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旗:古玉钙化的鉴定要点(二)

E. 盘玩时,钙化部分会慢慢还原回玉性,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会慢慢通透、润泽。

玉器的钙化过程,是一个物理的变化过程。变化的过程中,仅仅是玉质内部的分子晶状结构排列和微量元素发生了变化,其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所以,在盘玩时,玉器会慢慢恢复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它的物理特征会慢慢发生变化,逐步恢复到趋向于原来的面貌。这就是古玉的奥妙所在,也是众多玩玉人对古玉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

F. 钙化后的玉器都会有沁色,盘玩时,原来钙化部分看不见的沁色会呈现出来,作伪钙化的玉器,盘玩无明显变化。

这是由于玉质发生钙化,本身玉质已经变得疏松,沁色会更容易侵入,这是其一;其二,本来沁色的形成(大约100年左右)早于钙化(大约600年)产生,玉器在没有钙化之前,可能已经产生沁色,钙化后,玉器变得不通透,沁色被物理表象掩盖而看不出,盘玩时,随着玉器慢慢恢复原貌,沁色也慢慢显现出来。

王红旗:古玉钙化的鉴定要点(二)

战国早期 玉刀币

无锡市鸿山镇越国贵族墓出土,钙化部位的沁色应该会比开窗部位的沁色更加明显,但由于钙化的产生,表象反而不太明显。

G. 钙化部分灯光打过,不会通透(片状钙化程度差的除外),但钙化过渡的边缘部分则通透,过渡自然。伪古玉界限分明,无过渡。

王红旗:古玉钙化的鉴定要点(二)

战国蒲纹玉璧局部(自藏),自然过渡透光照。

H. 钙化的玉器,可能同时还会伴有地弯、氧化突起等现象产生。这一点将在“形变的鉴定”一节中详细说明。

王红旗:古玉钙化的鉴定要点(二)

玉器钙化后发生了很少见的地弯现象。

I. 所有出土的生坑钙化的古玉,直接对着玉器呵一下气闻后或是用热水烫后再闻,都会有一股浓浓的土香,无任何异味。

下期继续讲解古玉钙化的鉴定要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