锅里翻炒。然后再加入松木锯末、豆豉、沙土等东西用大火蒸。完了以后再进行淬火。这样针的硬度就会变得非常高。一根针就完工了。


漂浮菌


到底是怎么磨成的呢?

“世界上最早的针”

在2016年的考古学新发现上,考古学家们在一个西伯利亚洞穴里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针,并声称它距今有5万多年,而这枚针是用鸟的骨头来制作的。

关于针的发明,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的一大发现,小小一个东西,竟然能把布、树叶等缝合在一起,让人类脱离了原始的蒙昧,身上有了遮盖,开始有了“身体上的文明”。

“小小一枚针,怎么做的”

针,最早有骨针、竹针、石针,还有后来的铁针、铜针和钢针,它不仅用在缝制衣物上,还有医学上的运用,比如针灸,有学者猜测,这针灸可能来源于原始人用尖物戳破脓疮放血放脓的疗法。

那么,这针在古代是怎么做成的呢?

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都听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讲的是李白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结果又一天看见一老婆婆用大铁棒在磨针就顿悟了。

当然这个故事有可能就是个传说,但它给了我们一个细节——古代的针是用铁棒磨成的吗?

还真别说,古代人制针真是从铁块开始的。

“古代的针孔和针怎么做的”

先看看正式典籍里对针制作的描绘吧,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这样写道:

要做针,首先必须把铁块锤成细条,然后用一把钻有小孔的铁尺把铁条从孔中用力拉过,细铁条便成为粗细均匀的铁线了。

1、把铁线一寸寸剪断,锉尖一端,另一端锤扁,在锤扁的那端钻上孔,即为针鼻,打磨平,这样,针的雏形就有了。

2、接下来,古人会把这些半成品针放在锅里炒!!你没听错,就是和炒菜一些炒!炒时还要放配料,一般为土末、松木灰、豆豉。

3、炒完后,还得蒸!蒸时必须把两三根针头留在外面,等留在外面的针头可以用手捻碎时,就可以起锅了。

4、最后还要淬火,这是在锻造针的软硬程度。

不得不说,在那个没有机器的年代,用人工这么一步步把针制作出来真是工匠精神啊,而针孔的钻这一步想必也是精益求精,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

一枚针,更是我们中国哲学的体现,它一边尖一边扁并且带孔,这是阴阳协调;而形容一个人心细我们会用“心如针尖”,在那个小小的方寸之间,竟然能够戳进所有的东西里,“最小的也许是最强的”。

就如同复联3里没露面的蚁人一般,当灭霸在外面横行霸道,所有英雄都束手无策时,他却悄悄躲在灭霸的大拇指上,也许。。。他将是打败灭霸的最强者。(后面这段纯属小君意会)


宫殿君


现代采用机器制针,古代中国人当然是手工制针。

最古老的针是骨针,用骨头磨出来的,针眼用石器或金属挖出。

到了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就有了金属针,针眼是捶扁烧红用利器锥出,然后打磨。

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167号汉墓出土了一枚缝衣针,墓葬时代为西汉文景时期。针质地为钢,长59毫米,最大径约0.5毫米。针粗细均匀,尖稍残,针孔细小,内系黄丝线。 这枚缝衣针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钢针,现收藏于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

宋代针业就很发达,有专门做针的作坊,还有商标。商标上写着:“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正中有店铺的标记:白兔捣药图,“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

明朝的《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制针的流程:

首先,用一根铁尺钻出小眼,作为漏勺。把烧红变软的细钢条从孔中钻过,抽成了铁线。剪断铁线,做成针坯。然后,磨出针尖,再敲扁针的尾部,捶扁烧红用用钢锥刺出针眼,打磨。

最后是淬火,先把针在锅里炒好,加入土末、松木灰和豆豉,把针盖住,然后蒸。留几根针头在外,检验火候。拿出来淬火,制针就完成了。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是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但是落到实处,就说“磨针”这事,在古代说大,说小不小!(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古代可没有现在的缝纫机什么的,缝缝补补的事情全靠手工,尤其是皇帝娘娘的朝服什么的,不但费的人工多,而且需要用的粗针细针大针小针都多,这就需要很好的铸造技术,来制造这些日常的必需品。

其实这个活虽然“细”,但却不是不能够干,也不是什么难如登天的事情,通过一定的方式,甚至还能够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程度。这种工程日的技术活本不是文科生所好。

但文科生看材料“行”啊,比一般人看得仔细看的快,在古代记载工程技术类的书籍里面,不难发现“针”这种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制造过程。


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面,对于古代“针”的制造过程,有着明确的记载和描述,古代制造“针”的过程大概有六道工序,首先就是把欲制造“针”的铁条烧红。

农村的读友应该见到大街上走街串巷制造铁锹、锄头的,铁在冷却时很硬,但在烧红的情况下不比胶泥硬多少,这时候不满圆孔的铁皮条就该上阵了,记住,不是皮条客的皮条。

把烧红的铁条穿过细孔,一条条的铁丝也就出来了,这也就是制造“针”的毛坯;再经过打磨,这时候就不需要“铁杵磨成针”的毅力了,已经不需要太费功夫就可以达到了。

等尖尖磨好了,就是把“针”的另一端用铁锤砸扁,用铁锥钻孔,这时候一枚针基本上也就是做出来了。说到这里其实问题已经解答完毕了,但“针”的制造过程还没结束。

因为针还太软,不能用或者不能久用,这时候不能直接淬火,而是要在填满松末、土末的大锅里蒸,最后一道工序才是淬火,一枚坚硬且不易折断的“钢针”也就造好了!


历史三日谈


只说针孔成形的问题。方法一。细铁条一端弯过来成n字形,开口的地方还没焊成一体。这时就要焊成一体了。怎么熔?其实就是烧红了锻打成一体。锻打的时候不能毁了孔圈,那就插个铁片(有点厚度的)保形。焊的过程中调整保形铁片的宽度,使宽度越来越小直至合适。这时一个带扁长孔、有肥厚尾巴的细铁条成形了。下一步是整形。烧红锻打使铁条细长,肥厚的尾孔越打越长、越打越薄。前后两端粗细相当时(不是相等,而是前细后粗,但粗细差别较小),坯体完成。再下一步,坯料过圆孔拉圆,或在半圆形模子里砸圆。模子会有多套,粗细不一样。经过多个模具后前细后粗的圆针成形。后面就是渗碳、淬火、回火热处理了,不说了。

方法二。铁条拉圆,尾端砸扁,钢錾子开长条孔,塞铁片,再把扁形砸回圆形。过孔模,再拉圆整形。成了。工坊批量生产用这个办法。


东北明城


首先要在铁板上冲大小不等的孔,将烧红的铁棒由大到小依次拉过去,粗铁棒会变成细铁丝,这个过程和现在的拔丝没有区别,一般开始采用热拉,这是为了减小拉拔力。最后可以不加热,仅仅是为了提高光洁度。

然后按照针的长短,将拔好的铁丝裁断, 把一端砸扁,冲孔,然后再拔一遍,原来的圆孔变成椭圆孔,使冲孔破坏的外形更规整。

下一步,用木炭加热,这个过程其实像现在的渗碳,然后在水里快速冷却,相当于淬火。

最后,经过磨尖,抛光打磨,一根绣花针就诞生了。


持之以恒99547496


老式电钻加工打孔吧,应该是吧!我说错了?悟空——是这样吗?


老刘如是道


我不知。

只知,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火克金。

火可以软化金属。(适度火温软化局部针头)

石头熔点,比普通金属高很多。(尖锐石头,趁着针头软化的时候,可以扎孔)

砂石可以打磨金属。(石头打磨针身圆滑,石头可以打磨针尖角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