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读书法

曾国藩的读书法

朱广志

曾国藩是清代名臣,曾任内阁学士、兵部侍郎、两江总督等职,在治政、治家、治学、治财、治军等方面,都有一整套见解和看法。在读书方面,他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他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冬,曾给自己定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把读书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乐趣。同时还给自己规定,每天读史、读经、读诗文札记各10页。这样一个月可读书900页,就算两本书,一年下来就是24本书。他反对有空时多读,没空时少读或不读。一天之内多读会不消化,像暴饮暴食,且更易溺心丧志,难以坚持。他主张读书在于日积月累,并告诉子弟,“养成读书好习惯,一辈子不寂寞”。又说“气吞余子无全目,学如富贾在博收”。

在读书方面,他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必须专一。并且把这列为“于读书之道,有必不易者数端”之首,可见其重视的程度。这里不仅是指读书心思之专,而且也是指读书范围之专。如他读书,读得最多的是经、史,但对经、史这类书,他仍强调要专门阅读,不可拉杂。他还强调要念好“恒”字诀,认为“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甚至以高标准严要求反省自己做事无恒,将“无恒”视为自己的一耻。

曾国藩指出,耐冷、耐热、耐苦、耐忙、耐烦、耐躁,这“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在读书上,他同样强调一个“耐”字。读书,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曾国藩认为夜间出门应酬会荒废光阴,耽搁学业,因此他给自己定了一门课程叫“夜不出门”,从而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其次,要有读懂弄懂的耐心。他说:“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务必弄通求精。正因如此,他才说,读书“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曾国藩还非常推崇朱熹“为学譬如熬肉”的观点,并将之运用到读书方法上来,主张读书要先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即对待必读的经典书籍,先在短期内集中精力阅读,掌握所读之书的概貌;然后再对其中的章章节节乃至字字句句做慢慢细细的咀嚼,读熟读透,以求探到书中的精义。

曾国藩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深得要领,曾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其见解可谓精辟之极。他读书注意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精当见解。“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他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后人总结曾国藩的读书特点是: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曾国藩的这些经验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杞县县委群众信访工作部纪检组

电话:0371-22797301,137811844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