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出多遠

古训: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出多远

一、能成大事者,一定是個有大格局的人

《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曰: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接下來,大鵬鳥飛過一處,下面有隻貓頭鷹,剛剛逮到只死老鼠。見到大鵬鳥貓頭鷹憤怒的捂住死老鼠,大聲的喊:走開,不許搶我的死老鼠,不許搶!

才懶得和識見短淺的貓頭鷹計較,大鵬鳥擺擺頭,振翅千里,激揚遠去。

莊子說這個故事,是告誡我們後世人。做人須得有大的格局,格局太小的人,會把自己活活憋死的。

古训: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出多远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教育他的兒子,從他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中足見其用心良苦,他在信中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三個石匠忙於雕刻石頭。有人問石匠:“你這是在做什麼?”

第一個石匠回答:“你沒看見,我正在鑿石頭嗎?我生來倒黴,命不好攤上了這份工作,混口飯吃還得這麼累。”——洛克菲勒說:這種人,視生命為一種殘酷的懲罰,他不僅不喜歡雕塑,同樣也不喜歡任何東西。

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從事這份工作是因為我有老婆孩子,要我來養家餬口,我要賣力幹、表現好,老闆才會給我漲工資。”——洛克菲勒說:這種人,他的眼界也僅限於此了,養家餬口就是他全部的目標,所以他們會一生疲累。

第三個石匠和前兩個不同。他是全神貫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狀態,每一個細節都力求精益求精做到完美無暇。他用手指著他所雕刻的石頭回答說,經過我所雕刻的每塊石頭,我都力求做到無可挑剔,使它能夠成為不朽的藝術品被人們欣賞、傳承。——洛克菲勒說:這個人,他目光遠大,胸有格局,因而能夠享受生命的每一點,每一滴。

古训: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出多远

農家出身的劉邦剛打進咸陽的時候,一見宮中財寶無數,便死活不肯走了。

張良一見,趕忙忠言相諫。他明白,格局低下者,鼠目寸光,追求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糾結於生活裡的瑣碎,侷限於一城一池,永遠也成就不了大事。等劉邦成就了大業,這點財貨根本算不得什麼。但如若敗壞了漢軍名聲,甚至消磨了劉邦稱霸天下的雄心,那就大大不值了。

劉邦也從善如流,封了宮廷,向關中百姓“約法三章”,爭取了民心,奠定了爭霸天下的基礎。而入關後先忙著斂財的起義軍首領們,多半沒混出什麼名堂。

孔子說:“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成就大事之人,不僅要“上”,俯察全局;更需“達”,洞悉世事,達於情理。一言以蔽之,能成大事者,一定是個有大格局的人

一粒種子,在花盆裡是盆栽。在缸裡是綠植,在庭院中就是參天大樹。所以對於格局的理解,第一要足夠大。唯其大,才能夠讓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盡顯無足輕重,不至於讓我們淪陷於生活的瑣事之中。

二、目光長遠,方能贏得好未來

古训: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出多远

1910年,上海青幫過年。老大黃金榮發賞錢給手下小兄弟。領到賞錢,小兄弟們開心得不得了。只有一個領了兩千大洋就衝了出去。

黃金榮覺得奇怪,便對心腹說:“出去看看,小赤佬到哪裡去了?”

這個小兄弟坐擺渡過江來到陸家嘴,下船後一直往前跑,跑到金橋這個地方,又把黃老闆的賞錢全部分給了底下弟兄。

心腹給黃金榮報告:“這小子又把錢賞給了小兄弟。”

黃金榮驚歎:“恐怕我死以後,黃浦灘就是他的了。”

這小子,便是杜月笙。

黃金榮說得沒錯,只是他沒想到,自己還沒死,黃浦灘就是杜月笙的了。

兩千大洋,在當時上海,足以買下豪宅。但杜月笙竟一分不留地分給了底下弟兄。

“要想當大哥,一定得有大格局。”“做事看能力,做人看格局。”

沒有格局,哪來大局。正是因為這份大格局,杜月笙才聚集了顧嘉棠、高鑫寶等一幫替他賣命的生死弟兄,成就了杜月笙傳奇的一生。

這個有格局之人的第二個維度,即遠,目光長遠,才能不爭眼前寸利,才能輕裝上陣,走出更遠的人生。

但大和遠,只是格局的兩個維度。還有更重要的第三個維度,卻被許多人忽略了。

三、洞悉人性,方能笑對人生

古训: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出多远

《史記》中有兩個故事,秦漢末年,項羽的叔叔項梁,率鄉人起事,反抗秦暴。義軍攻城掠地,打下很大地盤,於是給家鄉追隨起事的老鄉們,紛紛加官晉爵——只有一個人,沒有得到提拔,仍然當普通士兵。

於是他就不幹了,去找項梁,問憑什麼別人都升官,唯獨我沒有被提拔?這不公平!

項梁看了他一眼,說:還記得嗎?在家鄉時,我曾委託你主持一起紅白喜事,結果你卻弄得亂七八糟搞砸了。你不是託事之人,還是做個普通士兵,跟著大部隊跑步前進吧,這個角色更適合你。

古训: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出多远

第二個故事:和項羽劉邦同時代,有位少年,名陳平。有一次村莊祭祀,派陳平做主持割肉之人——就是把祭祀後的肉,切割好了分給大家。這種活是天底下第一難乾的,時至今日,許多鄉村分配財物時,還無法做到眾人心服,只能用抓鬮的笨辦法——但當時的陳平,卻把肉切割得方方正正,分配得公公平平。

當地父老無不稱讚陳平的割肉水平。

陳平嘆息曰:假使讓我主宰天下,也會跟這割肉一樣公平!

後來劉邦起事,陳平成為劉邦手下重要人物,負責管理規則風紀,劉邦手下,無人不服。到了劉邦晚年,因為錯判形勢,親征匈奴,結果被匈奴大軍困劉邦於白登道,眼看就要死掉。

這時候陳平獻上一條妙計:美人畫。

陳平說:隨便畫個美人就行,給匈奴那邊送去,匈奴保證會立即撤軍。

你是不是高燒燒壞了腦?送張美女畫像過去,匈奴百萬大軍,就嚇得魂飛魄散急忙撤軍?你自己想想,這是不是太神經了?

不神經,陳平說:這就跟割肉一個道理,趕緊畫好送過去吧。

困於白登道的劉邦,全無辦法可想,只好死馬權當活馬醫,按陳平要求,畫了張美女圖像送過去。

——匈奴大軍,果然見圖而退,讓劉邦逃出生天。

為什麼陳平一張美人畫,竟驚退匈奴百萬兵呢?

——無它,陳平把這張美人畫,給匈奴大單于的老婆闕氏送去了,並聲稱匈奴之所以圍困劉邦,就是想得到圖畫中的美人。闕氏一聽就急了,搞這麼一場浩大軍戰,竟然是為了劈腿偷情?這還了得,速速招大單于回來……大單于後院起火,就顧不上跟劉邦較勁了。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枕頭計”。

古人稱陳平這招叫奇謀——實際上是他心中的格局大,無論是割肉還是戰於白登道,他都看到了大家忽視的現實博弈格局。家鄉割肉時,他知道人們看重的不是自己得到多少肉,而是別人得到多少。白登之戰,他知道誰是能夠牽制匈奴大單于的關鍵人物。

——太史公司馬遷說:小事見格局,細節看人品。世間本無事,一切在人心。你的格局之內,不能少了對人性的洞察。

古训: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出多远

馬雲和劉國樑是好朋友。劉國樑對他說:球網上面加一個小小的縫,剛好一個球塞得進去,他一發,球從裡面鑽過去,連發三個,全穿過。當時馬雲就懵了,我就是發一萬次球,也看不見那個縫,這都是細節上的苦練。

馬雲總結說:許多人對我說:你好厲害,只用了6分鐘就說服了孫正義,讓他給你投資——但你們又怎麼知道,在見孫正義時,我已經被人拒絕過無數次了,單只是在硅谷,就被人拒絕不下40次。是被人拒絕經驗的累積,才讓我學會了如何讓人不拒絕!你的格局之內,不能少了日常的刻苦訓練

每個人都有格局,但最好的格局,少不了三個維度:寥闊長遠的時間線,宏大全面的空間感,與用來填充格局的人性洞察與歷練——最後的人性洞察與歷練,是最重要的。缺少了這個,你的所謂格局就淪為了眼高手低的名不符實,淪為不堪其重的空想。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擁有大格局的人,並非不是屑於小事。事實上,越是格局之大,越是精務於細節。但大格局之人,絕不會因為瑣事枝節,而生出無謂的糾紛。或是陷入到情緒之中。

大格局有大器量,大格局有大方向。大格局讓你看到別人忽略的東西,但大格局不是天然而成的,是不斷的人生求索,刻勵磨練才會形成的思維認知。

古训: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出多远

弘一法師說:前面好青山,舟人不肯住。格局是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佈局。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要做到性緩而氣和,需要我們對人性的研習揣磨。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居於山中問溝壑,長住江邊問水深,作為人類社會中的一員,卻隔膜於人性,那就如同深海之魚,卻不習水性,必是條死魚!

我們只需踏下心,從工作生活的細節開始,慢慢積歷,久而漸之,你的格局自然形成,你的心胸自然遼闊,雜亂而紛繁的思緒,也會如春後柳絮,落地沉泥,生根發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