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大家決定,這個星期天到板栗園唱歌。於是準備好樂器和歌譜,騎上自行車向板栗園進發。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久違了,我心中的板栗園。

板栗園在三川西邊山一個叫滿家衝裡的地方。從山澗裡下來的泥石流將這裡沖積成了一塊平地,大概四、五十畝左右。許多年前,人們在這裡種植了許多板栗樹,又在外圍種了桑樹、桃樹和梨樹,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既保持了水土,又美化了環境,還增加了收入。每逢春夏季節,這裡茫茫林海,一片蔥綠。由於空氣好,汙染少,很適合育蠶,所以過去三川蠶桑站的催青室就掩映在其中。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還記得小學時候學校組織我們春遊,其中板慄園是常去的地方。在溫暖的春風中,在燦爛的陽光下,我們戴著鮮豔的紅領巾,揹著炊事用具,在老師的帶領下,唱著《春天在哪裡》,去尋找春天。春天的板栗園,是綠色的海洋,修長的樹枝上已是茂密的葉子,一吊吊毛茸茸的花穗在風中起舞,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清香。許多板栗樹的主杆內部已經空了,而樹枝依然充滿生機,向我們展示著年歲的久遠和生命的頑強。我們在樹下找較為稀空的地方安頓下來,找來石頭砌灶支鍋,撿來幹樹枝作燒柴,又引來山泉淘米洗菜,待一切準備妥當後,大家就開始唱歌、跳舞、做遊戲。歌伴舞《快樂的節目》告訴我們:只要快樂,天天都是兒童節。還有那首《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們盪漾在這綠色的歡樂海洋裡,盡情的歌唱。歌聲飄出板栗園,正在割蠶豆、小麥的叔叔阿姨停下揮動的鐮刀,擦擦額頭的汗珠,忍不住跟著哼了起來。該做飯了,大家一起動手,燒火、煮飯、切菜、炒菜,歡聲笑語伴著鍋碗瓢盆交響曲。老師們嚐嚐這家的,品品那家的,或指導,或評比,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太陽偏西,野炊結束,歌聲又起,從板栗園飛出一群群小白靈……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每年四月,收蠶豆了,撿豆子是我們勞動課的內容之一。我們三五成群,或挎書包,或提竹簍,或背籃子,到豆田裡去撿收漏了的蠶豆,一直撿到西山腳下。渴了,餓了,累了,就到河沿上吃桑果,到板栗園裡歇涼喝山泉,或到附近的塘子裡洗澡。我們也參加建校勞動,有時在老師的帶領下到滿家衝裡背石頭,每次都在板栗園裡休息。無論多麼累,依然歌聲不斷,唱得最多的是《勞動最光榮》——“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歌聲飄出板栗園,飄過田野,飄進每一個勞動者的心裡。

我們在健康快樂的成長,轉眼間又當上了老師,從小學到中學。我們依然領著我們的學生去春遊,去勞動,板栗園裡同樣留下了我們的足跡,留下了我們的歡歌笑語。2003年,家鄉的一條街毀於火災,我國部分地區遭遇“非典”,那年的春遊被取消,那年的“五一”沒有放假,就像學生在作文中寫的那樣——“春遊被燒了,‘五一’被‘非’了。”也是從那年起,春遊離孩子們遠去,學校裡的勞動也越來越少,安全時刻掛在嘴上。想當年,老師帶我們去春遊,有時去得很遠,步行兩三天;老師帶我們去游泳,看哪個潛水時間長,遊得快,遊得遠;老師帶我們去登山,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其樂無窮;老師帶我們去勞動,或背或挑或抬或拉,平地修路挖塘種樹,磨出了血泡也不喊疼,磨破了衣服也不要賠。自己建的學校最愛,自己節約的時間最珍惜,在實踐中,我們學會了怎樣做事,如何做人。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想想現在的學生,聽著曾讓我們閃著幸福淚花的《讓我們蕩起雙槳》,竟然無動於衷。是啊,不到大自然中去,他們怎麼會知道《春天在哪裡》;不親自去體驗,他們怎麼會明白《勞動最光榮》。不敢讓學生跑遠,不敢讓學生爬高,不敢讓學生勞動,不敢帶學生出門,聽說有些學校已將部分設施包上了厚厚的海綿,就怕學生一不小心碰在上面引發安全事故,因為學校和老師已沒有辦法再承擔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以外的其它責任了。現在的教育只有老師最明白,也只有老師最不明白——我們的素質教育,究竟讓學生具備了怎樣的素質?他們不必拿生命去冒險,但他們需要鍛鍊,要知道,他們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不去想了,還是唱歌吧!大自然本該屬於熱愛大自然的人。雖然我們已步入中年,但我們的心兒依然年輕,我們作詞作曲伴奏演唱,我們熱愛生活身心健康。笛聲清亮,琴聲悠揚,歌聲時而低沉,時而高亢。聽,是那首《我們》,唱出了一切音樂愛好者的心聲——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弓弦間流淌著我們/我們的歡樂,琴鍵上跳動著我們/我們的思想,激越的鼓點敲出/不老的青春,深情的歌聲唱出/心中的自然。盡興演奏吧,我們淡泊如水;縱情歌唱吧,我們無欲則剛。吹拉彈唱讓我們讓我們/歡聚在一起,和諧康樂是我們是我們/天上的太陽……”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李松祥《歌聲飄出板栗園》

歌聲在林間盪漾,飄出板栗園,隨盟川河水,流得很遠,很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