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落伍了:经济学没有与时俱进

亚当·斯密落伍了:经济学没有与时俱进

现实的经济状况已渐渐不再按照经济学理论描述的那样来运行了,这是因为经济活动存在于商业的现场,商业规则的前提改变了,经济的实质当然也要随之脱胎换骨。经济如同生命体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文[日]中原圭介

(金融公司经营顾问、经济分析师)

虽然有点让人惊讶,但大家都相信起源于欧美的经济学与新教徒(基督教的新教)的宗教观、道德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英国著名哲学家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鼻祖、《国富论》的作者,他同时也是新教的虔诚的信徒,勤恳地研究宗教道德。新教与天主教(旧教)不同,彻底否定人的能力,宣扬“人类在神面前是软弱无力的”“人类只能按照神的指引而生存”。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学与宗教产生了异曲同工之处。

比如《国富论》中的经典表述“看不见的手”揭示了一种调节功能:不管个体的行为对自己怎样有利,都会给全社会带来利益。而笔者认为,“看不见的手”可以进一步解读为新教的观点“人类在神面前是软弱无力的”。

亚当·斯密落伍了:经济学没有与时俱进

另外,亚当·斯密的处女作《道德情操论》是一部研究道德的哲学著作,由人们进行交往时产生的感情入手,论述了道德观、判断力等问题。从这个侧面也能说明,欧美的经济学掺入了新教的道德因素。现代经济学带有新教的宗教观、道德观的因素,这是匪夷所思的。

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任总统期间曾发表演讲,称赞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为实现道德愿景而鞠躬尽瘁”。当时笔者将其解读为美国人认为“道德与经济是一体的”。

在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有明确的法则和答案,完全不存在违背法则的状况。而在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领域中,虽然也有某某法则、某某理论,但没有一个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议论纷纭,不知道哪一种才是对的。

如果说经济学中反映了宗教观、道德观的色彩,那么它作为一门学问来说就是不科学的,也无法引导人们寻求正确的答案。而正因如此,弥尔顿·弗里德曼、保罗·克鲁格曼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成为经济学界的权威,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人们盲目相信他们提出的理论,即便是错误的,也照搬教条、奉为圭臬。

现实的经济状况已渐渐不再按照经济学理论描述的那样来运行了,这是因为经济活动存在于商业的现场,商业规则的前提改变了,经济的实质当然也要随之脱胎换骨。

经济如同生命体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物换星移几度秋,企业的经营也跟着时代随波逐流,因此企业今后制订经营战略时,不能再炒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冷饭”,新瓶不能再装旧酒,从一开始就要杜绝过时的战略。

虽说经济学应该与时俱进,但是不知为何欧美的主流经济学派到现在依然像宗教经典似地鼓吹其陈腐的理论,比较典型的有保罗·克鲁格曼的“通货膨胀预期”。

在国际组织、智库的经济学家中,很多人都是没有与时俱进的经济学的忠实信徒,由此看来他们无法准确预测经济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经济学界就必须挣脱逢迎权威的桎梏,不拘一格地采纳新观点、新理论,集思广益,自我进化。

摘自《经济预测力》,中原圭介著,东方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